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409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铁路路基加固辅助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铁路路基从边坡斜向加固时高压旋喷桩机在边坡移动不便、固定不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平台和横移框架,所述底座平台设于横移框架上方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平台设有驱动横移框架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横移框架连接;所述横移框架设有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属于铁路路基加固辅助

技术介绍
朔黄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其大运量、大轴重、高密度的运输模式以及铁路运量逐年增大等因素,导致桥涵与路堤过渡段及路堤软弱地段的路堤下沉。当路堤与桥梁过渡段及路堤软弱地段下沉量大于30~50cm时,需要采用不影响线路运营的斜向高压旋喷桩加固,同时对以上下沉地段进行综合整治,对工点范围内既有路堤填高4.2~6.0m,下行侧路肩采用挖孔桩及冠梁进行加宽,冠梁上案由平网,路堤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进行防护,坡脚处处设有刺网。现有施工工艺需在刺网与平网之间搭设脚手架,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且高压旋喷桩机在脚手架上移动时需要人力与机械配合。桩机移动对位需要在脚手架上放置圆钢等以减少摩擦阻力,频繁人工撬动桩机移动增加了安全风险。桩机在脚手架上作业时会产生向后的作用力,桩机与脚手架之间摩擦力较小,在钻杆引孔困难地段容易造成桩机后移,增加了施工时间,导致在天窗点达不到预期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铁路路基从边坡斜向打桩加固时高压旋喷桩机移动不便、固定不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包括底座平台和横移框架,所述底座平台设于横移框架上方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平台设有驱动横移框架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横移框架连接;所述横移框架设有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进一步地,底座平台底部设有提举及配平部件。进一步地,所述提举及配平部件包括不少于三个绕底座平台竖直轴向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油缸。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源或/和第二驱动源包括电动葫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源为设于底座平台中央的第一电动葫芦,横移框架设有穿孔铁板,与第一电动葫芦传动连接的拉索通过穿孔铁板与横移框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源为分别设于横移框架纵向两端的第二电动葫芦(9)和第三电动葫芦。进一步地,连接第一驱动源或/和第二驱动源的拉索包括钢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底座平台底部设有四个油缸以实现对本技术装置的托举和配平;底座平台滑动连接有横移框架,底座平台上的第一电动葫芦通过钢索牵引横移框架沿铁路纵向移动,以调整高压旋喷桩机的作业位置,从而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横移框架上的第二电动葫芦和第三电动葫芦分别通过钢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当第二电动葫芦和第三电动葫芦工作时,拉紧与其连接的钢索,从而实现高压旋喷桩机的稳固定位,以保证施工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装置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较脚手架搭设更加安全,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参与性强、易于实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油缸;2、第二油缸;3、第三油缸;4、第四油缸;5、底座平台;6、横移框架;7、滚轮;8、第一电动葫芦;9、第二电动葫芦;10、第三电动葫芦;11、穿孔铁板;12、钢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主体部分由底座平台5和横移框架6组成,底座平台5位于横移框架6上方,底座平台5与横移框架6之间通过四个滚轮7滑动连接,底座平台5设有驱动横移框架6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横移框架6连接;横移框架6设有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底座平台5底部设有提举及配平部件。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源为设于底座平台5中央的第一电动葫芦8,所述第二驱动源为分别设于横移框架6纵向两端的第二电动葫芦9和第三电动葫芦10,所述拉索采用钢索12,横移框架6上焊接有两个穿孔铁板11,该两个穿孔铁板11对应位于第二电动葫芦9和第三电动葫芦10的内侧,与第一电动葫芦8传动连接的两根钢索12对应连接在两个穿孔铁板11上。所述提举及配平部件为不少于三个绕底座平台5竖直轴向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油缸,所谓油缸即液压缸,是能够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共设有四个,对应焊接于底座平台5的四个角上,分别为第一油缸1、第二油缸2、第三油缸3、第四油缸4,其中第一油缸1和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伸出长度显著大于第三油缸3和第四油缸4。使用时,首先,操纵四个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本技术装置脱离地面,到达预定位置后,分别调整四个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可实现本技术装置的配平,以利于后续正常操作;接着,操纵第一电动葫芦8正反转,通过钢索12牵拉带动横移框架6左右移动,即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带动高压旋喷桩机跟随横移框架6移动,以调整高压旋喷桩机的作业位置,能够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当横移框架6沿铁路纵向移动到位后,操纵四个油缸的活塞杆向内收缩,横移框架6和底座平台5同时下降,直至四个油缸的活塞杆脱离地面;然后,操纵第二电动葫芦9和第三电动葫芦10,收紧与其连接的钢索12,实现高压旋喷桩机的稳固定位,以保证施工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平台(5)和横移框架(6),所述底座平台(5)设于横移框架(6)上方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平台(5)设有驱动横移框架(6)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横移框架(6)连接;所述横移框架(6)设有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平台(5)和横移框架(6),所述底座平台(5)设于横移框架(6)上方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平台(5)设有驱动横移框架(6)沿铁路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横移框架(6)连接;所述横移框架(6)设有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拉索与铁路侧向的固定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其特征是,底座平台(5)底部设有提举及配平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铁路路基加固时辅助桩机移动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提举及配平部件包括不少于三个绕底座平台(5)竖直轴向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油缸。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培培赵宪辉黄双龙孙萌陈丽华刘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