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8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包括有装饰板、盖板、压板、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和安装板,所述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内设有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分别包含有N极插孔、L极插孔和E极插孔,在所述盖板和压板之间设有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竖直弹性设置的第一保护门与斜向对称设置的第二保护门、第三保护门联动,构成保护门结构,在下压第一保护门,露出E极插孔的同时,第二保护门、第三保护门摆动,露出N极插孔和L极插孔,第一保护门在弹性上升恢复遮蔽状态时,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摆动恢复遮蔽状态,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尤其是指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电源插座是为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用时插座位置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插座,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移动的为移动插座或拖线板。插座根据插孔型,分为方型孔型插座和圆形孔型插座。插座的日常生活了应用场所广泛,在使用中容易被儿童接触,从而导致触电风险。在最新版的国标针对插座提出了增加设置保护门的要求,避免因手指或金属物件碰触插座插孔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包括有装饰板、盖板、压板、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和安装板,所述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内设有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分别包含有N极插孔、L极插孔和E极插孔,在所述盖板和压板之间设有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所述第一保护门置于N极插套和L极插套之间,其具有弹性部,且在弹性部的驱动下保持向上伸起遮蔽E极插孔的趋势;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分别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N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三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L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的上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门的下端,其下部在常态下分别遮蔽N极插孔和L极插孔,所述第一保护门可在外力驱使下弹性下压,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在第一保护门下压的同时以摆动连接部为轴心摆动以使其下部移动至N极插孔和L极插孔的上方。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护门包括有压动片和与压动片连接的弹簧。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N极插孔和L极插孔分别在靠向第一保护门的斜上角部设有面板定位柱,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面板定位柱上。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N极插孔、L极插孔和E极插孔为圆孔或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竖直弹性设置的第一保护门与斜向对称设置的第二保护门、第三保护门联动,构成保护门结构,在下压第一保护门,露出E极插孔的同时,第二保护门、第三保护门摆动,露出N极插孔和L极插孔,第一保护门在弹性上升恢复遮蔽状态时,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摆动恢复遮蔽状态,方便实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保护遮蔽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保护遮蔽状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保护遮蔽状态);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露出状态);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五(露出状态);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六(露出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有装饰板100、盖板10、压板、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和安装板,所述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内设有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分别包含有N极插孔20、L极插孔30和E极插孔40,在所述盖板10和压板之间设有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所述第一保护门置于N极插套和L极插套之间,其具有弹性部,且在弹性部的驱动下保持向上伸起遮蔽E极插孔40的趋势;所述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分别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70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N极插孔20之间,所述第三保护门80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L极插孔30之间,所述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的上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门的下端,其下部在常态下分别遮蔽N极插孔20和L极插孔30,所述第一保护门可在外力驱使下弹性下压,所述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在第一保护门下压的同时以摆动连接部为轴心摆动以使其下部移动至N极插孔20和L极插孔30的上方。当插入插头时,插销插入至E级插孔40,驱使第一保护门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带动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的上部向下移动,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以摆动连接部为轴心转动,使其遮蔽N极插孔20和L极插孔30的下部摆动到上方,露出插孔,至此,插头的插销能顺利插入N极插孔20、L极插孔30和E极插孔40;在拔出插头后,第一保护门在弹性作用下向上移动,联动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摆动,使得第一保护门重新遮蔽E极插孔40,使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的下部重新遮蔽N极插孔20和L极插孔30,通过此结构,实现插座保护门结构,有效的进行安全用电,此外,可以应用到体积比较小的产品上,因为现在的保护门结构需要足够的位置以供保护门单方向滑行,但本技术的保护门结构无需如此。在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门包括有压动片50和与压动片50连接的弹簧60。在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所述N极插孔20和L极插孔30分别在靠向第一保护门的斜上角部设有面板定位柱90,所述第二保护门70和第三保护门80的中部摆动连接于面板定位柱90上。在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所述N极插孔20、L极插孔30和E极插孔40为圆孔,当然,本方案也适用于方孔。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饰板、盖板、压板、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和安装板,所述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内设有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分别包含有N极插孔、L极插孔和E极插孔,在所述盖板和压板之间设有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所述第一保护门置于N极插套和L极插套之间,其具有弹性部,且在弹性部的驱动下保持向上伸起遮蔽E极插孔的趋势;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分别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N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三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L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的上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门的下端,其下部在常态下分别遮蔽N极插孔和L极插孔,所述第一保护门可在外力驱使下弹性下压,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在第一保护门下压的同时以摆动连接部为轴心摆动以使其下部移动至N极插孔和L极插孔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饰板、盖板、压板、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和安装板,所述三孔孔型模块底盒内设有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分别包含有N极插孔、L极插孔和E极插孔,在所述盖板和压板之间设有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所述第一保护门置于N极插套和L极插套之间,其具有弹性部,且在弹性部的驱动下保持向上伸起遮蔽E极插孔的趋势;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分别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N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三保护门的中部摆动连接于第一保护门与L极插孔之间,所述第二保护门和第三保护门的上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门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威斯堡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