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635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构成,其间围绕形成有多个肋间区格;构成肋间区格的肋梁侧面均设有上、中、下三个区面,上区面和下区面的下部均向肋间区格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楼板承载力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同时还能较好地控制楼板厚度,其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具备后期可逆改造性,具备持续性能提升条件,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有:高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高精度,装配式建筑误差达毫米级;高质量,构件工厂化生产,质量大幅提高;可大幅降低人工依赖;干法现场装配,节水节电节材环保;有较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结构抗震性能好;增加建筑使用面积。装配式楼盖主要用于多层房屋,特别是多层住宅中。装配式楼盖有铺板式、密肋式和无梁式等形式,其中铺板式应用最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楼盖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性能的要求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性能之一。《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要求,高标准住宅昼、夜允许噪音声级分别为40dB和30dB,分户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得小于45dB,办公和医院的隔声量要求则分别高达50dB和54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要求较高的房间为65dB,该值也是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的要求值,而80~120mm厚光裸混凝土板的计权表转化撞击声压级约为80~84dB,因此显然应该采取措施。增加楼板厚度可以降低声压级,每增厚20mm板厚,声压级降低约2~3dB,裸板达到75dB所需楼板厚度超过180mm,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时楼板厚度则超过250mm,板自重增加过大,增加了建筑自重,且厚度较厚,高层建筑相应的楼层则会减少,不能较好地满足开发商的效益。铺木地板可将声压级降低约10dB,满足三级隔音要求。在地板下铺设3mm聚乙烯泡沫弹性垫,或者采用浮筑地板(中间加隔音垫层,浇筑50mm楼板)隔音效果较好,隔声值超过15~20dB,接近或达到绿色建筑要求,但采用浮筑楼板实际楼板厚度也往往达到150mm以上,楼板自重增加较多,且铺木地板后就不便再铺设瓷砖,对装修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浇楼盖性能对比中,发现密肋和空心楼盖同实心楼盖相比,具有较大的荷重比,因此大跨结构较为常用。密肋和空心楼盖的厚度通常为跨度的1/30~1/20。而在住宅工程中,由于房间区格面积不大,考虑到施工的复杂性,通常不使用密肋楼盖。随着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开发和发展,由于在工厂加工,性能优良的复合楼板在工厂预制,为其使用创造了条件。通常住宅房间端边跨度在3~6m之间,按1/30跨度计算,肋梁的高度不超过200mm左右,但由于密肋或空心楼盖通常都是整浇的,板与肋梁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受力,且为达到隔热隔声要求,其楼板厚度也会较大,经济效益低。目前,应用最多的预制装配式楼板是带钢筋桁架的预制板,到现场浇筑面层,其预制板厚度一般为60~70mm,由于现场浇筑考虑预埋一些管线的开槽,现浇层厚度通常在70~90mm,总厚度也达到了150mm,而此厚度并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经检索,关于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相关专利已有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83249.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格构式预制保温隔声楼板,包括上下相对的两层面板,在两面板之间设有保温板;在所述两面板的边部设有相对的格构肋,在两格构肋之间连接有格构柱;在所述格构肋和格构柱的两侧开有连接槽。该申请案虽然提供了一种格构式预制保温隔声楼板,但该申请案的楼板在实际过程中并不能有效保证其隔声和保温性能,其实施较为困难,其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缺乏施工方便的预制装配式结构隔声楼板产品,常用的预制装配式楼板一般为带钢筋桁架的预制板+后现浇层,其厚度不能满足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中的隔声要求;且常见的空心楼盖是整浇的,板与肋梁是一起受力,应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时,不仅施工难度高,且声波通过肋梁传播,隔声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保证楼板承载力的基础上,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同时还能较好地控制楼板厚度,其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具备后期可逆改造性,具备持续性能提升条件,实用性强。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构成,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所述纵向肋梁、横向肋梁与肋间区格相对应的肋梁侧面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和下区面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更进一步的,所述肋间区格为矩形区格,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混凝土;或者分为三层,其从上到下依次为装配式上层板、填芯材料和装配式下层板,且其形状尺寸分别对应与肋间区格相匹配,所述填芯材料为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材料。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的中部均设置有预留管线孔,且预留管线孔的直径不超过肋梁高度的1/4。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之间与支承梁对应位置设有支承梁上后浇带,其余预制板单元之间设有板间拼缝后浇带。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的板单元外侧面均为斜面,其中与支承梁上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上均设有纵筋,所述纵筋包括下部纵筋和上部纵筋,伸入支承梁上后浇带的上部纵筋带有向下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其下部纵筋为直钢筋;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上部纵筋为直钢筋,其下部纵筋为直钢筋或向上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更进一步的,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下部纵筋为弯钩纵筋时采用搭接;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下部纵筋为直钢筋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且弯钩纵筋搭接时其搭接范围内对应布置有后浇带内绑扎纵筋。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上分别设有箍筋,且垂直于支承梁的肋梁上紧邻支承梁跨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的上表面对应粘贴有与肋梁宽度相匹配的隔声柔性材料条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如上述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预制板单元并运输至现场;然后吊装预制板单元,将其支承在支承梁上方;接着将肋梁外侧的纵筋搭接,并穿入后浇带内绑扎纵筋,板间拼缝后浇带内的纵筋采用搭接或套筒连接,搭接时需布置平行于缝长方向的后浇带内绑扎纵筋;最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可。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的制备步骤为:步骤一、准备模板,将肋间区格空腔倒扣在翻转式模台上,然后绑扎纵筋和箍筋,并在肋梁中埋设预留管线孔模;步骤二、浇筑肋梁,振捣养护,得到相应构件;步骤三、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该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构成,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3);所述纵向肋梁(1)、横向肋梁(2)与肋间区格(3)相对应的肋梁侧面(4)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401)和下区面(403)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3)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402)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3)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该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构成,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3);所述纵向肋梁(1)、横向肋梁(2)与肋间区格(3)相对应的肋梁侧面(4)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401)和下区面(403)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3)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402)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3)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间区格(3)为矩形区格,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混凝土(9);或者分为三层,其从上到下依次为装配式上层板(8)、填芯材料(7)和装配式下层板(6),且其形状尺寸分别对应与肋间区格(3)相匹配,所述填芯材料(7)为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的中部均设置有预留管线孔(5),且预留管线孔(5)的直径不超过肋梁高度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单元之间与支承梁(20)对应位置设有支承梁上后浇带(16),其余预制板单元之间设有板间拼缝后浇带(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单元的板单元外侧面(10)均为斜面,其中与支承梁上后浇带(16)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17)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上均设有纵筋(11),所述纵筋(11)包括下部纵筋(1101)和上部纵筋(1102),伸入支承梁上后浇带(16)的上部纵筋(1102)带有向下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其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二军钱元弟胡雨晴正清蒋勇王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