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79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涉及方舱爬梯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固定在方舱上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底端固定有C型板,C型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的一侧面固定有第一抵板,第一抵板的一端面贴于C型板的一侧面时,第二踏板用于延长第一踏板的使用宽度,固定框的侧面镶嵌有第一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以滑动的第二踏板配合第一踏板进行使用能够扩大使用者脚掌的实际脚踩面积,降低攀爬叠梯时踩空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攀爬时的安全,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第一踏板进行竖直固定,使闲置的第一踏板不再占据较大的空间,放置槽的设置不仅可以用来固定第二磁铁,也可以用来当做把手,方便使用者的攀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
本技术涉及方舱爬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
技术介绍
方舱是指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容积是固定或可扩展的具有防护性能,可供运载的厢式工作间。方舱中为了满足登顶的需求,常常使用登顶的梯具,现有的方舱登顶梯具,一般为固定式结构,其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时存在危险性,另外占用空间也比较大,且无法对处于闲置状态的梯具进行收纳,会长期影响到舱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方便对闲置的踏板进行收纳,进一步的提高攀爬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包括用于固定在方舱上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端固定有C型板,所述C型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的一侧面固定有第一抵板,所述第一抵板的一端面贴于所述C型板的一侧面时,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踏板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存槽,所述存槽的内侧滑动有第二踏板,所述第二踏板用于延长所述第一踏板的使用宽度,所述固定框的侧面镶嵌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踏板的另一侧面镶嵌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用于竖直固定所述第一踏板的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镶嵌在所述固定框的顶边,所述放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的另一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放置槽的内侧,且所述第二磁铁的顶侧面低于所述放置槽的顶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的另一端贯穿有通孔,所述C型板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插于所述通孔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的一侧面还固定有第二抵板,所述第二抵板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抵板之间,所述第二抵板的一端面贴于所述C型板的侧面时,所述第一踏板处于水平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板的一端面贴于所述C型板的侧面时,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固定框之间的角度为八十三度。优选的,所述第二踏板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C型板的开口方向朝上。优选的,所述存槽的内壁固定有阻块,所述第二踏板的侧面固定有卡块,所述阻块和所述卡块相互贴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踏板的滑出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可以滑动的第二踏板配合第一踏板进行使用能够扩大使用者脚掌的实际脚踩面积,降低攀爬叠梯时踩空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攀爬时的安全,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第一踏板进行竖直固定,使闲置的第一踏板不再占据较大的空间,放置槽的设置不仅可以用来固定第二磁铁,也可以用来当做把手,方便使用者的攀爬。2、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抵板可以使第一踏板处于微倾斜的状态,使脚掌踩在第一踏板上时,脚尖倾斜向下,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脚掌会向两侧滑动,另外有第二抵板可以保证第一抵板在断裂情况下而第一踏板并不会大幅度的向下转动,保证了正在使用第一踏板的使用者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框,2-C型板,3-固定杆,4-第一踏板,5-第一抵板,6-第二抵板,7-通孔,8-第一磁铁,9-存槽,10-第二踏板,11-放置槽,12-第二磁铁,13-凹槽,14-阻块,15-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包括用于固定在方舱上的固定框1,固定框1的底端固定有C型板2,C型板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踏板4,可以上下翻转,第一踏板4的一侧面固定有第一抵板5,第一抵板5的一端面贴于C型板2的一侧面时,第一踏板4与固定框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即最大翻转角度不到九十度,脚掌踩在第一踏板4上时,处于向前倾斜的状态,这样可以保证脚掌不会向后或者向侧边滑动,进而保证了使用者脚踩第一踏板4爬方舱的时候会很安全,第一踏板4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存槽9,存槽9的内侧滑动有第二踏板10,第二踏板10用于延长第一踏板4的使用宽度,使脚掌宽的人可以踩到更多的面积,扩大支撑面积,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踩空,提高在爬梯过程时的稳定性,固定框1的侧面镶嵌有第一磁铁8,第一踏板4的另一侧面镶嵌有第二磁铁12,第一磁铁8与第二磁铁12相互吸引用于竖直固定第一踏板4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框1的顶底边均贯穿有螺纹孔,与舱体配合固定,第一磁铁8镶嵌在固定框1的顶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踏板4的另一侧面开设有放置槽11,第二磁铁12固定在放置槽11的内侧,且第二磁铁12的顶侧面低于放置槽11的顶侧面,放置槽11开设在第一踏板4的一端部,当第一踏板4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磁铁8和第二磁铁12相互吸引,保持第一踏板4不会下落,当第一抵板5的一端面贴于C型板的侧面时,放置槽11可以充当把手,方便使用者对上方的第一踏板4进行把持并进行攀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踏板4的另一端贯穿有通孔7,C型板2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杆3,固定杆3穿插于通孔7的内侧,方便第一踏板4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踏板4的一侧面还固定有第二抵板6,第二抵板6位于通孔7和第一抵板5之间,第二抵板6的一端面贴于C型板2的侧面时,第一踏板4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抵板6可以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避免第一抵板5断裂而导致第一踏板4继续向下转动,保证了正在使用第一踏板4的员工的安全,第二抵板6和第一抵板5均为折弯板,当第一抵板5正常使用的时候,第二抵板6不会接触到C型板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抵板5的一端面贴于C型板2的侧面时,第一踏板4与固定框1之间的角度为八十三度,让使用者的脚尖倾斜向下,提高爬梯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踏板10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13,在无法向内滑动第二踏板10的时候,凹槽13仍不会进入存槽9内,方便使用者通过凹槽13将第二踏板10取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C型板2的开口方向朝上,为了结构合理,方便第一抵板5和第二抵板6抵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存槽9的内壁开口处固定有阻块14,第二踏板10的侧面里端固定有卡块15,阻块14和卡块15相互贴合用于限制第二踏板10的滑出距离,避免第二踏板10在使用的过程中从存槽9内滑落掉地。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以滑动的第二踏板10配合第一踏板4进行使用能够扩大使用者脚掌的实际脚踩面积,降低攀爬叠梯时踩空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攀爬时的安全,第二磁铁12和第一磁铁8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第一踏板4进行竖直固定,使闲置的第一踏板4不再占据较大的空间,放置槽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方舱上的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底端固定有C型板(2),所述C型板(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踏板(4),所述第一踏板(4)的一侧面固定有第一抵板(5),所述第一抵板(5)的一端面贴于所述C型板(2)的一侧面时,所述第一踏板(4)与所述固定框(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踏板(4)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存槽(9),所述存槽(9)的内侧滑动有第二踏板(10),所述第二踏板(10)用于延长所述第一踏板(4)的使用宽度,所述固定框(1)的侧面镶嵌有第一磁铁(8),所述第一踏板(4)的另一侧面镶嵌有第二磁铁(12),所述第一磁铁(8)与所述第二磁铁(12)相互吸引用于竖直固定所述第一踏板(4)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方舱上的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底端固定有C型板(2),所述C型板(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踏板(4),所述第一踏板(4)的一侧面固定有第一抵板(5),所述第一抵板(5)的一端面贴于所述C型板(2)的一侧面时,所述第一踏板(4)与所述固定框(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踏板(4)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存槽(9),所述存槽(9)的内侧滑动有第二踏板(10),所述第二踏板(10)用于延长所述第一踏板(4)的使用宽度,所述固定框(1)的侧面镶嵌有第一磁铁(8),所述第一踏板(4)的另一侧面镶嵌有第二磁铁(12),所述第一磁铁(8)与所述第二磁铁(12)相互吸引用于竖直固定所述第一踏板(4)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8)镶嵌在所述固定框(1)的顶边,所述第一踏板(4)的另一侧面开设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开设在所述第一踏板(4)的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使用的方舱登顶叠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12)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1)的内侧,且所述第二磁铁(12)的顶侧面低于所述放置槽(11)的顶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捷祥车辆厢舱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