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1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穿戴组件;设备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穿戴组件设于设备主体内,穿戴组件包括卷轴、固定带、弹性件和发电装置;弹性件设于卷轴的一端,发电装置设于卷轴的另一端,固定带卷绕在卷轴上,固定带的第一端固定在卷轴上,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开口,固定带的第二端可从开口伸出第二安装部外;可穿戴设备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固定带的第二端从开口伸出并与第一安装部连接;可穿戴设备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可通过反复拉伸固定带的第二端以驱动发电装置发电。本申请中穿戴组件收纳在设备主体内,穿戴组件中的固定带可在反复拉伸的过程中发电,用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产品已不再局限是一种通讯设备,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和休闲设备。可穿戴设备作为电子产品中的一个大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可穿戴设备,它们既能够实现传统手表的报时、装饰作用,又能够用于记录用户的心率、运动情况,还可通过蓝牙同步智能手机用以拨打、接听电话,将信息内容在设备主体上推送显示等,大大方便用户的生活。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例如固定带)将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固定在用户的身体上。例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属于腕带设备,其通常包括设备主体和腕带,可通过腕带将设备主体固定在用户的手腕处。然而,用户在实际穿戴/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发现,目前市面上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例如固定带)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问题。一方面,穿戴件(例如固定带)通常是设置在设备主体外部的,这不利于可穿戴设备的收纳。另一方面,现有可穿戴设备一般都是通过内置电池供电,内置电池的蓄电量有限导致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有限。当内置电池的电量被消耗完之后,一般需要由外部电源给内置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方式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均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外部,不利于可穿戴设备的收纳,以及可穿戴设备的供电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穿戴组件包括卷轴、固定带、弹性件和发电装置;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卷轴的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卷轴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带卷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固定带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外;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从所述开口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可通过反复拉伸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以驱动所述发电装置发电。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组件布设在其设备主体的内部空间之中,这改变了传统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长期外置的情况,该结构设计可使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可穿戴设备的收纳。在使用时,穿戴组件中的固定带可直接从设备主体上的第二安装部中抽拉出来,再与设备主体上的第一安装部形成连接,从而可以将设备主体固定在用户的身体上。而且,穿戴组件内的固定带可以被反复拉伸并在反复拉伸的过程中可驱动卷轴转动以带动与其相连的发电装置发电,以使发电装置产生电能可用于为可穿戴设备的运行供电,可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也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供电方式。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安装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二安装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1-设备主体,10-第一安装部,100-第一支撑结构,101-第一盖体,102-第一收容槽,103-第一卡合结构,104-第一卡合区,105-第一转轴,106-第一卡孔,11-第二安装部,110-第二支撑结构,111-第二盖体,112-第二收容槽,113-第二卡合结构,114-第二卡合区,115-第二转轴,116-第二卡孔,117-开口结构,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2-穿戴组件,20-外壳,200-开口部,21-卷轴,22-固定带,220-卡杆,23-弹性件,230-连接件,24-第一固定部,240-第一通孔,2400-连接槽,25-第二固定部,250-第二通孔,26-发电装置,27-第一轴支架,270-第一轴孔,271-第一凸起结构,28-第二轴支架,280-第二轴孔,281-第二凸起结构,3-供电装置,4-控制器,5-显示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8,进一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为腕带设备中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当然,所述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为智能头戴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穿戴组件2,所述穿戴组件2可用于将所述设备主体1固定在用户的身体上,用以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正常佩戴/穿戴。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所述设备主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0和第二安装部11。所述穿戴组件2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1、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n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穿戴组件包括卷轴、固定带、弹性件和发电装置;/n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卷轴的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卷轴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带卷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固定带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外;/n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n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从所述开口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n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可通过反复拉伸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以驱动所述发电装置发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穿戴组件包括卷轴、固定带、弹性件和发电装置;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卷轴的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卷轴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带卷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固定带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可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外;
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从所述开口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可通过反复拉伸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以驱动所述发电装置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卷轴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固定带的第二端从所述开口部引出至所述第二安装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支架和第二轴支架,所述第一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
所述外壳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外壳的一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卷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连接,所述卷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孔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勇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