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及其停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63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及其停车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多层竖直叠放的停车单元组成的停车库,停车单元包括对称分布的停车组;停车组包括停车位和提升机位;停车位内设有载车板;提升机位内设有提升机通道;载车板可在停车组内移动,也可通过提升机位在停车组间移动。两组提升机设计方案具有存取车互通的功能,当其中一组提升机处于维修或发生故障时,借助让位功能可以实现另一组提升机对所有车辆的存取,保证车库仍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出现运行瘫痪故障;同时,两组提升机的设计也保证了对竖井截面积的有效利用并提高了存取车的速度,与单一提升机方案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及其停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大直径超深竖井停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及其停车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大直径超深竖井立体车库,主要应用于地下超深竖井的立体车库,其中地下竖井四周墙体由管片拼接而成,底部为混凝土结构竖井封底,深度40米以上;车库钢结构立柱框架安装于底部并与井壁管片紧固连接。传统立体车库多为单提升机平行对应车位,或中心旋转提升机对应多台射线型分布的车位。如申请号为:CN201310694487.3,申请名称为:一种转盘式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一种转盘式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底层外壁上部有上下水平间隔置放的多层环状底座和垂直间隔置放的多个支撑柱,最下层的底座固定连接底层外壁上表面,多个支撑柱形成里外两圈均布在最下层的底座的圆周上,在里外两圈的支撑柱之间设置环状的底座;底层外壁的正中间设置垂直升降机构;垂直升降机构底端固定连接横移存取机构,横移存取机构内部空间可存放汽车,每层的底座上固设圆形的轨道,轨道上有两辆相对于轨道的中心对称的机车,每辆机车上固接圆形的旋转载车平台,旋转载车平台的上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布置多个电动液压千斤顶;垂直提升机构直上直下,旋转载车平台由动力驱动可旋转将空位或汽车旋转到固定位置,泊车取车时间更短。上述装置采用中心旋转提升机对应多台射线型分布的车位,此类装置对提升机的稳定性依赖极高,提升机一旦出现故障则整个车库处于瘫痪状态,对存取车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单纯增加提升机,无疑会增加设备维护成本,无法提高提升机的存取车效率,同时会占用竖井立体车库的使用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可避免单提升机故障引起的车库瘫痪,提高提升机存取车效率的立体车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包括由多层竖直叠放的停车单元组成的停车库,所述停车单元包括两组停车组;所述停车组呈方形;以所述停车组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两所述停车组沿长度方向毗连;所述停车组包括停车位和提升机位;所述停车位内设有载车板;所述提升机位内设有提升机通道;所述载车板可在所述停车组内移动,也可通过所述提升机位在所述停车组间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位设置在停车组内的两相邻所述停车位间。进一步的,在所述停车单元中,两组毗连的停车组内的所述提升机位成对角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停车组内设有3个停车位和1个提升机位;所述停车单元设有6个停车位和2个提升机位;包括停车位A、提升机位B、停车位C、停车位D和停车位E、提升机位G、停车位F、停车位H;所述提升机位B和所述提升机位G成对角分布。进一步的,竖井为圆形竖井,所述停车库横截面为方形;在所述停车库与所述竖井的间隙内,设有消防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板底部长度方向上设有横向滚轮组;所述载车板底部宽度方向上设有可相对所述载车板上下移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纵向滚轮组。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滚轮组和所述纵向滚轮组内滚轮为主动滚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于竖井内立体车库的停车方法,通过载车板连通两停车组,使任一停车组内的提升机均可完成对停车单元内所有车辆进行存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于竖井内立体车库的停车方法,,当停车单元内停车位大于4个时,将所述停车位设为常规停车位和让位车位;两相邻所述常规停车位间设有提升机位和让位车位;当停车单元内停车位满载时,移动远离提升机位的常规停车位的让位办法为:将让位车位处载车板先运行到对称停车组的提升机位置处,则让位车位处于空置状态,远离提升机位的常规停车位内的载车板横向运行到让位车位,之后再运行到提升机位完成提取;暂存到所述对称停车组的提升机位置处的载车板返回原让位车位处,完成一个取车动作循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停车单元中,设置对称分布的停车组,通过载车板实现汽车在不同停车组间的输送;当本装置中停车单元内设置4个停车位时,即每停车组内设有2个停车位,停车组内的载车板将汽车从停车位输送至提升机位,在提升机作用下完成输送;当一组停车组内的提升机发生故障或处于其他层停车单元工作中时,可通过载车板将本停车组内停车位的车辆输送至相邻停车组的提升机位,完成输送;当本装置中停车单元内设置4个以上停车位时,停车位分为常规停车位和让位车位,停车组内的让位车位与相邻停车组的提升机位处于同一条线上,可将本停车组内的让位车道内车辆直接转运至相邻停车组的提升机位,为本停车组内的常规停车位内的车辆让道,工作效率更高。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停车单元内停车位及提升机位的布局,使得两组提升机不是单独在停车组内工作,而是将两组提升机通过载车板实现共享,即使停车组内的提升机处于故障或处于其他层停车单元的工作状态,也不会影响本层停车单元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立体车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地上辅房的内部车辆出入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停车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停满车辆的停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设有6个停车位的停车单元的具体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载车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竖井施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立体车库由竖井1、立体停车库2、消防通道3、竖井封底4、地上辅房5、车辆出入口6等组成。其中,竖井1为圆形,最佳有效使用内径为15.8米,该直径尺寸也可为15至17米之间的其他尺寸,由竖井掘进机18施工完成。地上辅房5为方形设计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辆出入口6,其与设置在内部的车辆转向装置7对应,转向装置可做180度旋转,实现车辆的调头功能,保证进入车库车辆的正进正出;车辆出入口6也可设置在地上辅房5的其他两个面,其形状也可为圆形或多边形等结构。在纵向两端借助圆形竖井与长方形停车单元的配合间隙空间还设置有消防通道3,用于应急消防处理或对底部设备进行保养检测等。载车板9是车辆的放置载体,其可以在停车单元8与提升机位10之间转换,也可以在停车单元内部不同停车位之间平层移动。停车库的总层数最佳为17层,总计存放100辆车,竖井深度有效使用40米至50米,此规模也可根据停车规模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存车时以提升机位10位基准采用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顺序存储方式。等待存取车时提升机位设置停靠在首层地上辅房处。组成一层停车单元8的载车板9下方分别设置着横纵两列滚轮,横向滚轮11和纵向滚轮13,横向滚轮分别在载车板9的纵向两端,每排由3个滚轮组成,直接与停车单元8的结构主梁紧固连接;该横向滚轮每排数量也可为4-6个中的其他值。纵向滚轮13分布在载车板9的横向两端,每排由6个滚轮组成,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包括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层竖直叠放的停车单元组成的停车库,所述停车单元包括两组停车组;所述停车组呈方形;以所述停车组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两所述停车组沿长度方向毗连;/n所述停车组包括停车位和提升机位;所述停车位内设有载车板;所述提升机位内设有提升机通道;/n所述载车板可在所述停车组内移动,也可通过所述提升机位在所述停车组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包括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层竖直叠放的停车单元组成的停车库,所述停车单元包括两组停车组;所述停车组呈方形;以所述停车组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两所述停车组沿长度方向毗连;
所述停车组包括停车位和提升机位;所述停车位内设有载车板;所述提升机位内设有提升机通道;
所述载车板可在所述停车组内移动,也可通过所述提升机位在所述停车组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位设置在停车组内的两相邻所述停车位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停车单元中,两组毗连的停车组内的所述提升机位成对角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组内设有3个停车位和1个提升机位;所述停车单元设有6个停车位和2个提升机位;包括停车位A、提升机位B、停车位C、停车位D和停车位E、提升机位G、停车位F、停车位H;所述提升机位B和所述提升机位G成对角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竖井内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竖井为圆形竖井,所述停车库横截面为方形;在所述停车库与所述竖井的间隙内,设有消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善珍徐昊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斯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