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敏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99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板和设备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通过固定块与顶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与顶板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与设备箱的顶部通过焊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线缆收放技术领域。该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能够通过简单易于操作的结构对于收线轮上的线缆进行均匀排布的效果,能够极大地降低线缆散落的出现率,能够很好地对于需要整理的线缆进行有序的收放处理,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隔尘效果,能够满足极大部分人的操作需求,极大地降低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避免了操作者对于线缆的反复清灰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线缆收放
,具体为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高稳定性要求电力网中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需要这些系统在一个高效、有效的模式下协调运行,而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电力、通讯等
,根据电力设备或通讯设备的安装需要,通常需要进行铺设电线或通讯线,或是将使用完毕的测试线等进行收卷起来,传统的收放装置难以对于杂乱无章的线缆进行有秩序的整合,极易造成通讯操作过程的复杂性。现有的线缆收放装置往往在收线结束后,收线轮上的线缆并不能保持很好地均匀的排布,容易造成线缆的散落等影响,而且难以对于需要整理的线缆进行有序的收放处理,结构复杂,不方便移动,难以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隔尘效果,不具有很好地实用性,不满足大部分人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解决了线缆收放装置不能对于线缆进行抚平作用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顶板(3)和设备箱(4),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通过固定块与顶板(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与顶板(3)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底部与设备箱(4)的顶部通过焊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2)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转轴(5)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6),且转轴(5)的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与竖板(6)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顶板(3)和设备箱(4),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通过固定块与顶板(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底部与顶板(3)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底部与设备箱(4)的顶部通过焊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2)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转轴(5)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6),且转轴(5)的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与竖板(6)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所述设备箱(4)的一侧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有机箱(8),且机箱(8)内腔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8)和设备箱(4)并延伸至设备箱(4)的内腔,所述丝杆(10)延伸至设备箱(4)内腔的一端与设备箱(4)内腔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1),且第一皮带轮(7)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11)的表面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袁丽莎曹英华刘蕊曹汝朝于自国邢凤兰刘辉牛慧超赵素芳徐金星张卫东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张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