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95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拉挤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包括:支架;托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托辊转动设置于支架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托辊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承托拉挤板材的移动;导向压板,呈楔形设置,设置在拉挤板材的上下两侧,且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压板的表面平行设置;脱模布收卷组件,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经导向压板撕除后的脱模布的卷绕收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挤板材行进的方向上设置脱模布收卷组件,将脱模布缠绕在脱模布收卷组件上,并通过导向压板的设置,使得脱模布与拉挤板材的分离更加干净彻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机械实现了脱模布的自动撕除,提高了脱模布的撕除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拉挤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
技术介绍
脱模布是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固化过程的工艺辅助材料,其置于模具与毛坯零件之间防止与模具相粘的材料。其作用主要是方便脱模,保证构件型面光滑。在拉挤板材生产过程中,其两面均具有脱模布,在对拉挤板材进行加工时,需要将脱模布从拉挤板材表面撕除。现有技术中,对脱模布的撕除多人人工撕除,即人工将拉挤板材表面的脱模布的一端扯开,然后将脱模布如同撕开胶带一样从板材上扯掉。然而上述脱模布撕除方式效率低,浪费了人力资源。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实现脱模布的自动撕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包括:支架;托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托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托辊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承托拉挤板材的移动;导向压板,呈楔形设置,设置在拉挤板材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压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拉挤板材上的脱模布包绕在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板材分离;脱模布收卷组件,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经导向压板撕除后的脱模布的卷绕收集;其中,拉挤板材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上的脱模布的转动线速度与拉挤板材的移动速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包括力矩电机、减速机、中心卡辊和脱模布缠绕辊;所述力矩电机与减速机连接,所述中心卡辊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脱模布缠绕棍均布在所述中心卡辊的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缠绕脱模布。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卡辊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向内沿轴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中心卡辊的径向贯穿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盘,所述中心卡辊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一面的中心,所述固定盘的另一面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脱模布缠绕棍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进一步地,沿拉挤板材的行进方向,所述导向压板两侧的至少一侧还具有主动输送压辊组件,用于脱模布撕除时为拉挤板材的移动提供动力。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输送压辊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下辊、滑块、上辊、直线轴承和压紧气缸;所述下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且上表面与所述托辊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辊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与所述下辊平行设置;所述滑块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轴承连接;所述压紧气缸与所述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的上的下辊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辊;所述下辊上固定有伺服电机,以驱动所述下辊的转动。进一步地,沿拉挤板材的移动方向上,所述导向压板的后侧设置有CCD相机,所述CCD相机朝向板材端面设置,用于检测脱模布的是否被撕除。进一步地,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上还具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导向压板与所述中心卡辊中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拉挤板材行进的方向上设置脱模布收卷组件,将脱模布缠绕在脱模布收卷组件上,并通过导向压板的设置,使得脱模布与拉挤板材的分离更加干净彻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机械实现了脱模布的自动撕除,提高了脱模布的撕除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脱模布撕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主动输送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的C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0、支架;20、托辊;30、导向压板;40、脱模布收卷组件;41、力矩电机;42、减速机;43、中心卡辊;431、卡槽;44、脱模布缠绕棍;45、固定盘;50、主动输送压辊组件;51、支撑框架;52、下辊;53、滑块;54、上辊;55、直线轴承;56、压紧气缸;57、伺服电机;60、CCD相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5所示的脱模布撕除装置,包括支架10、托辊20、导向压板30和脱模布收卷组件40,其中:支架10的作用主要在于支撑,如图1中所示,拉挤板材设置在支架10上方。托辊20,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托辊20转动设置于支架10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托辊2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承托拉挤板材的移动;托辊20的作用在于为拉挤板材的移动提供支撑,托辊20两端固定在轴承上,轴承固定在支架10上,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托辊20的自由转动,从而减少拉挤板材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导向压板30,呈楔形设置,设置在拉挤板材的上下两侧,且导向压板30的一端与拉挤压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拉挤板材上的脱模布包绕在导向压板30的一端与拉挤板材分离;导向压板30的一端靠近拉挤板材设置,导向压板30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脱模布与拉挤板材分离时的同步性,即在拉挤板材的宽度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处的脱模布同时与拉挤板材脱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脱模布的撕除效率,减少漏撕的现象。脱模布收卷组件40,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经导向压板30撕除后的脱模布的卷绕收集;脱模布收卷组件40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将撕除后的脱模布进行收集,减少占地撕除后的脱模布所占据的空间,另一方面原位脱模布提供撕除的动力,通过对脱模布的缠绕产生张力,通过脱模布上的张力将脱模布从拉挤板材上分离。其中,拉挤板材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脱模布收卷组件40上的脱模布的转动线速度与拉挤板材的移动速度相同。在具体进行脱模时,首先由人工将脱模布的一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托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托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托辊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承托拉挤板材的移动;/n导向压板,呈楔形设置,设置在拉挤板材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压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拉挤板材上的脱模布包绕在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板材分离;/n脱模布收卷组件,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经导向压板撕除后的脱模布的卷绕收集;/n其中,拉挤板材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上的脱模布的转动线速度与拉挤板材的移动速度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布撕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托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托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托辊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于承托拉挤板材的移动;
导向压板,呈楔形设置,设置在拉挤板材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压板的表面平行设置,拉挤板材上的脱模布包绕在所述导向压板的一端与拉挤板材分离;
脱模布收卷组件,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经导向压板撕除后的脱模布的卷绕收集;
其中,拉挤板材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上的脱模布的转动线速度与拉挤板材的移动速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布撕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布收卷组件包括力矩电机、减速机、中心卡辊和脱模布缠绕辊;
所述力矩电机与减速机连接,所述中心卡辊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连接;
所述脱模布缠绕辊均布在所述中心卡辊的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缠绕脱模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布撕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卡辊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向内沿轴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中心卡辊的径向贯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布撕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盘,所述中心卡辊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一面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陈亚飞钮青陶魏峰兰炳黄娟谢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