【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及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源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家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温控器作为智能家居的一员也越来越多的被用来调控温度,基于3V电池供电的温控器,对于功耗要求严格,只能配置低功耗的功能,在不换电池,高功耗功能的需求上无法满足,基于5V电源供电的温控器,虽然满足高功耗功能需求,但是位置固定并且需要插座,移动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温控器功能被单一供电方式所限制,无法自由根据供电方式不同选择适合的温控器功能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第一供电检测电路、第二供电检测电路、切换电路和控制模块;第一供电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源J1和升压稳压芯片U3,第一供电检测电路包括与第一电源J1串联的电阻R11和电阻R12;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电路(1)、第二供电电路(2)、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切换电路(5)和控制模块(6);/n所述第一供电电路(1)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源J1和升压稳压芯片U3,所述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包括与第一电源J1串联的电阻R11和电阻R12;/n所述第二供电电路(2)包括串联的第二电源J2和降压稳压芯片A1,所述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包括与第二电源J2串联的电阻R27和电阻R28;/n所述切换电路(5)包括在第一电源J1和第二电源J2间串联的电阻R32和三极管Q3,还包括在第二电源J2和升压稳压芯片U3输出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电路(1)、第二供电电路(2)、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切换电路(5)和控制模块(6);
所述第一供电电路(1)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源J1和升压稳压芯片U3,所述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包括与第一电源J1串联的电阻R11和电阻R12;
所述第二供电电路(2)包括串联的第二电源J2和降压稳压芯片A1,所述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包括与第二电源J2串联的电阻R27和电阻R28;
所述切换电路(5)包括在第一电源J1和第二电源J2间串联的电阻R32和三极管Q3,还包括在第二电源J2和升压稳压芯片U3输出端间串联的电阻R29和MOS管Q2;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切换电路(5)的MOS管Q2和三极管Q3、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的电阻R11和电阻R12以及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的电阻R27和电阻R2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路(1)还包括与升压稳压芯片U3并联的电感L1,还包括与升压稳压芯片U3输入端连接的电容C17和电阻R31,还包括与升压稳压芯片U3输出端串联的二极管D1,还包括与二极管D1并联的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30和电阻R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电路(2)还包括与降压稳压芯片A1串联的二极管D2,还包括与降压稳压芯片A1并联的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检测电路(3)还包括与电阻R12并联的电容C26,所述第二供电检测电路(4)还包括与电阻R27并联的电容C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5)还包括与电阻R32并联的电阻R33,还包括与电阻R29并联的电阻R30。
6.一种基于温控器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第一供电检测模块、第二供电检测模块、切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与切换模块连接,切换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供电检测模块分别与第一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第二供电检测模块分别与第二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采用第一电源J1供电时为温控器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用于采用第二电源J2供电时为温控器供电;
所述第一供电检测模块和第二供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第一供电模块供电或第二供电模块供电;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第一供电模块供电或第二供电模块供电;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供电检测模块和第二供电检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宇,翟建华,王长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瑞米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