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80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阀体、活塞缸、下接头;上接头一端与阀体一端密封轴向限位连接,阀体另一端密封套设在活塞缸一端内壁上,活塞缸另一端与下接头一端密封固定连接,阀体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开孔,阀体内壁上设有缩颈结构,缩颈结构处安装阀球,下接头内壁固定连接T型柱塞;洗井液通过上接头进入阀体,阀球能限制洗井液穿过阀体,使洗井液通过侧开孔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通过对阀体施压使阀体沿活塞缸下行,柱塞能将阀球顶起,且侧开孔进入活塞缸内部,动力液经上接头进入阀体,并依次经过活塞缸、下接头,实现闭循环排液泵排液测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实现洗井及闭循环排液双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
本技术属于井下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
技术介绍
在闭循环水力排液测试工艺中,由于排液测试工艺对动力液清洁度要求较高,需要在排液测试开始前进行洗井作业,对空心抽油杆内部及井筒液体进行替换,替换为专用动力液,以延长闭循环排液泵的使用寿命,保证在较长时间内工作,以满足排液测试资料的录取需求。现有生产井洗井作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热洗,清除杆、管、泵的结蜡;一种是通过洗井阀循环洗井,依靠生产过程中的井液压力实现正向或反向洗井。这两种洗井均有自身的特点与应用工艺,但均不能实现闭循环水力排液洗井施工工艺要求。为了适应闭循环水力排液技术需求,保障闭循环排液作业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洗井及闭循环排液双重功能的循环洗井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洗井及闭循环排液双重功能的循环洗井阀,既适应闭循环水力排液技术需求,又保障闭循环排液作业可靠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阀体、活塞缸、下接头;所述上接头一端与所述阀体一端密封轴向限位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缸一端内壁上,所述活塞缸另一端与所述下接头一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开孔,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缩颈结构,所述缩颈结构处安装阀球,所述下接头内壁固定连接T型柱塞;洗井液通过上接头进入阀体,所述阀球能限制洗井液穿过阀体,使洗井液通过侧开孔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通过对阀体施压使阀体沿所述活塞缸下行,所述柱塞能将阀球顶起,且侧开孔进入活塞缸内部,动力液经上接头进入阀体,并依次经过活塞缸、下接头,实现闭循环排液泵排液测试。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内径向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能阻止所述阀体沿所述上接头上行,且所述挡板上设有流体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柱塞上设有柱塞通道,能使得动力液穿过所述柱塞,进入所述下接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内壁上安装密封圈,使得活塞缸沿阀体移动时能与阀体密封接触。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一趟管柱能实现洗井及闭循环泵排液测试,提高了施工效率;清洗空心抽油杆和环空,提升闭循环泵泵效及使用寿命,实现测试排液工艺优化。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闭循环排液洗井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闭循环排液洗井阀进行闭循环排液测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结合图1来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1、阀体2、活塞缸4、下接头6;所述上接头1一端与所述阀体2一端通过密封圈8密封限位连接,所述上接头1内径向固定设有挡板101,所述挡板能阻止所述阀体沿所述上接头上行,且所述挡板上设有流体通道7;所述阀体2另一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缸4一端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活塞缸4内壁上安装密封圈10,使得活塞缸4沿阀体2移动时能与阀体2密封接触,所述活塞缸4另一端与所述下接头6一端通过密封圈1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2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开孔9,所述阀体2内壁上设有缩颈结构,所述缩颈结构处安装阀球3,所述下接头6内壁固定连接T型柱塞5;洗井液通过上接头1进入阀体2,所述阀球3能限制洗井液穿过阀体2,使洗井液通过侧开孔9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通过对阀体2施压使阀体2沿所述活塞缸4下行,所述柱塞5能将阀球3顶起,且侧开孔9进入活塞缸4内部,动力液经上接头1进入阀体2,并依次经过活塞缸、下接头,实现闭循环排液泵排液测试。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柱塞5上设有柱塞通道11,能使得动力液穿过所述柱塞5,进入所述下接头6。施工前,将该工具串接于闭循环排液工艺管柱中间,上接头与空心抽油杆相连接,下接头与闭循环排液泵连接,准备入井。该装置在入井过程中,洗井阀处于侧通道打开状态,见图1,洗井作业时,洗井液通过上接头1内流体通道7进入阀体2,受阀球3限制,阀体内流体通道与活塞缸4内流体通道不连接,洗井液通过侧开孔9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洗井完成后,下放管柱,使阀体2下行,侧开孔9进入活塞缸4内部,柱塞5作用下,阀球3上行,洗井阀开启,见图2,进行闭循环排液测试,动力液经上接头1内流体通道7进入阀体2,流经柱塞通道11,进入下接头内流体通道,实现闭循环排液泵排液测试。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阀体、活塞缸、下接头;所述上接头一端与所述阀体一端密封轴向限位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缸一端内壁上,所述活塞缸另一端与所述下接头一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开孔,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缩颈结构,所述缩颈结构处安装阀球,所述下接头内壁固定连接T型柱塞;/n洗井液通过上接头进入阀体,所述阀球能限制洗井液穿过阀体,使洗井液通过侧开孔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n通过对阀体施压使阀体沿所述活塞缸下行,所述柱塞能将阀球顶起,且侧开孔进入活塞缸内部,动力液经上接头进入阀体,并依次经过活塞缸、下接头,实现闭循环排液泵排液测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循环排液洗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阀体、活塞缸、下接头;所述上接头一端与所述阀体一端密封轴向限位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缸一端内壁上,所述活塞缸另一端与所述下接头一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开孔,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缩颈结构,所述缩颈结构处安装阀球,所述下接头内壁固定连接T型柱塞;
洗井液通过上接头进入阀体,所述阀球能限制洗井液穿过阀体,使洗井液通过侧开孔进入环空上行排出,实现洗井目的;
通过对阀体施压使阀体沿所述活塞缸下行,所述柱塞能将阀球顶起,且侧开孔进入活塞缸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华雷鹏高硕杨先辉刘述忍张士川侯光宗任永宏刘丽娟朱永国马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