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印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27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印刷设备,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第一印刷辊和第二印刷辊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当革布与第一印刷辊进行接触时,第一印刷辊用于将第一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个侧面;同时利用第二印刷辊用于接收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当革布与第一印刷辊进行接触的同时,此时革布的另一个侧面也会与第二印刷辊进行接触,从而能够将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实现了革布的同步双面印刷,提高了产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面革布的印刷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印刷设备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印刷设备。
技术介绍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标志,通过施墨、加压的工序,使油墨、印料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现有技术中对于革布的印刷设备,是通过采用一个钢辊对软胶辊的挤压,通过在钢辊上涂刷有印料,进而对革布的一个侧面进行印刷。但是,针对双面革布的印刷,需要通过正反两次的印刷才能够实现革布的双面印刷,导致双面革布的印刷效率较低,从而造成双面革布的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印刷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面革布的印刷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印刷设备,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呈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所述第一料槽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浸入所述第一料槽内,以将所述第一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料槽位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料槽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印刷辊,所述第二印刷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以将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辊为钢辊,且所述第一印刷辊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印刷的第一凹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印刷辊为硅胶雕刻花辊,所述第二印刷辊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印刷的第二凹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两端,所述第二印刷辊通过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印刷辊沿着所述固定支架的竖直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印刷辊与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的印刷通道的间隙。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刮刀;所述刮刀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刮刀位于所述第二料槽靠近所述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所述刮刀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表面接触,所述刮刀用于刮除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表面的浆料。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一侧,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革面在所述第二印刷辊印刷的侧面进行加热烘干。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红外加热灯管和灯管支架;所述红外加热灯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加热灯管分别与所述灯管支架连接,且多个所述红外加热灯管沿着革布的延伸表面间隔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烘箱;所述烘箱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烘箱位于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料槽的一侧,所述烘箱设置有进口端,所述进口端位于所述加热机构远离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一侧,所述烘箱用于对印刷后的革布进行加热烘干。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转辊;所述转辊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辊位于所述烘箱的进口端,所述转辊用于与革面在所述第二印刷辊印刷的侧面接触,以传输印刷后的革布进入至所述烘箱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传输辊组、回收辊组、革布起始端和革布回收端;所述传输辊组位于所述革布起始端和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所述革布起始端用于放置原始革布,所述传输辊组用于将原始革布传输至第二印刷辊位置处;所述回收辊组位于所述烘箱和所述革布回收端之间,所述回收辊组用于将印刷烘干后的革布输送所述革布回收端处,所述革布回收端用于对印刷烘干后的革布进行回收成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印刷设备,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第一印刷辊和第二印刷辊分别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第一印刷辊和第二印刷辊呈相对设置,且第一印刷辊和第二印刷辊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利用第一料槽位于固定支架的底部,且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浸入第一料槽内,当革布与第一印刷辊进行接触时,第一印刷辊用于将第一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个侧面;同时利用第二料槽位于第二印刷辊的一侧,且第二料槽的出口朝向第二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用于接收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当革布与第一印刷辊进行接触的同时,此时革布的另一个侧面也会与第二印刷辊进行接触,从而能够将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实现了革布的同步双面印刷,提高了产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面革布的印刷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印刷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印刷设备的印刷辊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印刷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固定支架;200-第一印刷辊;300-第二印刷辊;400-第一料槽;500-第二料槽;600-调节机构;700-刮刀;800-加热机构;801-红外加热灯管;802-灯管支架;900-烘箱;110-转辊;120-传输辊组;130-回收辊组;140-革布起始端;150-革布回收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印刷设备,包括:固定支架100、第一印刷辊200、第二印刷辊300、第一料槽400和第二料槽500;第一印刷辊200和第二印刷辊300分别与固定支架100转动连接,第一印刷辊200和第二印刷辊300呈相对设置,且第一印刷辊200和第二印刷辊300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第一料槽400位于固定支架100的底部,且第一印刷辊200的一侧浸入第一料槽400内,以将第一料槽400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侧面;第二料槽500位于第二印刷辊300的一侧,且第二料槽500的出口朝向第二印刷辊300,第二印刷辊300用于接收第二料槽500内的浆料,以将第二料槽500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印刷设备能够同时对革布的双面进行印刷,其中,革布可以采用皮革也可以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当需要对革布进行印刷时,此时第一印刷辊200的一侧浸入第一料槽400内,第一料槽400内具有印刷浆料,第二印刷辊300的一侧与第二料槽500的连通,第二料槽500能够向第二印刷辊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n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呈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n所述第一料槽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浸入所述第一料槽内,以将所述第一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料槽位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料槽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印刷辊,所述第二印刷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以将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印刷辊、第二印刷辊、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
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呈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印刷辊和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具有革布穿过的印刷通道;
所述第一料槽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浸入所述第一料槽内,以将所述第一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料槽位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料槽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印刷辊,所述第二印刷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以将所述第二料槽内的浆料印刷于革布的另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辊为钢辊,且所述第一印刷辊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印刷的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辊为硅胶雕刻花辊,所述第二印刷辊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印刷的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两端,所述第二印刷辊通过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印刷辊沿着所述固定支架的竖直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印刷辊与所述第二印刷辊之间的印刷通道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刀;
所述刮刀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刮刀位于所述第二料槽靠近所述第一印刷辊的一侧,所述刮刀与所述第二印刷辊的表面接触,所述刮刀用于刮除所述第二凹槽的凸起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飞王霏霏徐旭日王晓磊王乐智郑永贵马金美李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