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07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之间分别采用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膨胀罐连接口和注液口,第三连接管上与注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注液阀;下阀体包括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设有排液口,第四连接管上与排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液阀;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上阀体、下阀体进行优化设计,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持了管路内密封性优,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渗漏,避免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防渗性好、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水系统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
技术介绍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把水加热的一种装置,是目前太阳热能应用发展中最具经济价值、技术最成熟且已商业化的一项应用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以加热循环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置式太阳能热水器等三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储热水箱、集热器、换热器和太阳能工作站。其中保温水箱用于盛装水,可以放置在室内;集热器需要安装在室外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其用于吸收太阳的热能;换热器通常设置于水箱内,太阳能工作站连接在换热器与集热器之间。传统的太阳能工作站包括壳体、控制器和介质循环系统。介质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以及分别与循环泵相连的上组合阀和下组合阀,其中,上组合阀分别与压力表、膨胀罐相连,下组合阀分别于与注液管道、排液管道相连。现有的太阳能工作站的各管路上以及各管路之间的接口较多,使用过程中容易由于密封性不足而造成渗漏等现象的发生;另外,现有的太阳能工作站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确保用水端随时有热水供应。中国专利CN205316721U公开了一种双管路循环工作站,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循环系统和回水系统,循环系统包括上组合阀、循环泵和下组合阀,上组合阀包括第一循环管和安全管,第一循环管和安全管为一体结构设置,安全管与注液管相连通,下组合阀包括第二循环管和排液管,第二循环管和排液管为一体结构设置,循环泵设置在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循环管之间;安全管、第二循环管、排液管与壳体接触的内壁上均设有防震环;回水系统包括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回水管上的回水泵;壳体底板上设有若干个接线口。本技术上组合阀、下组合阀均分别通过一体铸压铜件而成,全封闭一次成型永无泄漏,密封性好;防震环的设置,防震性好,可以有效减少噪音的产生。但是上述工作站的生产成本还比较高,结构也不够简洁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结构紧凑的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所述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所述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膨胀罐连接口和注液口,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与注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注液阀;所述下阀体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排液口,所述第四连接管上与排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液阀;所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与第一连接管对应的第二连接管的头部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与第一凸环相配的第一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环处设有第一垫圈。通过凸环与凹槽的匹配设计,使其在安装时形成一个卡口结构,同时配合垫圈的使用,增加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会发生渗漏,同时使得安装维护更为方便,另外,也避免了一体铸造所产生的高成本及检修不方便的缺陷;而且该结构设计后,对于第二连接管的管材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可以采用其他较低成本的管材,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与第三连接管对应的第二连接管的头部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与第二凸环相配的第二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环处设有第二垫圈。通过凸环与凹槽的匹配设计,使其在安装时形成一个卡口,同时配合垫圈的使用,增加了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会发生渗漏,同时使得安装维护更为方便,另外,也避免了一体铸造所产生的高成本及检修不方便的缺陷。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安全阀。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与第四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技术对上阀体、下阀体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结构更为简洁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持了管路内密封性优,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渗漏,避免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具有防渗性好、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连接管头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循环泵、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5-膨胀罐连接口、6-注液口、7-注液阀、8-第四连接管、9-排液口、10-排液阀、11-第一凸环、12-第一垫圈、13-安全阀、14-第二凸环、15-第二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技术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者替换均应属于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所述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1,所述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第三连接管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3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不锈钢管,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第二连接管3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3与第三连接管4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4上设有膨胀罐连接口5和注液口6,所述第三连接管4上与注液口6对应的位置设有注液阀7;所述下阀体包括第四连接管8,所述第四连接管8上设有排液口9,所述第四连接管8上与排液口9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液阀10;所述循环泵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与第四连接管8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第二连接管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3的头部设有第一凸环11,所述第一连接管2内设有与第一凸环11相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环处设有第一垫圈12。通过凸环与凹槽的匹配设计,使其在安装时形成一个卡口结构,同时配合垫圈的使用,增加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会发生渗漏,同时使得安装维护更为方便,另外,也避免了一体铸造所产生的高成本及检修不方便的缺陷;而且该结构设计后,对于第二连接管的管材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可以采用其他较低成本的管材,如不锈钢材质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安全阀13,所述循环泵1与第一连接管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循环泵1与第四连接管8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循环泵1与第一连接管2、第四连接管8之间的安装或拆卸。实施例2参照图1~4,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所述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1,所述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和第三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第三连接管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3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不锈钢管,所述第一连接管2与第二连接管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所述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膨胀罐连接口和注液口,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与注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注液阀;所述下阀体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排液口,所述第四连接管上与排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液阀;所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工作站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循环泵,所述上阀体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膨胀罐连接口和注液口,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与注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注液阀;所述下阀体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有排液口,所述第四连接管上与排液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液阀;所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承压太阳能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与第一连接管对应的第二连接管的头部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与第一凸环相配的第一凹槽。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威恳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