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框架结构数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57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计算机程序(201)创建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框架结构数据组(301)的方法(200)。在此,提取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选择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221、222、223),对所述布局(221、222、223)在给送高度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框架结构数据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创建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三维框架结构数据组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是广泛使用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例如可以在诸如火车站、飞机场、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中使用。其中的许多设备也可以在百货商店、购物中心、游乐园等中找到。根据使用区域和使用位置的不同,这些人员运送设备要满足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是由诸如EN115-1的标准规定,但另一方面也由客户的特定要求、例如运送能力和给送高度来规定。这些人员运送设备的核心部件是承载结构,通常将其设计为框架结构。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所有其他构件均被装入或加装到此框架结构中。这些构件的质量(稍后要运送的负载及其自身的质量)通过安放部位将框架结构支撑在建筑物中。被设计为框架结构的承载结构通常包括大量的型材杆,这些型材杆通过焊接、铆接等呈框架结构状地彼此连接。在此,根据其功能来称谓型材杆,从而框架结构具有上弦杆、下弦杆、立柱、对角撑杆、横撑等。例如在EP3121143A1中公开了上述类型的承载结构或框架结构。基于特定于客户的需求,几乎每个框架结构的件数都为一个,或者换句话说,大多数框架结构都是单独件。在这里,框架结构只能彼此稍微不同,例如是一个在结构上相同的框架结构在其给送高度方面与另一个框架结构相差1厘米的情况。因此,在每种情况下都需要独立的结构耗费,以便能够生产这些特定于客户的框架结构之一。这种独立的结构耗费包括创建生产资料,例如图纸、零件清单、材料清单等。这意味着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框架结构不仅是最大的,而且是迄今为止最昂贵的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显著地减少了针对特定于客户配置的框架结构的独立的或者说独特的或者说相互间各不相同的结构耗费,并且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成本效益来生产框架结构。该目的是通过一种借助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创建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三维框架结构数据组的方法来实现。借助该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以下方法步骤,这些步骤能够以该顺序来执行,但是不一定要以该顺序来执行。在方法步骤中,确定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含至少有关梯级宽度和给送高度的信息。为此,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如下步骤,所述步骤在屏幕上生成具有输入域的输入掩码,并例如查询客户所需的梯级宽度和给送高度。当然,梯级宽度也可以基于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所需宽度或基于所需的运送功率中计算出来,只要有例如在计算机程序的规则组(Regelsatz)中对此必需的基础就行,例如针对导轨、其固定部和针对框架结构型材的必需的宽度量值(Breitenzuschlag)、所需的给送速度等即可。必要时,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访问客户提供的日志文件,以便从该日志文件中提取相应的数据。这样的日志文件可以例如由客户使用向客户提供所谓的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程序来生成。这样的BIM-模型是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数字三维包络模型,客户可以借助输入对其进行配置,然后客户可以将其插入其数字三维建筑物模型中。在另一方法步骤中,可以由计算机程序基于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提出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布置在三维空间的平面中的这种二维布局主要包括绕转的传送链条的引导行程,并且优选地在三维空间中具有限定的零点。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和定义零点。例如,零点也可以作为云点或者说散点图以彼此限定地间隔的、并且布置在三维空间中点存在。重点仅在于,将三维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点与二维布局相关联。二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模板,该模板表达了针对确定类型的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特征。为了优化制造技术上的耗费,将产品为所谓的类型开发。这意味着,例如,一种类型的自动扶梯设计用于最大至6米的高度,而另一种类型的自动扶梯设计用于6米至30米之间的高度。这两种自动扶梯类型的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例如在自动扶梯的倾斜分段中的引导行程的允许倾斜度方面、在引导行程的过渡圆弧方面以及在引导行程的布置于与倾斜分段的两端相接的踏入区域中的水平分段的长度方面彼此不同。如果在以下将特征称为“特定于类型”,则这些特征始终适用于相应的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位置表达“水平”、“竖直”和“倾斜”总是与框架结构在建筑物中的计划安装位置有关。此外,特征“给送高度”涉及的是两个位于踏入区域中的安放部位之间的竖直间距,而特征“安放间距”涉及两个安放部位之间的水平间距。确切地说,二维布局是传送链条的引导行程的侧视图,因为二维布局特定于类型地在自动扶梯或在移动步道上通过其导轨来规定。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来选择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计算机程序优选地检查:所选择的二维布局所基于的产品是否可以满足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例如安放间距或给送高度时,可以针对不同产品或特定于类型的布局输出警告和/或建议。所建议的或通过手动输入选择的二维布局是一个模板,但尚未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因此,在另一方法步骤中,从运送高度中的零点出发,对该二维布局加以适配。从逻辑上讲,这也会更改引导行程的长度。在另一方法步骤中,在初始检测中在给送高度方面得到适配的布局的引导行程划分为多个节距分段。节距分段的长度相当于特定于类型的传送链条的两个彼此跟随的铰接部位之间的间距。在此,可以保留剩余节距分段,该剩余节距分段小于其他节距分段。特定于类型的传送链条是为二维布局所基于的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类型所设置的传送链条。特定于类型的传送链条是绕转地布置在自动扶梯中的梯级带或布置在移动步道中的托板带的如下部分,该部分除传送链条之外,还由大量相同的、重复出现地布置在传送链条上的构件(例如滚轮、梯级体、托板等)组成。当然,节距进而还有节距分段也可以与梯级带或托板带的其他构件的重复结构相关。例如,替代传送链条,也可以在梯级带或托板带中设置皮带。如果在初始检测中存在剩余节距分段的话,则在另一方法步骤中将引导行程在其绕转长度方面以如下程度扩大,使得剩余节距分段具有与其余的节距分段相同的长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传送行程上绕转地布置仅具有整个链节段(或更确切地说,具有相同节距的链节段)的特定于类型的传送链条,而无需尽量利用传送链条的所设置的张紧区域。由于传送链条通常由窄链节和宽链节组成,因此,只有当窄链节在构造为铰接部位的接合部位处与宽链节相遇时,这种传送链条的端部才能彼此连接。前提条件是:节距分段或铰接部位的数量为偶数。因此,在节距分段的数量为奇数的情况下,在初始检测中,在另一方法步骤中,可以将引导行程关于其绕转长度再延长一个节距分段。这种布局的引导行程具有两个转向区域以及在转向区域之间的前行分段和回行分段。在自动扶梯或倾斜的移动步道的二维布局的情况下,转向区域布置在踏入区域的还在上面提到的水平分段中,而前行分段和回行分段在水平分段中、在倾斜分段中以及在水平分段和倾斜分段之间的过渡圆弧中延伸。在水平布置的移动步道的情况下,转向区域也布置在踏入区域中,并且前行分段和回行分段在两个转向区域之间水平地延伸。为了增大引导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借助在计算机系统(10)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201)来创建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三维框架结构数据组(301)的方法(200),其特征在于,通过计算机程序(201):/n确定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含有至少关于给送高度(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5 EP 18202653.41.一种用于借助在计算机系统(10)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201)来创建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三维框架结构数据组(301)的方法(200),其特征在于,通过计算机程序(201):
确定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含有至少关于给送高度(hZ)和梯级宽度(B)的信息;
根据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通过计算机程序(201)提出或通过手动输入选择特定于类型的二维布局(221、222、223),其中,所述二维布局(221、222、223)在三维空间的平面中包括绕转的传送链条(21)的引导行程(224),并且具有限定的零点(N);
从零点(N)出发在给送高度(hZ)方面对所述二维布局(221、222、223)进行适配;
在初始检测(240)中,将在给送高度(hZ)方面进行适配的布局(233)的引导行程(224)划分为多个节距分段(244),除去可能存在的剩余节距分段(245)外,节距分段(244)的长度相当于特定于类型的传送链条(21)的两个彼此跟随的铰接部位(22)之间的间距,并且可能存在的剩余节距分段(245)的长度小于其他节距分段(244);以及
在初始检测(240)中存在剩余节距分段(245)的情况下,引导行程(224)在其绕转长度方面以如下程度扩大:使剩余节距分段(245)的长度与其余的节距分段(244)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200),其中,在初始检测(240)中,当存在奇数个节距分段(244)时,引导行程(224)在其绕转长度方面以一个另外的节距分段(244)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200),其中,所述引导行程(224)具有两个转向区域(246A、246B)并且在所述转向区域(246A、246B)之间具有前行分段(247)和回行分段(248),并且为扩大引导行程(224)而延长前行分段(247)和回行分段(248),方式为:在保持给送高度(hZ)的情况下并且从零点(N)出发,将两个转向区域(246A、246B)之一沿直线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200),其中,借助规则组(60),将预定义结构的域(251)叠加在经适配的二维布局(233)上,其中,预定结构的域(251)按照框架结构典型的结构,包括杆(252)和节点(253),以及通过叠加来实现叠加的二维布局(2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200),其中,为了进行叠加,预定义结构的域(251)选自包括标准域(254)、上折弯区段(255B)、下折弯区段(255A)、分离区段(256)或补偿域(257)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200),其中,在与域(251)叠加的二维布局(273)上,将安放部位(225A、225B)设置在两个转向区域(246A、246B)中,在叠加域(251)之后安放部位(225A、225B)的安放间距(LX3)不等于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的所需安放间距(LX3)的情况下,所述安放间距(LX3)通过插入另一个域(251)或通过延长一个域(251)而在两个转向区域(246A、246B)的至少一个转向区域的区域中得以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200),其中,通过经由界面(13)的手动输入或基于所述特定于客户的配置数据(211),标准域(254)或补偿域(257)由等长的分离区段(256)替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00),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诺瓦塞克安德雷斯·德拉霍斯佛得勒尔巴巴拉·波尔约翰内斯·德罗格斯勒罗伯特·巴托尼克斯特凡·布林斯凯勒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