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52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太阳能供电构件、数据采集构件、无线数据传输构件和避雷构件,太阳能供电构件的太阳能板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顶上,数据采集构件、无线数据传输构件均与太阳能供电构件电连接,数据采集构件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且数据采集构件的传感器位于预应力锚索端部,无线数据传输构件、避雷构件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无线数据传输构件、避雷构件均与数据采集构件数据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格构梁钢筋作为内部避雷装置的接地网,取消常规的镀锌角铁,增加电源定时器,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本系统可减少避雷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属于岩土工程

技术介绍
边坡监测朝着远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远程监测面临的难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包括监测设备供电不足,以及搭建避雷系统的工序复杂。目前一般采用太阳能/风能对监测设备供电,在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下,设备容易发生供电不足的现象,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和蓄电池的容量,但该方法容易提高工程造价。根据避雷规范,内部监测设备均要求接地,然而在常规条件下,地面地阻达不到规范要求,通常采用镀锌角铁搭建接地网,但该方案造价很大,同时镀锌角铁难以插入质地较硬的岩质边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从系统内部出发,以延长设备的供电时间和简化避雷系统的搭建过程为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技术在电源端加入电源定时器,提高电源的续航能力,同时减少220V交流电的工作时间,以降低雷击事故发生的概率;借助格构梁内部钢筋网作为接地网,取代常规的接地网材料镀锌角铁的使用。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太阳能供电构件1、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和避雷构件4,太阳能供电构件1的太阳能板11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顶上,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太阳能供电构件1电连接,数据采集构件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且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位于预应力锚索端部,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均与数据采集构件2数据信号连接。所述太阳能供电构件1还包括电路控制器12、插排13、电线14,电路控制器1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部,太阳能板11通过电线14与电路控制器12连接,电路控制器12外接插排13,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插排13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控制器12包括控制开关12a、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b、蓄电池12c、正弦波逆变器12d、电池箱12e、220v电源定时器12f,控制开关12a和正弦波逆变器12d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池箱12e相对两个侧壁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b固定设置在电池箱12e的箱门内壁,蓄电池12c设置在电池箱12e底板上,控制开关12a、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b、蓄电池12c、正弦波逆变器12d、220v电源定时器12f依次串联,220v电源定时器12f外接插排13。所述数据采集构件2包括数据采集仪21、振弦式锚索计23,振弦式锚索计23为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振弦式锚索计23安装设置在预应力锚索端部,振弦式锚索计23通过双绞屏蔽电缆22与数据采集仪21连接,数据采集仪21与插排13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包括充电器31、串口线32、天线33、通讯模块34,通讯模块34通过串口线32与数据采集构件2的数据采集仪21连接,充电器31与通讯模块34电连接,充电器31与插排13电连接,天线33设置在通讯模块34上。进一步的,所述避雷构件4包括冷压接线端子41、接地线42、信号避雷器43、零地排44,双绞屏蔽电缆22与信号避雷器43连接,信号避雷器43与零地排44连接,零地排44与接地线42连接,接地线42通过冷压接线端子41与格构梁外露钢筋端45连接。优选的,太阳能板11为100W太阳能板,蓄电池12c为12V65A蓄电池,正弦波逆变器12d为12v转220v正弦波逆变器,电池箱12e为65A电池箱,电源定时器12f为220V电源定时器,插排13为三孔接地插排,信号避雷器43为12V信号避雷器。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锚索预应力发生变化时,传感器(振弦式锚索计23)的应变值发生变化,双绞屏蔽电缆22将应变信号传输到自动数据采集仪21中,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将自动数据采集仪21采集的应变信号通过GPRS传输到云端,在联网条件下通过交互的方式从云端定时获取数据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太阳能供电构件1为自动数据采集仪21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定时供电,避雷构件4将雷电通过接地网即格构梁外露钢筋端45导入大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在不提高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的配置标准的前提下,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提高对恶劣天气的适应性;(2)本技术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中避雷系统取消镀锌角铁,采用格构梁内部钢筋作为接地网,节约了大约千元左右的避雷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电路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无线数据传输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避雷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供电构件、11-太阳能板、12-电路控制器、12a-控制开关、12b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c-蓄电池、12d-正弦波逆变器(12v转220v)、12e-电池箱、12f-220V电源定时器、13-三孔插排、14-电线、2-自动数据采集系统、21-自动数据采集仪、22-双绞屏蔽电缆、23-振弦式锚索计、3-无线数据传输模块、31-充电器、32-串口线、33-天线、34-通讯模块、4-内部避雷系统、41-冷压接线端子、42-接地线、43-12V信号避雷器、44-零地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太阳能供电构件1、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和避雷构件4,太阳能供电构件1的太阳能板11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顶上,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太阳能供电构件1电连接,数据采集构件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且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位于预应力锚索端部,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均与数据采集构件2数据信号连接;太阳能供电构件1还包括电路控制器12、插排13、电线14,电路控制器1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部,太阳能板11通过电线14与电路控制器12连接,电路控制器12外接插排13,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插排13电连接;优选的,电线14规格选用2.5平方;优选的,电路控制器为常规通用控制器,比如YJSS10型号;数据采集构件2包括数据采集仪21、振弦式锚索计23,振弦式锚索计23为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振弦式锚索计23安装设置在预应力锚索端部,可实时记录预应力锚索中预应力变化情况;振弦式锚索计23通过双绞屏蔽电缆22与数据采集仪21连接,数据采集仪21与与插排13电连接;优选的,双绞屏蔽电缆22内部含有8根铜线;数据采集仪21可选用基康仪器有限公司的BGK-8001数据采集仪;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包括充电器31、串口线32、天线33、通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太阳能供电构件(1)、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和避雷构件(4),太阳能供电构件(1)的太阳能板(11)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顶上,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太阳能供电构件(1)电连接,数据采集构件(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且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位于预应力锚索端部,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均与数据采集构件(2)数据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太阳能供电构件(1)、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和避雷构件(4),太阳能供电构件(1)的太阳能板(11)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顶上,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太阳能供电构件(1)电连接,数据采集构件(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且数据采集构件(2)的传感器位于预应力锚索端部,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避雷构件(4)均与数据采集构件(2)数据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供电构件(1)还包括电路控制器(12)、插排(13)、电线(14),电路控制器(12)设置在边坡锚索监测点建筑内部,太阳能板(11)通过电线(14)与电路控制器(12)连接,电路控制器(12)外接插排(13),数据采集构件(2)、无线数据传输构件(3)均与插排(1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边坡锚索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器(12)包括控制开关(12a)、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b)、蓄电池(12c)、正弦波逆变器(12d)、电池箱(12e)、220v电源定时器(12f),控制开关(12a)和正弦波逆变器(12d)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池箱(12e)相对两个侧壁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12b)固定设置在电池箱(12e)的箱门内壁,蓄电池(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顺川张中信任义周文亮韩龙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