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705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1
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在储水箱的一侧底部设置管路接口,上水管的一端、热水管的一端在管路接口处并接并与管路接口连通,上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冷水管,在上水管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电机M1、电机M2,热敏电阻Rt贴装在热水管上并安装在热水电磁阀SV2的上方;在储水箱的另一侧顶端设置回水口,回水管的一端连通回水口,回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小水桶,小水桶通过尼龙绳悬挂在行程开关SQ的活动臂上,排水电磁阀SV1安装在小水桶的底部,小水桶内装有两个探针导线S1、S2;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热水使用完毕后延时自动补充上水,水上满后能够自动关闭上水阀,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并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具体是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属于太阳能上水控制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家庭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靠太阳光加热水,节能环保。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上水阀多数采用人工手控式,即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内上满水后,会通过回水管溢流出来,此时通过人工关闭阀门,但是人工操作需要占用人的时间,如果有事走开而忘记关闭上水阀,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热水使用完毕后也需要人工上水,比较麻烦,同时人工上水采用全速上水,容易造成炸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能够在热水使用完毕后延时自动补充上水,水上满后能够自动关闭上水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包括储水箱和上水控制电路,在储水箱的一侧底部设置管路接口,上水管的一端、热水管的一端在管路接口处并接并与管路接口连通,上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冷水管,在上水管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包括储水箱(1)和上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储水箱(1)的一侧底部设置管路接口,上水管(2)的一端、热水管(5)的一端在管路接口处并接并与管路接口连通,上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冷水管(4),在上水管(2)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电机M1、电机M2,电机M1与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的把手相连,电机M2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的下方,热敏电阻Rt贴装在热水管(5)上并安装在热水电磁阀SV2的上方;热水管(5)的另一端与冷水管(4)在三通混水阀(7)处进行混水,并通过淋浴喷头(8)使用热水;在储水箱(1)的另一侧顶端设置回水口,回水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节水型太阳能热水器上水控制电路,包括储水箱(1)和上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储水箱(1)的一侧底部设置管路接口,上水管(2)的一端、热水管(5)的一端在管路接口处并接并与管路接口连通,上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冷水管(4),在上水管(2)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电机M1、电机M2,电机M1与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的把手相连,电机M2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上水阀(3)的下方,热敏电阻Rt贴装在热水管(5)上并安装在热水电磁阀SV2的上方;热水管(5)的另一端与冷水管(4)在三通混水阀(7)处进行混水,并通过淋浴喷头(8)使用热水;在储水箱(1)的另一侧顶端设置回水口,回水管(9)的一端连通回水口,回水管(9)的另一端连通小水桶(10),小水桶(10)通过尼龙绳悬挂在行程开关SQ的活动臂上,排水电磁阀SV1安装在小水桶(10)的底部,小水桶(10)内装有两个探针导线S1、S2,上水控制电路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双运算放大器IC2、8脚时基集成电路IC3、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电阻R1~R9、电解电容C1~C3、电容C4、电解电容C5、电容C6~C7、二极管D1~D9、三极管BG1~BG10、稳压二极管DW1~DW2、电位器RP1~RP5、晶闸管V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2、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2、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3、继电器J6、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继电器J7、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2、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3、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3、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4、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5、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2、继电器J9的常闭触点J9-3、继电器J9的常闭触点J9-4、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2、继电器J10的常闭触点J10-3、继电器J11、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2、行程开关SQ的常闭触点SQ1-1、行程开关SQ的常闭触点SQ1-2、行程开关SQ的常闭触点SQ2-1、行程开关SQ的常开触点SQ2-2、行程开关SQ的常闭触点SQ2-3、变压器B、整流堆UR、电源开关SA,
火线L串联电源开关SA后分别连接变压器B的输入端口的一端、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2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3的一端、电机M2的一端,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2的另一端连接排水电磁阀SV1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3的另一端串联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4、继电器J9的常闭触点J9-4后连接热水电磁阀SV2的一端,电机M2的另一端连接晶闸管VT1的阳极,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输入端口的另一端、排水电磁阀SV1的另一端、热水电磁阀SV2的另一端、晶闸管VT1的阴极,变压器B输出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1脚、2脚,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继电器J10的常闭触点J10-3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5的一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3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3的8脚、电阻R2的一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8脚、电阻R3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行程开关SQ的常开触点SQ2-2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双运算放大器IC2的8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2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BG7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BG8的集电极、行程开关SQ的一端、探针导线S1,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电解电容C2的负极均接地;
晶闸管VT1的门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电容C7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2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继电器J10的常闭触点J10-3的另一端依次串联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3、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9的基极,继电器J8的常闭触点J8-5的另一端依次串联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2、电阻R7后连接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BG8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串联行程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