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19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的脱水单元,用于将初步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热解成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的热解单元,用于分别对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进行回收的回收单元,其中,脱水单元、热解单元和回收单元通过输送管路或/和输送装置依次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处理系统结构合理,处理方法科学,对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可实现全程零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对有关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规范进行,满足了处置过程三化(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含油污泥的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石油烃类的碳氢有机物。是由沥青质、胶质、泥沙、絮状物以及废水废渣和其他一些有机物、无机物无序混合纠缠在一起后呈现出的乳化状粘稠物质,其中包含的笨、酚、蒽、芘等化学物质气味奇臭,是一种强致癌有毒物质,对环境影响尤为突出,一度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危险废弃物而被严格管控。由于在石油开采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体量巨大,一个中型油田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就高达20万吨以上,多年来在粗放经营的大背景下,其处置方法多是填埋或焚烧,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对环境破坏巨大,污染严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污染源---含油污泥进行生态化处理已成为环保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以实现对含油污泥的生态化处理,使其变废为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热解单元,所述热解单元将初步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热解成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分别对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进行回收;其中,脱水单元、热解单元和回收单元通过输送管路或/和输送装置依次衔接。本技术的热解单元包括热解炉,所述热解炉包括:一燃烧腔室,一加热内筒,一搅拌轴,其中,所述搅拌轴水平置于所述加热内筒中,所述加热内筒位于所述燃烧腔室内,所述加热内筒顶部的进料口和底部的出料口分别延伸出所述燃烧腔室外;所述燃烧腔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燃烧机喷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燃烧腔室顶部开设有排烟口,所述加热内筒顶部开设有油汽出口。靠近加热内筒进料口的所述搅拌轴前段设置有搅拌组件,靠近出料口的搅拌轴后段设置有螺旋推料叶片。所述搅拌组件为垂直布设在搅拌轴上的搅拌耙杆,在所述搅拌耙杆端部安装有端部呈锯齿形结构的耙头。所述搅拌耙杆十字交叉排列布设在所述搅拌轴上,在所述搅拌轴90°和270°位置上的搅拌耙杆的耙头与所述搅拌轴轴线平行设置,在0°和180°位置上相邻的搅拌耙杆的耙头左右交错倾斜45°设置。本技术的脱水单元包括浆叶干燥机,所述桨叶干燥机的排气口通过排烟道与两级串联的喷淋塔相连通。本技术的回收单元包括油气回收支路和尾料回收支路,其中,所述油气回收支路包括依次设置在收集管路上的捕集器、除尘器、两级冷凝器、收液罐和油水分离器;所述尾料回收支路包括尾料输送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装置合理,处理方法科学,对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可实现全程零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对有关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规范进行,满足了处置过程三化(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耙杆的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内”、“外”、“上”、“下”以及“0°”、“90°”、“180°”、“270°”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此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单元,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热解单元,将初步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热解成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回收单元,分别对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进行回收;使用时,脱水单元、热解单元和回收单元通过输送管路或/和输送装置依次衔接。具体来说,本技术的脱水单元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桨叶干燥机1,桨叶干燥机1的排气口通过排烟道与两级串联的喷淋塔2相连通,收集的污泥(包括固态、半固态以及液体废弃物)通过螺旋输送机送至桨叶干燥机1内进行初级脱水,脱水过程中蒸发出来的烟气进入两级串联的喷淋塔2中,通过塔内喷淋及活性炭、消石灰等降解烟气中的重金属、二氧化硫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使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无臭、无毒、无害,达到零污染排放标准,除尘废水入沉降池201,经沉淀处理后可循环使用;经过初步脱水的污泥从桨叶干燥机1出料口排出送至热解单元。本技术的热解单元包括热解炉3,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燃烧腔室301(内衬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加热内筒302和搅拌轴303,搅拌轴303水平置于加热内筒302中,加热内筒302位于燃烧腔室301内,加热内筒302顶部的进料口304和底部的出料口分别延伸出燃烧腔室301外;燃烧腔室30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05,多个小型燃烧机(市售产品,图中未画出)均匀分布在燃烧腔室302的侧壁处,喷口从通孔305中向燃烧腔室内喷入火焰,形成火炬群,自下而上环绕加热内筒302,对其中的污泥进行加热,使其充分裂解,燃烧腔室301和加热内筒302的温度可由温度传感器精确控制;燃烧腔室顶部开设有排烟口306,如果燃烧腔室302比较长,排烟口306可以开设两个或更多,在加热内筒302的顶部开设有油气出口307,同样的,油气出口307也可以开设两到三个或更多。为便于尾渣的排出,靠近加热内筒进料口的搅拌轴前段(约占轴长的5/6)设置有搅拌组件,靠近出料口的搅拌轴后段设置有螺旋推料叶片308,出料口处设置控制阀,根据需要手动/自动可进行切换。实际制作时,搅拌组件可以是垂直布设(焊接)在搅拌轴上的搅拌耙杆309,在搅拌耙杆309端部安装有端部呈锯齿形结构的耙头310(为便于更换损坏的耙头,耙头可以旋拧在搅拌耙杆上,也可以通过销钉安装在搅拌耙杆上)。如图3所示,为保证污泥在热解炉3内得到充分热解,搅拌耙杆(按四排呈十字交叉)排列布设在搅拌轴303上,在搅拌轴90°和270°位置处的搅拌耙杆的耙头310与搅拌轴轴线平行设置,在0°和180°位置处相邻的搅拌耙杆的耙头左右交错倾斜45°设置。实际焊接时,如图2,在搅拌轴90°和270°(上、下)位置上相邻两个搅拌耙杆之间的0°和180°位置的搅拌轴上要设置一对耙头左右交错设置的耙杆,工作时可保证加热内筒302中的污泥无死角搅拌、热解。本技术的回收单元包括油气回收支路和尾料回收支路,其中,油气回收支路包括依次设置在收集管路上的捕集器4(与加热内筒302的油气出口307相连)、除尘器5、两级冷凝器6、收液罐7和油水分离器8;尾料回收支路包括尾料输送机9。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送料装置(图中未画出,实际送料时,以处理量选择进料速度及间歇时段)将收集的含油污泥(含水率在70~90%)送入桨叶干燥机1(可选用本公司专利设备--空心桨叶干燥机,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生产厂家的桨叶干燥设备)中,含油污泥在机壳内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n热解单元,所述热解单元将初步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热解成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n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分别对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进行回收;/n其中,脱水单元、热解单元和回收单元通过输送管路或/和输送装置依次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用于对含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
热解单元,所述热解单元将初步脱水后的含油污泥热解成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
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分别对含油蒸汽和固态杂质进行回收;
其中,脱水单元、热解单元和回收单元通过输送管路或/和输送装置依次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单元包括热解炉,所述热解炉包括:
一燃烧腔室,
一加热内筒,
一搅拌轴,
其中,
所述搅拌轴水平置于所述加热内筒中,所述加热内筒位于所述燃烧腔室内,所述加热内筒顶部的进料口和底部的出料口分别延伸出所述燃烧腔室外;所述燃烧腔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燃烧机喷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燃烧腔室顶部开设有排烟口,所述加热内筒顶部开设有油汽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的连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加热内筒进料口的所述搅拌轴前段设置有搅拌组件,靠近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涛陈勇赵宗凯杨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澄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