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96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架及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有放线盘,放线盘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滚轮,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凹槽,滚轮在凹槽内沿圆周方向滚动,支撑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并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放线盘转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底座及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下相对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张紧轮、牵引轮及履带,上下两个输送单元的履带之间形成线缆通道,机架一侧设有用于驱动牵引轮的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配合,实现线缆的自动放线,避免了线缆损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部门在电力架空线路施工中需使用大量的线缆,经常需要放线操作。以往线路施工时使用的放线架一殷都是由线路施工人员手动操作的,它包括底架和与底架转动连接的电缆轴,电缆盘套装在电缆轴上,施工人员通过转动电缆盘使绕紧的电缆展开,这种放线架只适用千电缆盘较轻的情况,而当电缆盘较重时,操作起来就比较费力,尤其是当放线架的电缆轴因雨淋而被腐蚀后,施工时往往祈要多个人共同操作才能放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很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人工放线容易造成导线散乱、弯折,致使导线容易损伤,破坏了线缆强度,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线缆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架,底架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有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底盘及固定于底盘中心处的芯轴,所述底盘呈水平放置,底盘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滚轮,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或环形的凹槽,所述滚轮的底部位于凹槽内,且滚轮在凹槽内沿圆周方向滚动;支撑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轴,底架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转轴的顶部穿过支撑座并与底盘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放线盘转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下相对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张紧轮和牵引轮,张紧轮和牵引轮外环绕有履带,上下两个输送单元的履带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张紧轮与牵引轮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与线缆通道处的履带内侧面相顶接,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机箱,机箱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牵引轮转动的第二电机。优选地,张紧轮的左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张紧油缸,所述张紧油缸采用双活塞式双出杆油缸,张紧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摆臂,所述张紧轮安装于摆臂上。优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另一端紧固连接有前后相对的安装板,前、后两个安装板之间从左至右安装有若干压紧轮。优选地,履带的内侧安装有导向轮。进一步,机架及机箱顶部安装有吊环。本技术通过在放线盘底部安装滚轮,减小了放线阻力,通过履带式输送,避免了线缆损坏,通过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配合,实现线缆的自动放线,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位于放线机构的右侧。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架1,底架1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2;支撑座2上方设置有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底盘3及固定于底盘3中心处的芯轴4(待放线的线缆8绕设在芯轴4上),所述底盘3呈水平放置;底盘3底面的外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滚轮5,所述滚轮5的轴向中心线水平,支撑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或环形的凹槽6,所述滚轮5的底部位于凹槽6内,且滚轮5在凹槽6内可(绕芯轴4的轴向中心线)沿圆周方向滚动。支撑座2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轴7,底架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7转动的第一电机,转轴7的顶部穿过支撑座2并与底盘3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转轴7驱动放线盘转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底座18,底座18上固定有机架17,机架17上安装有上下相对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张紧轮12和牵引轮16,张紧轮12和牵引轮16外环绕有履带15,上下两个输送单元的履带15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张紧轮12与牵引轮16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有5个压紧组件14,所述压紧组件14与线缆通道处的履带15内侧面相顶接,履带15远离线缆通道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导轮13。机架17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张紧油缸9,张紧油缸9位于张紧轮12的左侧,所述张紧油缸9采用双活塞式双出杆油缸;张紧油缸9上下两个活塞杆的端部均安装有摆臂10,上、下两个张紧轮12分别安装于上、下两个摆臂10上;张紧油缸9驱动摆臂10,可以实现张紧轮12的移动,达到张紧履带15的目的。机架17的一侧设置有机箱,机箱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牵引轮16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牵引轮16同轴安装,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变速箱、减速器及传动齿轮驱动牵引轮16转动。其中,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安装及控制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即可,并非本技术创新所在,故不再详细赘述。另外,所述压紧组件14包括安装于机架17上的压紧气缸141,所述压紧气缸141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连接架142,连接架142的另一端紧固连接有前后相对的安装板143,前、后两个安装板143之间从左至右安装有4个压紧轮144,所述压紧轮144与履带15的内侧相顶接。机架17及机箱顶部均安装用于钩挂的有吊环11。上述自动放线装置使用时,第一电机驱动转轴7转动,带动放线盘转动,线缆8从放线盘上放出,从左至右穿过线缆通道;第二电机驱动牵引轮16转动,依靠牵引轮16与履带15之间的静摩擦力以及履带15与线缆8表面的静摩擦力,带动线缆8从左向右水平运动;通过调整转轴7的转速和牵引轮16的转速,使放线机构的放线速度与牵引机构的输送速度相匹配,从而实现线缆8的自动放线。若考虑进一步增加放线的稳定性,可以在放线机构的输出端及牵引机构的输入端增加导向轮(图中未画出)。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架,底架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有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底盘及固定于底盘中心处的芯轴,所述底盘呈水平放置,底盘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滚轮,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或环形的凹槽,所述滚轮的底部位于凹槽内,且滚轮在凹槽内沿圆周方向滚动;支撑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轴,底架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转轴的顶部穿过支撑座并与底盘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放线盘转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下相对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张紧轮和牵引轮,张紧轮和牵引轮外环绕有履带,上下两个输送单元的履带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张紧轮与牵引轮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与线缆通道处的履带内侧面相顶接,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机箱,机箱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牵引轮转动的第二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施工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机构及牵引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架,底架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有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底盘及固定于底盘中心处的芯轴,所述底盘呈水平放置,底盘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滚轮,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或环形的凹槽,所述滚轮的底部位于凹槽内,且滚轮在凹槽内沿圆周方向滚动;支撑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轴,底架内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转轴的顶部穿过支撑座并与底盘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放线盘转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下相对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张紧轮和牵引轮,张紧轮和牵引轮外环绕有履带,上下两个输送单元的履带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张紧轮与牵引轮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与线缆通道处的履带内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虹刘艺汇刘海东宁倩巨海珍仝江花郭晗杨得彬王志刚王辉张耀黎孙艳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市陕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