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漏电保护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普通工业和民用的低压电源标准为三相四线或五线制,即A相(或火线L1)、B相(或火线L2)、C相(或火线L3)、零线N、再加一根保护接地线PE。接线时,可以通过漏电保护器、控制器(开关、断路器等)、电源导线与三相(ABC+N+PE)用电器或单相(一火线L+N+PE)用电器相连接。然而,现有漏电保护器存在以下不足:1、不能单相、三相通用;2、不具有零火线接反报警功能,不能避免因零火线接反而发生的安全事故;3、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安全性能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包括接地处理的漏电保护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用于在零火线接反时通过声音报警的检测报警电路和用于检测零火线是否接反的感应检测电极GY,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相线接线端L1、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处理的漏电保护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用于在零火线接反时通过声音报警的检测报警电路和用于检测零火线是否接反的感应检测电极GY,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相线接线端L1、第二相线接线端L2、第三相线接线端L3和零线接线端N,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相线接线端L1、第二相线接线端L2或第三相线接线端L3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零线接线端N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检测报警电路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检测报警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检测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处理的漏电保护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用于在零火线接反时通过声音报警的检测报警电路和用于检测零火线是否接反的感应检测电极GY,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具有第一相线接线端L1、第二相线接线端L2、第三相线接线端L3和零线接线端N,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相线接线端L1、第二相线接线端L2或第三相线接线端L3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与零线接线端N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检测报警电路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与检测报警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检测电极GY与检测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检测电极GY的感应线圈靠近零线接线端N的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漏电人体保护安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2,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相线接线端L1并联,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和二极管D7依次串联后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和二极管D8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相线接线端L2并联,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和二极管D9依次串联后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和二极管D10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相线接线端L3并联,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和二极管D11依次串联后接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