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转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0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包括外壳、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外壳上,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齿轮组件带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转动插头,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齿轮组件带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如此,只需转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即可调节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的角度,以适应两相交流插孔和三相交流插孔的插入,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式转动插头
本技术涉及插头,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两相插头只能插入相应的两相插座(火线和零线),而不能插入三相插座(火线、零线和地线)。因为两相插座的插孔是互相平行的,而三相插座的火线与零线插孔呈60度角,因此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近年来人们相继专利技术了多种能够改变插片角度使之适应二相和三相插座的方便插头。例如:中国技术CN2120393U号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插片角度的方便插头,但是,这种插头在调节插脚时,需要分别转动两个插脚,分别调节两个插脚的角度,其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包括:外壳;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其中,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n其中,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取电孔及第二取电孔;
所述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一取电孔相对,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取电孔相对;
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
所述第一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枢接孔配合的第一枢转体,所述第二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二枢接孔配合的第二枢转体;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枢转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枢转体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百事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