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5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裸顶天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包括顶板、强电槽、弱电槽,所述强电槽安装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强电槽左端的顶部与第一U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的内壁分别与顶板左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弱电槽安装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弱电槽右端的顶部与第二U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该用于收纳强弱电线的线槽,通过手动旋转螺母使螺母旋转向下移动,可以使移动块向下移动,通过移动块向下移动可以使左活动杆、右活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分别使左移动杆向右移动、右移动杆向左移动,最后可以使左连接块、右连接块没有支撑点,最后可以对线路进行维修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
本技术涉及裸顶天花
,具体为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
技术介绍
电线槽主要是用来将电源线、信号线等线材固定在地面、墙面或者天花板的建筑材料。目前,国内常见的只有一条通道。其布线方式是把强电与弱电分线槽处理。这种布线方式会浪费空间和人力、物力,且多条线槽分布在墙面上会导致不美观,并且也不方便拆卸对其内部的线进行维修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包括顶板、强电槽、弱电槽,所述强电槽安装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强电槽左端的顶部与第一U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的内壁分别与顶板左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弱电槽安装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弱电槽右端的顶部与第二U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的内壁分别与顶板右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与凹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板内壁的顶部与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底部贯穿连接板的顶部延伸至凹型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凹型板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右侧与凹型板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套设在螺栓的外壁上,所述移动块左端的正面与左活动杆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左活动杆顶端的背面与左移动杆右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左移动杆的左端贯穿凹型板左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强电槽的右侧接触,所述左移动杆的顶部与左连接块的底部接触,所述左连接块的左侧与强电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右端的正面与右活动杆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右活动杆顶端的背面与右移动杆左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右移动杆的右端贯穿凹型板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弱电槽的左侧接触,所述右移动杆的顶部与右连接块的底部接触,所述右连接块的右侧与弱电槽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与螺母的顶部接触,所述螺母套设在螺栓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板内壁的底部与顶板的底部之间保持两厘米的空间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二U型板内壁的底部与顶板的底部之间保持两厘米的空间距离。优选的,所述强电槽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与弱电槽的长度、宽度、高度一样。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通口。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弹簧的底端与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左移动杆左端的底部与第一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左移动杆右端的顶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右移动杆右端的底部与第二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部与右移动杆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该用于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通过手动旋转螺母使螺母旋转向下移动,可以使移动块向下移动,通过移动块向下移动可以使左活动杆、右活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分别使左移动杆向右移动、右移动杆向左移动,最后可以使左连接块、右连接块没有支撑点,从而可以使强电槽、弱电槽向外反转,最后可以对线路进行维修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强电槽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弱电槽右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强电槽、3弱电槽、4第一U型板、5第二U型板、6凹型板、7螺栓、8连接板、9弹簧、10移动块、11左活动杆、12左移动杆、13第一限位块、14左连接块、15右活动杆、16右移动杆、17第二限位块、18右连接块、19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包括顶板1、强电槽2、弱电槽3,强电槽2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与弱电槽3的长度、宽度、高度一样,强电槽2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强电槽2左端的顶部与第一U型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U型板4内壁的底部与顶板1的底部之间保持两厘米的空间距离,第一U型板4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左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第一U型板4的内壁与顶板1左端的正面、背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弱电槽3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弱电槽3右端的顶部与第二U型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U型板5内壁的底部与顶板1的底部之间保持两厘米的空间距离,第二U型板5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右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顶板1的底部与凹型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凹型板6内壁的顶部与螺栓7的顶部固定连接,螺栓7的底部贯穿连接板8的顶部延伸至凹型板6的下方,连接板8的顶部开设有与螺栓7相适配的通口,连接板8的左侧与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板8的右侧与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螺栓7的外壁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顶端与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弹簧9的底端与移动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9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块10,移动块10套设在螺栓7的外壁上,移动块10左端的正面与左活动杆11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移动块10左端的正面与左活动杆11底端的背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左活动杆11顶端的背面与左移动杆12右端的正面活动连接,左移动杆12左端的底部与第一限位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该左移动杆12右端的顶部与另一个第一限位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左活动杆11顶端的背面与左移动杆12右端的正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位于左移动杆12左端的第一限位块13的左侧与强电槽2的右侧接触,左移动杆12的左端贯穿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强电槽2的右侧接触,左移动杆12的顶部与左连接块14的底部接触,左连接块14的左侧与强电槽2的右侧固定连接,移动块10右端的正面与右活动杆15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移动杆10右端的正面与右活动杆15底端的背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右活动杆15顶端的背面与右移动杆16左端的正面活动连接,右移动杆16右端的底部与第二限位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17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第二限位块17的底部与右移动杆16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右活动杆15顶端的背面与右移动杆16右端的正面通过螺钉进行活动连接,位于右移动杆16右端的第二限位块17的右侧与弱电槽3的左侧接触,右移动杆16的右端贯穿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弱电槽3的左侧接触,右移动杆16的顶部与右连接块18的底部接触,右连接块18的右侧与弱电槽3的左侧固定连接,移动块10的底部与螺母19的顶部接触,螺母19套设在螺栓7的外壁上,螺母19的内壁与螺栓7的外壁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手动旋转螺母19使螺母19旋转向下移动,可以使移动块10向下移动,通过移动块10向下移动可以使左活动杆11、右活动杆15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分别使左移动杆12向右移动、右移动杆16向左移动,最后可以使左连接块14、右连接块18没有支撑点,从而可以使强电槽2、弱电槽3向外反转,最后可以对线路进行维修处理。该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包括顶板(1)、强电槽(2)、弱电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槽(2)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所述强电槽(2)左端的顶部与第一U型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4)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左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弱电槽(3)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所述弱电槽(3)右端的顶部与第二U型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5)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右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n所述顶板(1)的底部与凹型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板(6)内壁的顶部与螺栓(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底部贯穿连接板(8)的顶部延伸至凹型板(6)的下方,所述连接板(8)的左侧与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右侧与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外壁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块(10),所述移动块(10)套设在螺栓(7)的外壁上,所述移动块(10)左端的正面与左活动杆(11)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左活动杆(11)顶端的背面与左移动杆(12)右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左移动杆(12)的左端贯穿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强电槽(2)的右侧接触,所述左移动杆(12)的顶部与左连接块(14)的底部接触,所述左连接块(14)的左侧与强电槽(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10)右端的正面与右活动杆(15)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右活动杆(15)顶端的背面与右移动杆(16)左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右移动杆(16)的右端贯穿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弱电槽(3)的左侧接触,所述右移动杆(16)的顶部与右连接块(18)的底部接触,所述右连接块(18)的右侧与弱电槽(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10)的底部与螺母(19)的顶部接触,所述螺母(19)套设在螺栓(7)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隔强弱电线的收纳线槽,包括顶板(1)、强电槽(2)、弱电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槽(2)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所述强电槽(2)左端的顶部与第一U型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型板(4)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左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弱电槽(3)安装在顶板(1)的下方,所述弱电槽(3)右端的顶部与第二U型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5)的内壁分别与顶板(1)右端的正面、背面活动连接;
所述顶板(1)的底部与凹型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板(6)内壁的顶部与螺栓(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底部贯穿连接板(8)的顶部延伸至凹型板(6)的下方,所述连接板(8)的左侧与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右侧与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栓(7)的外壁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块(10),所述移动块(10)套设在螺栓(7)的外壁上,所述移动块(10)左端的正面与左活动杆(11)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左活动杆(11)顶端的背面与左移动杆(12)右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左移动杆(12)的左端贯穿凹型板(6)左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强电槽(2)的右侧接触,所述左移动杆(12)的顶部与左连接块(14)的底部接触,所述左连接块(14)的左侧与强电槽(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10)右端的正面与右活动杆(15)底端的背面活动连接,所述右活动杆(15)顶端的背面与右移动杆(16)左端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右移动杆(16)的右端贯穿凹型板(6)右侧的内壁延伸至与弱电槽(3)的左侧接触,所述右移动杆(16)的顶部与右连接块(18)的底部接触,所述右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结华丁根荣郁佳坚王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梵石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