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5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包括基座、盖板和驱动器,驱动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致动器,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各第一电连接件分别通过对应的导电件与致动器的对应的电信号引脚连接,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电连接件;驱动器的后部安装于凹槽内,且第一电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相接触,盖板与基座固定连接,并将驱动器的后部压紧固定于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了驱动器的安装和拆换,驱动器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由盖板压紧固定即可实现驱动器的电性连接,整个驱动器为一个单独的部件,方便更换维修,操作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纤扫描器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扫描投影技术的成像原理是,通过致动器带动扫描光纤进行预定二维扫描轨迹的运动,同时调制光源出光功率,将待显示图像的每个像素点信息逐一投射到成像区域上,从而形成投射画面。光纤扫描投影系统包括:处理器、光源调制模块、光源合束模块、光纤扫描器和扫描驱动电路。处理器通过向扫描驱动电路发送电控制信号来控制光纤扫描器振动扫描,同时,处理器通过向光源调制模块发送电控制信号来控制光源合束模块的出光功率。光源调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光源调制信号,以调制光源合束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颜色的光源单元(可以是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光源合束模块中每种颜色的光源单元产生的光经合束后逐一产生每个像素点的色彩和灰度信息,光源合束模块出射的合束光束通过光纤导入光纤扫描器。同步地,扫描驱动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扫描驱动信号,以控制光纤扫描器中的扫描光纤以预定的二维扫描轨迹(螺旋扫描、栅格式扫描、李萨如扫描等)进行运动。一些光纤扫描器还设置有反馈结构或监测结构,反馈结构或监测结构通过信号线连接反馈信号采集电路或监测信号采集电路。如图1所示,为现有光纤扫描器的结构,其包括致动器101、光纤102、固定件103和封装外壳104。如图中虚线部分,致动器101的尾端需要与封装外壳104实现结构固定,致动器101尾端的光纤102与合束模块105连接,致动器101的电信号引脚需要与外围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电信号引脚例如可以包括电极引脚、反馈信号引脚、监测信号引脚等,外围电路例如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反馈信号采集电路或监测信号采集电路等。这就导致光纤和导线需要穿过封装外壳,且光纤和导线均是固定连接在致动器上,拆装、维修都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可以更好的实现电路连接和结构连接。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包括基座、盖板和驱动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沿自后至前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致动器,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致动部的固定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各第一电连接件分别通过对应的导电件与致动器的对应的电信号引脚连接,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电连接件;驱动器的后部安装于凹槽内,且第一电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相接触,盖板与基座固定连接,并将驱动器的后部压紧固定于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致动器的安装孔,致动器的后端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电连接件设置于连接部的后侧,连接部前侧未设置第一连接件的部分外套装管状壳体,管状壳体的前端超出连接部,致动器位于管状壳体内。进一步可选的的,所述管状壳体的前端延伸至致动器的中部或前端、或超出致动器。从而,所述的盖板压覆于管状壳体的外表面,凹槽内表面的形状与管状壳体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以使得管状壳体的外表面与凹槽的内表面相贴合。优选的,凹槽的前部和上部均开口,盖板的一侧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铰接轴铰接于凹槽左侧或右侧的基座上,盖板绕铰接轴旋转盖合于凹槽上部,并通过连接件与基座固定连接,驱动器位于凹槽内的部分由盖板压紧固定。从而驱动器的后端固定于凹槽内,驱动器的前端向前延伸并超出凹槽。可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可为连接螺栓、连接卡扣、粘接连接件、焊接连接件等,对此不做限制。可选的,所述的电信号引脚包括电极引脚、反馈信号引脚和监测信号引脚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致动器安装有光纤,所述的光纤以悬臂支撑的方式固定安装于致动器的自由端。即,光纤出射光束的一端超出致动器的自由端形成光纤悬臂,光纤靠近光纤悬臂的部分与致动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设置有供光纤穿过的穿孔。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孔可以为贯穿连接部的通孔,也可以是盲孔,盲孔内安装有用于连接光纤的插头。所述的第一电连接件可以为贴覆于连接部外表面的金属片或金属环;也可以是嵌入连接部内部或一体成型于连接部内的金属件,并具有用于与第二电连接件接触连接的接触部,接触部可以为弧形面、环形面等,也可以为触点。所述的致动器上的每个电信号引脚均通过一个导电件连接对应的第一电连接件,当然各导电件之间相互绝缘,各第一电连接件间也相互绝缘。所述的导电件可以为导线、金属件等用于导电的部件。优选的,所述的导电件为印制导线,从而能够避免导电件对致动器振动性能的影响。所述的第二电连接件可以为贴敷于凹槽内表面的金属片或金属环;也可以是嵌入基座内部或一体成型于基座内的金属件,并具有用于与第一电连接件接触连接的接触部,接触部可以为弧形面、环形面等,也可以为插针、触点等导电结构件。各第二电连接件均通过设置于基座上的导电件与外部相应的器件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连接部外表面的多个金属环,多个金属环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金属环间设置有绝缘部件,所述的第二电连接件为设置于凹槽内的多个导电插针,导电插针与金属环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导电插针固定设置于电路板上,基座设置有供导电插针穿入凹槽内的安装孔,导电插针插装于安装孔内,电路板与机座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USB插口,USB插口通过导电件分别连接各导电插针,USB插口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控制装置。所述的连接部与致动器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为了降低加工难度,特别是为降低连接部的加工难度,所述的连接部和致动器为两个分别单独加工的部件,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致动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连接致动器的一端具有用于连接连接件的连接孔,致动器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具有用于连接插接件的连接孔,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装于连接部的所述连接孔内和致动器的所述连接孔内,并均固定连接,如螺钉固定、焊接固定、胶粘固定等。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柱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内部设置有供连接第一电连接件与致动器的电信号引脚的导电件或光纤通过的穿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致动器内部也设置有用于供光纤通过的穿孔,从而光纤依次穿过连接部的穿孔、连接件的穿孔和致动器的穿孔,并以悬臂支撑的方式固定于致动器的自由端。优选的,所述的致动器为管状致动器,此时管状致动器的内孔即为连接连接件的连接孔和供光纤穿过的穿孔。所述的管状致动器可以为二分管或四分管压电致动器,也可以管状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压电陶瓷片。此时,为了增强光纤与致动器间的连接稳固性,所述管状致动器的自由端的内孔内固定安装有一个插芯,所述的插芯内部设置有供光纤穿过的穿孔,位于管状致动器内孔内的光纤从插芯的穿孔穿出并与插芯固定连接。光纤穿出插芯的部分构成光纤悬臂,且光纤与插芯通过胶粘或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与插芯固定连接。也可选的,所述的致动器为双压电晶片致动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本技术方便了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盖板和驱动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沿自后至前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致动器,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致动部的固定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各第一电连接件分别通过对应的导电件与致动器的对应的电信号引脚连接,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电连接件;驱动器的后部安装于凹槽内,且第一电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相接触,盖板与基座固定连接,并将驱动器的后部压紧固定于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盖板和驱动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沿自后至前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致动器,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致动部的固定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各第一电连接件分别通过对应的导电件与致动器的对应的电信号引脚连接,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电连接件;驱动器的后部安装于凹槽内,且第一电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相接触,盖板与基座固定连接,并将驱动器的后部压紧固定于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致动器的安装孔,致动器的后端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连接件设置于连接部的后侧,连接部前侧未设置第一连接件的部分外套装管状壳体,管状壳体的前端超出连接部,致动器位于管状壳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压覆于管状壳体的外表面,凹槽内表面的形状与管状壳体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致动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的前部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