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导助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39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导助听器,包括麦克风、安装件和骨导模块,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骨导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导模块电连接;所述骨导模块包括用于传输低于第一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一骨导模块和用于传输高于第二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二骨导模块,且所述第一骨导模块包括第一振子,所述第一振子设置成紧贴耳廓背面;所述第二骨导模块包括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设置成紧贴乳突骨,以提高骨导助听器对声音信号传递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导助听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但不限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导助听器。
技术介绍
骨导助听器是一种将音频信号转为振动信号的装置。一些情况下,骨导助听器为单振子宽频骨传导模式,骨导助听器佩戴在耳朵上,音声信号中的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均通过耳廓上的耳软骨传递,导致高频信号衰减严重,影响助听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研究表明,声音信号中的中高频信号才是人们了解声音信息的关键所在;而声音中能量的大部分都集中在低频信号上,而真正与了解信息内容息息相关的中高频信号所占的能量比例较少,特别是至关重要的高频信号所占的能量更是微乎其微。上述声音的特性,对于听力正常的人群而言不会造成听觉上的不利影响,但是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群来说,却会影响到声音传递的准确性。一些情况下,单振子宽频骨导助听器的振子设置为与耳廓紧贴,此种设置方式,将声音中的全频信号全部通过耳软骨传到内耳,导致高频信号衰减严重,不会对提高声音传递的准确性有所助益。而本专利技术提出,将占有大部分能量的低频信号由耳廓上的耳软骨进行传递以到达内耳,将中高频信号通过乳突骨传递到内耳,会减小中高频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当通过耳软骨和乳突骨两个传输通道传输的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到达内耳时,中高频信号所占据的比重就会适当的增加,使得人体更容易获取关键信息,以提高了声音传递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骨导助听器,包括麦克风、安装件和骨导模块,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骨导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导模块电连接;所述骨导模块包括用于传输低于第一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一骨导模块和用于传输高于第二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二骨导模块,且所述第一骨导模块包括第一振子,所述第一振子设置成紧贴耳廓背面;所述第二骨导模块包括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设置成紧贴乳突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导助听器,为独立分频双振子助听器,通过将低频信号设置为通过第一振子由耳廓软骨传递到内耳,且将中高频信号设置为通过第二振子由乳突骨传递到内耳,减小了中高频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使得低频信号以及中高频信号均能得到较好地传递,进而提高骨导助听器对声音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骨导助听器的佩戴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骨导助听器的佩戴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骨导助听器的佩戴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骨导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骨导助听器的电路结构框图。附图标记:1-麦克风;2-安装件;3-第一振子;4-第二振子;5-耳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骨导助听器,包括麦克风1、安装件2和骨导模块,麦克风1和骨导模块均安装在安装件2上,且麦克风1与骨导模块电连接。骨导模块包括用于传输低于第一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一骨导模块和用于传输高于第二设定频率值信号的第二骨导模块,且第一骨导模块包括第一振子3,第一振子3设置成紧贴耳廓背面;第二骨导模块包括第二振子4,第二振子4设置成紧贴乳突骨。骨导助听器中,安装件2用于安装麦克风1和骨导模块,麦克风1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骨导模块与麦克风1电连接,能够将麦克风1的电信号转换成振动信号,并通过经皮骨传导将振动信号传递至听觉神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导助听器,为独立分频双振子助听器。骨导模块中,第一骨导模块设置为用于传输低频信号,第二骨导模块设置为用于传输中高频信号,且将位于第一骨导模块输出端的第一振子3设置为紧贴耳廓背面,以减少低频信号在传输到内耳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且将位于第二骨导模块输出端的第二振子4设置为紧贴乳突骨,以较大程度的减少中高频信号在传输到内耳过程中的能量衰减,当所传输的声音信号属于全频信号时,上述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4的布置形式,使得低频信号以及中高频信号均能得到较好地传递,进而提高声音传输的准确性。此外,第一振子3设置为紧贴耳廓背面,第二振子4设置为紧贴乳突骨,使得第一骨导模块和第二骨导模块可隐藏于耳廓后方,实现隐形。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二设定频率值设置为小于第一设定频率值,即将第一骨导模块和第二骨导模块所传输的信号频率设置为部分重叠,可有效地避免位于第一骨导模块和第二骨导模块传输信号断点值附近一定范围内频率的丢失,以提高以断点值为基准点一定范围内信号传递的完整性。根据第一骨导模块和第二骨导模块传输信号的可靠性以及结构整体的精准度,也可将第一设定频率值设置为和第二设定频率值相等。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设定频率值设置为2000Hz,将第一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设置在200Hz至2000Hz;将第二设定频率值设置为1500Hz,第二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设置在1500Hz至8000Hz。当然,第一设定频率值、第二设定频率值、第一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和第二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并不限于上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将安装件2设置为可钩挂在耳廓上的耳挂件,以提高人耳佩戴的方便性,且利于助听器被头发或其它配饰所遮蔽,以提升整体视觉的美观性;另外,骨导助听器钩挂在耳廓上,使得骨导助听器类似耳机,免除了佩戴骨导助听器带来的心里负担。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将麦克风1设置成位于耳道口处,即将麦克风1设置在一个较有利的焦点上,这样有利于声音的接收(特别是中高频声音),以达到有效的收音效果。另外,将麦克风1设置在人耳的前侧,更符合人体听觉习惯,而将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4设置在人耳的背面,麦克风1和两个振子相距较远,可有效地避免发生啸叫。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将耳挂件设置为具有弹性的耳挂件,以提供给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4弹性夹持力,以便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4分别紧贴耳廓背面和乳突骨,确保振动的传导。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麦克风1和第一振子3设置为夹持在耳廓的两侧,以适应不同人耳外形上的略微差异,提升整体佩戴舒适体验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振子3的位置设置成低于麦克风1的位置,第一振子3设置成靠近耳垂部位。与第一振3与麦克风1处于同等高度相比,第一振子3的位置低于麦克风1的位置,并且靠近耳垂部位,使得第一振子3和麦克风1之间的距离较远,可防止啸叫;同时与第一振子3的位置高于麦克风1的位置相比,第一振子3的位置较低,能够增加耳挂件包围耳廓的范围,提升耳挂件钩挂在耳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导助听器,包括麦克风、安装件和骨导模块,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骨导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导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导模块包括用于传输低于第一设定频率值的信号的第一骨导模块和用于传输高于第二设定频率值的信号的第二骨导模块,且所述第一骨导模块包括第一振子,所述第一振子设置成紧贴耳廓背面,所述第二骨导模块包括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设置成紧贴乳突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导助听器,包括麦克风、安装件和骨导模块,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骨导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导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导模块包括用于传输低于第一设定频率值的信号的第一骨导模块和用于传输高于第二设定频率值的信号的第二骨导模块,且所述第一骨导模块包括第一振子,所述第一振子设置成紧贴耳廓背面,所述第二骨导模块包括第二振子,所述第二振子设置成紧贴乳突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值,使所述第一骨导模块和所述第二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部分重叠;
或者,所述第一设定频率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值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值为2000Hz,所述第一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设置在200Hz至2000Hz;
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值为1500Hz,所述第二骨导模块传输的频率设置在1500Hz至8000Hz。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骨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可钩挂在耳廓上的耳挂件,所述麦克风设置成位于耳道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件为具有弹性的耳挂件,所述麦克风和所述第一振子设置成夹持在所述耳廓两侧。


6.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阳普强凌程磊樊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声佗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