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康专利>正文

排煤气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6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有排煤气管道的壶,通过壶的超过底面的加长圆周面以及垫圈实现壶与炉的密接,封闭煤气逸散室内的出路,然后利用壶上设置的管道和与壶相连的导管,将煤气排出室外。解决了关炉门保留火种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煤气污染室内空气,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壶与排煤气管道的组合系统。目前大多数城乡居民仍以藕煤为主要生活用燃料,当煤火过夜及两餐饭之间煤火过渡须关炉门保留火种,关炉门后,空气供应不足。此时煤处于非充分燃烧状态,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煤气逸散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又由于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一般较紧,人与炉共居一室的家庭也为数不少,对这些家庭,煤气危害的问题更为突出,为防止煤气中毒,人们不得不将煤炉提到室外过夜,但有炉上搁的壶及煤炉被盗的担心,并且煤炉提进提出很不方便。有专门厨房的家庭,为防止煤气逸散到其它房间。也不得不经常将厨房门关上,影响室内通风和通行。目前的烧水壶搁在炉火上煤气从壶底面与炉之间向四周逸散。目前的煤炉中有一种带烟道的炉子,但排气筒固定在炉子上,拆装不便,煤炉移动不便,占较大空间,且煤气的密封性不佳,仍有煤气污染室内空气之虑,加封火盖热水,热损耗多,热效率低。本技术即为解决以上问题而设计,具体地说即提供一种能同时解决煤火过渡,热水,排煤气三个问题的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其目的的,通过超过壶底面的加长圆周面(2)以及垫圈(9)、实现壶与炉的密接,封闭煤气逸散室内的出路,使煤气沿壶中设置的管道(3)流通,然后通过与壶上管道连接的导管将煤气排出室外。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点及其实施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图,壶的加长圆周面的直径以壶能罩住通常煤炉上设置的旋风铁片为度,壶中管道的内径以30~36mm为宜,加长圆周面的加长度以2cm左右为宜,煤气导管与壶的连接采用插接或其它便于拆接的方式的连接,卸下煤气导管,壶可单独使用。接头(4)用金属制作,要求接头尺寸精确,结合紧密,不漏煤气,在接头(4)上装有隔热包层(5),以免在抽接头时烫手,经模拟实验,通过适当封火,可控制管边中的气体温度不超过170℃,故耐热软导管(6),硬导管(8)及羽板(7)可采用聚酰胺材料,煤气导管的内径不小于壶中管道的内径当用聚酰胺或其它耐热高分子材料作管材时,管表面宜涂覆阻燃剂,软管(6)制成有起伏环节的波纹状,如通常的洗衣机排水管,以使在弯曲时管腔不致变形。硬管(8)靠出口端下方开一小孔,防止漂进出的雨水倒灌。如图2所示的垫圈以石棉或其它软性耐火材料制成,其内、外径以垫住壶底边为度,起密封作用,图3所示,羽板(7)上开有若干小孔,以4个为宜,以便将管道固定在墙上或窗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排煤气管道的壶,由具有加长圆周面(2)和煤气管道(3)的壶与排煤气的导管组合而成。壶与炉的密接是通过垫圈(9)实现或通过在炉上刻相应于壶底圈的凹槽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排煤气管道的壶,由具有加长圆周面(2)和煤气管道(3)的壶与排煤气的导管组合而成。壶与炉的密接是通过垫圈(9)实现或通过在炉上刻相应于壶底圈的凹槽实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1),其特征在于壶的圆周面有超过底面的加长部份(2),以及在壶上设有导引煤气的管道(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煤气导管,其特征在于与接头(4)相连的一段导管是耐热软导管(6),伸出室外部份的导管是硬导管(8)硬导管上与软管相连的一端有羽板(7),排煤气导管与壶的连接是插接或其它便于拆接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康
申请(专利权)人:童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