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用部件、鞋以及鞋底用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849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提供显示透明性并且轻量且缓冲性优异的鞋底用部件(5),由具有特定尺寸的气泡的透明性优异的发泡体构成该鞋底用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鞋底用部件、鞋以及鞋底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用部件、鞋底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上述鞋底用部件的鞋。
技术介绍
各种比赛等中使用的鞋通常具备鞋面和鞋底。上述鞋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使用内底、鞋垫、中底、外底等鞋底用部件构成。其中,目前强烈期望轻量性、缓冲性能优异,因此,中底由树脂发泡体构成。在以往的鞋中,将称为缓冲件的鞋底用部件配置于鞋底的特定位置,使特定部位发挥与中底不同的缓冲性能(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56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鞋底的缓冲件通常要求弹性变形性和变形后的复原性,由被称为“凝胶”等的柔软的聚合物组合物构成。这种聚合物组合物通常通过油等增塑剂的含量来调整硬度,将其来用作鞋的形成材料。近年,市售以下鞋,其中,可从外观上掌握将缓冲件等特殊的鞋底用部件配置于可从鞋外侧观察的位置且功能上也优异。上述聚合物组合物也容易发挥透明性,在提高鞋的美观方面也是有效的。但是,如上述所示,这种鞋底用部件容易通过增塑剂的比例等调整缓冲性,对于密度,难以通过增塑剂的比例等进行调整。即,很难说以往的鞋底用部件在鞋的轻量化方面是充分有效的。由这种聚合物组合物构成的鞋底用部件通过使该聚合物组合物处于发泡状态,可调整缓冲性且进行轻量化。但是,在该情况下,即使由透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构成,鞋底用部件也难以发挥透明性。>因此,以往,难以得到显示透明性并且轻量且缓冲性优异的鞋底用部件,而难以得到兼备优异的鞋舒适度和优异的美观的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显示透明性并且轻量且缓冲性优异的鞋底用部件,且提供美观优异并且鞋舒适度也优异的鞋。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底用部件,其由发泡体构成,其中,上述发泡体具有透明性,弹性模量为0.02MPa以上且1.4MPa以下,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3倍以下,且平均气泡直径(D50)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其具备上述鞋底用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底用部件的制造方法,该鞋底用部件由发泡体构成,该方法包含:注射工序,其中,向成形模的成形空间注射包含发泡剂的加热熔融状态的聚合物组合物;抽芯工序,其中,使收纳有注射的上述聚合物组合物的上述成形空间的容积扩大,上述抽芯工序包含使上述聚合物组合物发泡而制作构成上述鞋底用部件的发泡体,且上述抽芯工序中,作为上述发泡体,制作具有透明性、弹性模量为0.02MPa以上且1.4MPa以下、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3倍以下、且平均气泡直径(D50)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的发泡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鞋底用部件的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鞋的鞋底的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的缓冲用部件(第二缓冲部件52)的III-III线向视截面图。图4A是用于制作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底用部件的成形模的概略主视图。图4B是用于制作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底用部件的成形模的概略俯视图。图4C是用于制作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底用部件的成形模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表示使用图4A~图4C所示的成形模的鞋底用部件的成形方法的概略图(图4B中的V-V线向视截面图)。图6是表示使用图4A~图4C所示的成形模的鞋底用部件的成形方法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用部件,以下例示其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用部件,以配置于中底部分的部件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鞋底用部件而形成的鞋的图。该鞋1具有鞋面2和鞋底。上述鞋底由多个鞋底用部件构成。该鞋1具有中底3和外底4作为上述鞋底用部件。此外,以下对图1所示的鞋1进行说明时,有时将沿着连结脚后跟的中心HC和脚尖的中心TC的鞋中心轴CX的方向称为长度方向X。另外,有时将在沿着鞋中心轴CX的方向上,从脚后跟朝向脚尖的方向X1称为前方等,将从脚尖朝向脚后跟的方向X2称为后方等。另外,有时将在与鞋中心轴CX正交的方向上,与水平面HP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有时将该宽度方向Y上,朝向脚的大脚趾侧的方向Y1称为内脚方向等,将朝向小脚趾侧的方向Y2称为外脚方向等。此外,有时将与水平面HP正交的垂直方向Z称为厚度方向或高度方向。另外,以下有时将该垂直方向Z中朝向上方的方向Z1称为上方向,将朝向下方的方向Z2称为下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鞋1在最下方具备外底4。本实施方式的外底4例如为片状,以厚度方向成为垂直方向Z的方式配置于鞋1的最下部。上述鞋1在从上侧覆盖穿戴者的脚的鞋面2和上述外底4之间具备中底3。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底3被分成上下两层。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鞋1具备构成两层中的上层的第一中底31和构成两层中的下层的第二中底32。垂直方向观察的上述第一中底31的轮廓形状与上述第二中底32的轮廓形状对应,它们以将外周缘对齐的方式上下层叠。上述第一中底31的上表面31a相对于上述鞋面2从下侧相接,上述第一中底31的下表面31b与上述第二中底32的上表面相接。上述第二中底32的下表面32b相对于上述外底4从上相接。本实施方式的鞋1具有两个缓冲用部件5作为被夹持于上述第一中底31和上述第二中底32之间的鞋底用部件。垂直方向观察的上述缓冲用部件5的尺寸小于上述第一中底31、上述第二中底32。因此,上述第一中底31使下表面31b的一部分粘接于上述缓冲用部件5,并且使剩余部分粘接于上述第二中底32的上表面32a。两个上述缓冲用部件5中的一个缓冲部件(以下也称为“第一缓冲部件51”)在鞋的前脚部11被夹持在上述第一中底31和上述第二中底32之间。两个缓冲用部件5中的另一缓冲部件(以下也称为“第二缓冲部件52”)在鞋的后脚部13被夹持在上述第一中底31和上述第二中底32之间。上述第一缓冲部件51和上述第二缓冲部件52各自以成为部分露出的状态的方式配置于鞋底,并以构成鞋底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缓冲部件51具有:构成上述外周面的侧面51c、从该侧面51c的上端缘向内扩展的上表面51a、从上述侧面51c的下端缘向内扩展的下表面51b。即,上述第一缓冲部件51具有:从下方与上述第一中底31的下表面31b相接的上表面51a、从上方与上述第二中底32的上表面32a相接的下表面51b。上述第二缓冲部件52与上述第一缓冲部件51相同,具有:构成上述外周面的侧面52c、从该侧面52c的上端缘向内扩展的上表面52a、从上述侧面52c的下端缘向内扩展的下表面5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用部件,其特征在于,由发泡体构成,/n所述发泡体具有透明性,所述发泡体的弹性模量为0.02MPa以上且1.4MPa以下,所述发泡体的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3倍以下,且所述发泡体的平均气泡直径(D50)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鞋底用部件,其特征在于,由发泡体构成,
所述发泡体具有透明性,所述发泡体的弹性模量为0.02MPa以上且1.4MPa以下,所述发泡体的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3倍以下,且所述发泡体的平均气泡直径(D50)为0.8mm以上且20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用部件,其中,
构成所述发泡体的聚合物组合物含有选自烯烃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酯系弹性体和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1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用部件,其中,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还含有增塑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用部件,其中,
最接近所述发泡体的表面存在的气泡和发泡体表面之间的气泡膜的最小厚度为50μm以上且2.5mm以下。


5.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鞋具有鞋底,其具备多个中底,所述多个中底包含在上下方向层叠的第一中底和第二中底,
所述鞋底用部件插入所述第一中底和所述第二中底之间并构成所述鞋底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龙朗立石纯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