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凡尔泄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8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包括上接头、外管、中心管和下接头,所述的外管两端分别与上、下接头连接,所述的中心管插装在外管内并与外管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的中心管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阀组,所述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隔砂环,所述的隔砂环上开有沙漏状的漏砂孔,隔砂环以下的环形空间内放置有浮球,所述的浮球数量至少为漏砂孔数量的二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防砂管过滤不彻底,仍有少量砂粒进入泵筒对泵造成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长度较长的环形空间,对砂粒起到沉淀的作用,并且沉淀后的砂粒不会再次随着油液冲击流上浮,有效的降低了砂对抽油泵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砂凡尔泄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井下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采领域,抽油泵井井下抽油过程中,要对油液中的砂粒和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对抽油泵造成划伤或磨损,传统的抽油泵防砂工艺是在抽油泵下连接各种结构的防砂管,形成防砂防线,但往往仍有少数漏网之砂不能过滤干净,进入抽油泵泵筒,对泵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形成卡泵,使柱塞不能上下运输,为此防砂已经不能满足清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防砂管过滤不彻底,仍有少数砂粒进入抽油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本技术具备防砂、防渣、泄油的特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包括上接头、外管、中心管和下接头,所述的外管两端分别与上、下接头连接,所述的中心管插装在外管内并与外管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的中心管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阀组,下接头内部带有对下端的阀组下行限位的凸环,所述的阀组包括阀座、阀球和阀罩,所述的阀球位于阀座和阀罩之间,阀座加工有与所述阀球相适配的弧面,中心管下端阀组的阀罩开有轴向的过油孔,中心管上端阀组的阀罩开有径向的过油孔,所述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隔砂环,外管内壁带有对隔砂环下行限位的肩台,中心管外壁带有大于隔砂环上行限位的肩台,所述的隔砂环上开有沙漏状的漏砂孔,隔砂环以下的环形空间内放置有浮球,所述的浮球数量至少为漏砂孔数量的二倍。所述的上接头径向安装有泄油体,泄油体与上接头通过轴向密封圈和径向密封垫双重密封,所述的泄油体开有轴向的盲孔,盲孔的封闭端位于上接头内部中心轴处;所述浮球的浮力与重力的差值小于500mg砂粒重力与浮力的差值,从而当漏砂孔内的砂粒总重量达到500mg以后,积砂会顶开浮球进入到隔砂环下方的环形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管与中心管之间的较长的环形空间起到了沉砂的作用,并且沉下的砂粒和杂质通过漏砂孔落入到隔砂环以下的环形空间内,漏砂孔通过浮球封堵,砂质不会在反出,本技术保证砂粒得到有效的沉积,不受旋流影响而再次向上运动,进而有效的减少了砂粒进入抽油泵内,有效的降低了砂对抽油泵的不利影响。2.本技术设置有泄油体,当需要提泵时,先把抽油杆及泵内柱塞提出,从井口往抽油管柱内投入一根短杆,用其下落的冲击力,冲断泄油钉,管柱内的残油从泄油孔流回井内。避免了在提升拆卸油管时,造成遗留残油洒落地面,不但保护环境,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隔砂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接头,2-阀座,3-阀球,4-阀罩,5-外管,6-中心管,7-隔砂环,8-上接头,9-泄油体,10-阀组,11-环形空间,12-漏砂孔,13-浮球,14-轴向密封圈,15-径向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包括上接头8、外管5、中心管6和下接头1,下接头1下端与防砂管连接,经防砂管过滤后的油液自下接头1进入本装置,所述的外管5两端分别与上、下接头8、1连接,所述的中心管6插装在外管5内并与外管5之间留有环形空间11,环形空间11长度较长(大于500cm),含有微量砂粒的油液在环形空间11内得以沉淀,所述的中心管6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阀组10,当泵内柱塞上行时,在油流压力作用下,相继将下、上两组阀组10的阀球3推开,下接头1内部带有对下端的阀组10下行限位的凸环,所述的阀组10包括阀座2、阀球3和阀罩4,所述的阀球3位于阀座2和阀罩4之间,阀座2加工有与所述阀球3相适配的弧面,阀球3与阀座2之间的紧密配合,保证阀组10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在抽油泵内柱塞下行时,本技术阀组10不漏油,中心管6下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轴向的过油孔,中心管6上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径向的过油孔,油液经两个过油孔进入环形空间11,进入过程会产生旋状冲击流,为了避免已经沉积的砂粒随冲击流上浮,所述的环形空间11内设置有隔砂环7,外管5内壁带有对隔砂环7下行限位的肩台,中心管6外壁带有大于隔砂环7上行限位的肩台,所述的隔砂环7上开有沙漏状的漏砂孔12,漏砂孔12上端为漏斗状,有利于导入沉砂,漏砂孔12下端为倒置的漏斗状,为了能够使其与浮球13配合,起到密封作用;隔砂环7以下的环形空间11内放置有浮球13,所述浮球13的浮力与重力的差值小于500mg砂粒重力与浮力的差值,从而当漏砂孔12内的砂粒总重量达到500mg以后,积砂会顶开浮球13进入到隔砂环7下方的环形空间11内,所述的浮球13数量至少为漏砂孔12数量的二倍,当在积砂下落速度较快时,将浮球13封堵的漏砂孔12撞击开,在短暂的时间内,浮球13受到撞击离开漏砂孔12而下沉,此时多余的、闲置的浮球13则会使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封堵区域,避免冲击流将沉砂带出该部分环形空间11。所述的上接头8径向安装有泄油体9,泄油体9与上接头8通过轴向密封圈14和径向密封垫15双重密封,增强了密封的可靠性,克服了原泄油器因密封不严导致泄漏现象。所述的泄油体9开有轴向的盲孔,盲孔的封闭端位于上接头8内部中心轴处,当需要提泵时,先把抽油杆及泵内柱塞提出,从井口往抽油管柱内投入一根短杆,用其下落的冲击力,冲断泄油体9,管柱内的残油从泄油孔流回井内。避免了在提升拆卸油管时,造成遗留残油洒落地面,不但保护环境,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8)、外管(5)、中心管(6)和下接头(1),所述的外管(5)两端分别与上、下接头(8、1)连接,所述的中心管(6)插装在外管(5)内并与外管(5)之间留有环形空间(11),所述的中心管(6)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阀组(10),下接头(1)内部带有对下端的阀组(10)下行限位的凸环,所述的阀组(10)包括阀座(2)、阀球(3)和阀罩(4),所述的阀球(3)位于阀座(2)和阀罩(4)之间,阀座(2)加工有与所述阀球(3)相适配的弧面,中心管(6)下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轴向的过油孔,中心管(6)上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径向的过油孔,所述的环形空间(11)内设置有隔砂环(7),外管(5)内壁带有对隔砂环(7)下行限位的肩台,中心管(6)外壁带有大于隔砂环(7)上行限位的肩台,所述的隔砂环(7)上开有沙漏状的漏砂孔(12),隔砂环(7)以下的环形空间(11)内放置有浮球(13),所述的浮球(13)数量至少为漏砂孔(12)数量的二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砂凡尔泄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8)、外管(5)、中心管(6)和下接头(1),所述的外管(5)两端分别与上、下接头(8、1)连接,所述的中心管(6)插装在外管(5)内并与外管(5)之间留有环形空间(11),所述的中心管(6)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阀组(10),下接头(1)内部带有对下端的阀组(10)下行限位的凸环,所述的阀组(10)包括阀座(2)、阀球(3)和阀罩(4),所述的阀球(3)位于阀座(2)和阀罩(4)之间,阀座(2)加工有与所述阀球(3)相适配的弧面,中心管(6)下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轴向的过油孔,中心管(6)上端阀组(10)的阀罩(4)开有径向的过油孔,所述的环形空间(11)内设置有隔砂环(7),外管(5)内壁带有对隔砂环(7)下行限位的肩台,中心管(6)外壁带有大于隔砂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华油天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