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装置、应用有该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和清洁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52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风装置,包括进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周边的侧板组件,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邻设置,侧板组件和各底板围成了敞口的风道,敞口处构成风道的进口,该进口位于各侧板远离各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各自的第一端互相靠近并且各自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端相对第一底板的第一端更为远离风道的进口,由此使得第二底板的第一端和第一底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结构。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以及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清洁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风装置、应用有该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和清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风装置,应用有该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以及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清洁机。
技术介绍
风道是风机系统中的关键设计环节,不合理的风道设计甚至会造成风道内部积灰、积垢、发霉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吸入水和灰尘比较多的时候。对于严重的会因未及时清理造成电路故障,风道设计的不合理会使用户负担许多不必要使用和维护成本,并导致风机效率低,噪音大,能耗大。如申请号为201620032459.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涡流风机蜗壳,其壳腔的内壁与叶轮上的多个叶片之间留有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的不同周向位置处分别设有通向外界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在位于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之间的部分环形空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对流经气流形成阻挡的隔离台阶;隔离台阶上设有多个凹陷结构。流经的漏气气流会在该凹陷结构处形成局部涡流,使泄漏气流的整体流速降低,由此降低了泄漏气流在流经叶片边缘与隔离台阶之间的狭窄间隙时所发出尖锐的噪音,同时,也会有效减少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气体的泄漏量,不影响涡流风机的换风效率。这种蜗壳,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之间的部分环形空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对流经气流形成阻挡的隔离台阶,台阶不在风道内,对来流影响不大,只是起到防止泄露左右,更不能对来流水雾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进风装置,不仅对水雾和灰尘进行拦截,还可以对来流气体进行加速,有效提升吸力。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风机系统的清洁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进风装置,包括进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周边的侧板组件,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邻设置,侧板组件和各底板围成了敞口的风道,敞口处构成风道的进口,该进口位于各侧板远离各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各自的第一端互相靠近并且各自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端相对第一底板的第一端更为远离风道的进口,由此使得第二底板的第一端和第一底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结构。为能够平顺气流的作用,使得来流处的微小漩涡在此脱落,使得水雾在此聚集后脱落,所述第二底板在靠近自身第一端的位置向远离进口的方向呈圆弧状的凸起。为减少高频噪声,采用渐缩的通道,所述第二底板由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向远离进口的方向倾斜。为便于出风,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环壁,所述环壁连接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所述前盖板、后盖板和环壁共同限定了进风口,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部内部通过进风口而与风道流体连通。优选的,为减少高次波在风道内的传播,有利的,形成矩形风道进口,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第一底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由第一底板的第二端和延伸到第二底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侧板由第一底板的第二端延伸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并且超过第一底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同时也分别位于第一侧板的两端;所述前盖板连接到第二底板朝向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后盖板则连接到第三侧板与第二底板相对的部分,所述环壁周向上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所述环壁周向上的第二端则连接到第二底板的第二端和第三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底板在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一底板,使得第二底板和第三侧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进风口形成在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侧板之间的空间。为避免在出风口处产生气流死角,加剧进气流的不平顺度,同时减少3阶以及更大阶次的高次波在通道内的传播,减少高频噪声在通道内传播,所述前盖板相对后盖板倾斜设置,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夹角为α,并且α的取值范围在15~60°之间。为便于对于气流整流,减少进气旋涡,加速旋涡的破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和进口的进风面积之比在1/3~1/4之间;所述出风口的进风面积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之比在1/2~2/3之间。为有效减少进气流的死角,增加来流的平顺度,提升声品质,同时减少3阶以及更大阶次的高次波在通道内的传播,减少高频噪声在通道内传播,所述前盖板上形成有同心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位于第一圆环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圆环由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向后盖板倾斜,所述出风口位于第二圆环的径向内侧。为进一步减少3阶以及更大阶次的高次波在通道内的传播,减少高频噪声在通道内传播,所述前盖板上形成有同心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位于第一圆环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圆环由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向后盖板倾斜,所述出风口位于第二圆环的径向内侧;所述前盖板在与第二底板连接处与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前盖板在远离第二底板处与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第一圆环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圆环的半径为R2,并且满足c*(D2/D1)2+1/c*(R1/R2)2=1.2,c=4~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的进风装置的风机系统,还包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设置在前盖板处,所述出风口构成叶轮的进风口。为便于水滴从出风部内被甩出,而不进入叶轮内部,从而避免有叶轮被烧坏,同时又能起到整流降噪的作用,所述出风口呈圆形,以出风口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以通过坐标原点的水平线为X轴、竖直线为Y轴,Z轴则分别与X轴、Y轴垂直,所述X轴正方向为朝向进风口,Y轴正方向向上,Z轴正方向向出风口远离出风部的一侧,此时第二底板的第二端呈水平,第一底板的Y轴坐标大于第二底板的Y轴坐标;所述前盖板上形成有同心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位于第一圆环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圆环由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向后盖板倾斜,所述出风口位于第二圆弧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圆环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圆环的半径为R2,所述第一圆环的曲面方程为:z=a+b*(x2+y2),a=R1/2、b=R2*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风机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风道内形成台阶状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对水雾和灰尘进行拦截,另一方面可以对来流气体进行加速,有效提升吸力;通过在台阶状结构相邻处形成圆弧状的凸起,更是起到了平顺气流的作用,使得来流处的微小漩涡在此脱落,使得水雾在此聚集后脱落,起到了保护后续叶轮的作用;通过形成矩形的风道进口,减少高次波在风道内的传播,风道的设计使得风机产生的高频噪声不会传向前端,从而改善声品质,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进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风装置,包括进风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1)包括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112)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周边的侧板组件,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相邻设置,侧板组件和各底板围成了敞口的风道(Q1),敞口处构成风道(Q1)的进口(116),该进口(116)位于各侧板远离各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各自的第一端互相靠近并且各自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12)的第一端相对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更为远离风道(Q1)的进口(116),由此使得第二底板(112)的第一端和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结构(1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风装置,包括进风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1)包括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112)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周边的侧板组件,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相邻设置,侧板组件和各底板围成了敞口的风道(Q1),敞口处构成风道(Q1)的进口(116),该进口(116)位于各侧板远离各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底板(111)和第二底板(112)各自的第一端互相靠近并且各自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12)的第一端相对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更为远离风道(Q1)的进口(116),由此使得第二底板(112)的第一端和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结构(1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12)在靠近自身第一端的位置向远离进口(116)的方向呈圆弧状的凸起(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12)由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向远离进口(116)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还包括出风部(12),所述出风部(12)包括前盖板(121)、后盖板(122)和环壁(123),所述环壁(123)连接在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之间,所述前盖板(121)、后盖板(122)和环壁(123)共同限定了进风口(124),所述前盖板(121)上开设有出风口(125),所述出风部(12)内部通过进风口(124)而与风道(Q1)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所述第一侧板(113)设置在第一底板(1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111)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114)由第一底板(111)的第二端和延伸到第二底板(11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侧板(115)由第一底板(111)的第二端延伸到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并且超过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同时也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13)的两端;所述前盖板(121)连接到第二底板(112)朝向第三侧板(115)的一侧,所述后盖板(122)则连接到第三侧板(115)与第二底板(112)相对的部分,所述环壁(123)周向上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底板(111)的第一端,所述环壁(123)周向上的第二端则连接到第二底板(112)的第二端和第三侧板(115)之间;所述第二底板(112)在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之间的宽度小于第一底板(111),使得第二底板(112)和第三侧板(115)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进风口(124)形成在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112)和第三侧板(115)之间的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刘畅俞辉郭国良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