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墙板干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干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结构具有短周期、易安装、受环境影响小、高效环保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厂房、临建、住宅等各个领域,其中节点连接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不仅决定着装配式建筑的整体稳定及抗震性能,同时也是保证现场施工效率的关键。目前国内的节点连接方式主要分为湿连接和干连接,湿连接主要是将预制墙板拼装固定好后在节点处进行锚固后浇,由于大部分节点形状复杂,节点支模大大增加了现场的施工难度和可操作性,不符合现代建筑装配化快捷、高效的施工理念;干连接主要在墙板节点处预制时预埋好连接构件,施工现场采用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无需二次浇筑,具有安装方便快捷等优点,是目前建筑装配化节点连接主要的发展方向。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干连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无法很好地调和连接节点的种类和建筑的稳定性,有的装配式建筑为了便于施工,不同构件之间采用了相同的连接节点,如此虽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但是由于不同构件、不同位置的连接,其受力情况不同,采用统一的节点 ...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墙板干连接节点,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部分主要由基础(2)、剪力墙(1)以及双T梁板(3)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5)、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6)、剪力墙-双T梁板连接节点(7)以及双T梁板连接节点(8);/n所述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用于剪力墙(1)与基础(2)之间的连接,所述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包括第一预埋件(42)、第一预埋螺栓(43)以及第一连接件(41),所述第一预埋件(42)埋设于剪力墙底部侧面,所述第一预埋螺栓(43)埋设于基础对应位置上,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为角钢,所述第一预埋件(42)和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墙板干连接节点,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部分主要由基础(2)、剪力墙(1)以及双T梁板(3)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5)、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6)、剪力墙-双T梁板连接节点(7)以及双T梁板连接节点(8);
所述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用于剪力墙(1)与基础(2)之间的连接,所述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包括第一预埋件(42)、第一预埋螺栓(43)以及第一连接件(41),所述第一预埋件(42)埋设于剪力墙底部侧面,所述第一预埋螺栓(43)埋设于基础对应位置上,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为角钢,所述第一预埋件(42)和第一预埋螺栓(43)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1)的两翼相连接;
所述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5)用于同一方向上的相邻剪力墙(1)的连接,所述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5)包括第二预埋件(52)和第二连接件(51),所述第二预埋件(52)连接于剪力墙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件(51)为钢板,水平相邻剪力墙的第二预埋件(52)通过第二连接件(51)相连接;
所述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6)用于建筑拐角处,相互垂直的两个剪力墙(1)之间的连接,所述剪力墙垂直连接节点(6)包括第三预埋件(62)、第四预埋件(63)以及第三连接件(61),所述第三预埋件(62)埋设于纵向剪力墙的端部内侧,所述第四预埋件(63)埋设于横向剪力墙的端部,所述第三连接件(61)为角钢,所述第三预埋件(62)和第四预埋件(63)分别与第三连接件(61)的两翼相连接;
所述剪力墙-双T梁板连接节点(7)用于剪力墙(1)与双T梁板(3)之间的连接,所述剪力墙-双T梁板连接节点(7)包括第五预埋件(72)、第六预埋件(73)以及第四连接件(71),所述第五预埋件(72)埋设于剪力墙上部内侧,所述第六预埋件(73)设置于双T梁板的翼缘板端部,所述第四连接件(71)为角钢,在双T梁板翼缘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五预埋件(72)分别通过第四连接件(71)与第六预埋件(73)相连接;
所述双T梁板连接节点(8)用于相邻双T梁板(3)之间的连接,所述双T梁板连接节点(8)包括第七预埋件(82)和第五连接件(81),所述第七预埋件(82)埋设于双T梁板的翼缘板上部,所述第五连接件(81)为钢板,相邻双T梁板设置的第七预埋件(82)通过第五连接件(8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干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基础连接节点(4)、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5)、剪力墙-双T梁板连接节点(7)、双T梁板连接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山,滕平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