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3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包括底板、下接线座、上接线座、接触排和拉杆,下接线座并列设置在底板前面下部,上接线座并列设置在底板前面上部,接触排并列设置在下接线座和上接线座的前部,拉杆设置在接触排的中部;所述的底板为矩形的绝缘平板,底板前面的上部和下部对称有通孔,通孔的后端设置由沉孔,底板前面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腰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通过拉杆拉动接触排在下连接座上部的转动,实现与上连接座接触板的断开和闭合,并通过在接触排内侧设置接触片,明显的降低了闭合和断开过程中拉弧现象,并明显改善了接触效果,避免了发热,提高了配电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电力发展在世界上的规模和技术均处于领先位置,配电箱是电力设施中重要的设备,配电箱内的电器连接通常采用绝缘手柄拉动大功率开关设备进行开闭,而且现在的开关设备通常采用拉杆对三股线路同时开闭,特别是大功率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拉弧现象,拉弧现象对电气的安全和寿命非常不利;现有的大功率短路器在使用时间长了后由于磨损和氧化造成接触不良和接触点面积小,断路器发热严重,给用电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短路器来解决现有配电箱大功率用电设备开闭过程中容易拉弧和接触不良造成发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短路器,用于解决现有配电箱大功率用电设备开闭过程中容易拉弧和接触不良造成发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包括底板、下接线座、上接线座、接触排和拉杆,下接线座并列设置在底板前面下部,上接线座并列设置在底板前面上部,接触排并列设置在下接线座和上接线座的前部,拉杆设置在接触排的中部;所述的底板为矩形的绝缘平板,底板前面的上部和下部对称有通孔,通孔的后端设置由沉孔,底板前面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的下接线座为矩形块结构,下接线座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单耳板,下接线座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前面下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下接线座的前面下部设置有出线通孔。所述的上接线座为矩形块结构,上接线座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矩形接触板,接触板的两侧面前端设置有倒斜角,上接线座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前面上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上接线座的前面上部设置有进线通孔。所述的接触排中间为垂直设置的矩形带板结构的中间板,中间板的中部设置有横向贯通的中间通孔,中间板的下端设置有倒U形的下连接架,下连接架内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弹性的导电垫片,下连接架与下接线座前部单耳板通过转轴铰接;中间板的上端设置有U形的上接触架,接触架的两侧后端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接触架的内两侧面上设置有接触片。所述的拉杆横向设置在接触排中间板的中间通孔内,接触排之间拉杆后侧设置有纵向的牵引耳板,牵引耳板的后侧穿过底板上的腰型孔;拉杆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的接触片为贯带连接器,接触片与上接线座接触板两侧面接触。所述的下接线座、上接线座和接触排均由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通过拉杆拉动接触排在下连接座上部的转动,实现与上连接座接触板的断开和闭合,并通过在接触排内侧设置接触片,明显的降低了闭合和断开过程中拉弧现象,并明显改善了接触效果,避免了发热,提高了配电箱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图1中接触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接触排,3、下接线座,4、单耳板,5、拉杆,6、牵引耳板,7、腰型孔,8、上接线座,9、接触板,2-1、中间板,2-2、下连接架,2-3、导电垫片,2-4、上接触架,2-5、接触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包括底板1、下接线座3、上接线座8、接触排2和拉杆5,所述的底板1为矩形的绝缘平板,底板1前面的上部和下部对称有通孔,通孔的后端设置由沉孔,底板1前面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腰型孔7;所述的下接线座3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下部,下接线座3为矩形块结构,下接线座3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单耳板4,下接线座3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1前面下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下接线座3的前面下部设置有出线通孔;所述的上接线座8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上部,上接线座8为矩形块结构,上接线座8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矩形接触板9,接触板9的两侧面前端设置有倒斜角,上接线座8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1前面上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上接线座8的前面上部设置有进线通孔;所述的接触排2并列设置在下接线座3和上接线座8的前部,接触排2中间为垂直设置的矩形带板结构的中间板2-1,中间板2-1的中部设置有横向贯通的中间通孔,中间板2-1的下端设置有倒U形的下连接架2-2,下连接架2-2内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弹性的导电垫片2-3,下连接架2-2与下接线座3前部单耳板4通过转轴铰接;中间板2-1的上端设置有U形的上接触架2-4,接触架的两侧后端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接触架的内两侧面上设置有接触片2-5;所述的接触片2-5为贯带连接器,接触片2-5与上接线座8接触板9两侧面接触;所述的下接线座3、上接线座8和接触排2均由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拉杆5设置在接触排2的中部,拉杆5横向设置在接触排2中间板2-1的中间通孔内,接触排2之间拉杆5后侧设置有纵向的牵引耳板6,牵引耳板6的后侧穿过底板1上的腰型孔7;拉杆5由绝缘材料制成。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使用时,首先后将拉杆5后侧的牵引耳板6与闭合设备的牵引杆连接,并将底板1固定到配电箱内的支架上,之后将各路进入电线的接线鼻与上接线座8上部的进线通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再将各路输出电线接线鼻与下接线座3下部的出线通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需要将线路闭合时,后侧的闭合设备的牵引杆向后拉动,拉动拉杆5和接触排2向内侧转动,使接触排2上部的上接触架2-4与上连接座的接触板9接合通电;完成对大功率开关设备的安全闭合过程。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包括底板(1)、下接线座(3)、上接线座(8)、接触排(2)和拉杆(5),其特征是:下接线座(3)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下部,上接线座(8)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上部,接触排(2)并列设置在下接线座(3)和上接线座(8)的前部,拉杆(5)设置在接触排(2)的中部;所述的底板(1)为矩形的绝缘平板,底板(1)前面的上部和下部对称有通孔,通孔的后端设置有沉孔,底板(1)前面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腰型孔(7);所述的下接线座(3)为矩形块结构,下接线座(3)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单耳板(4),下接线座(3)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1)前面下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下接线座(3)的前面下部设置有出线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包括底板(1)、下接线座(3)、上接线座(8)、接触排(2)和拉杆(5),其特征是:下接线座(3)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下部,上接线座(8)并列设置在底板(1)前面上部,接触排(2)并列设置在下接线座(3)和上接线座(8)的前部,拉杆(5)设置在接触排(2)的中部;所述的底板(1)为矩形的绝缘平板,底板(1)前面的上部和下部对称有通孔,通孔的后端设置有沉孔,底板(1)前面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腰型孔(7);所述的下接线座(3)为矩形块结构,下接线座(3)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单耳板(4),下接线座(3)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1)前面下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下接线座(3)的前面下部设置有出线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接线座(8)为矩形块结构,上接线座(8)的前面中间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矩形接触板(9),接触板(9)的两侧面前端设置有倒斜角,上接线座(8)的前面上部两侧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底板(1)前面上部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上接线座(8)的前面上部设置有进线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功率防拉弧断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军王明柱司马露燕王培良李军辉高乐辉潘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星合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