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6595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属于无粘聚氨酯弹性体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通过设置非邻苯类增塑剂能够增强弹性体的弹性及流动性,便于施工,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固化时间短,易于操作的特性,将各组成物混合固化后,在其表面以浸涂或喷涂的方式涂覆一层表面处理剂,其与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材质及弹性范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可去除反应后聚氨酯表面的粘性,能够实现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快速成型,可大大节约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用性强,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粘聚氨酯弹性体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聚氨酯弹性体是聚氨酯合成材料中的一个品种,由于其结构具有软、硬两个链段,可以对其进行分子设计而赋予材料高强度、韧性好、耐磨、耐油等优异性能,它既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又具有塑料的刚性,被称之为“耐磨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既可跟通用橡胶一样采用塑炼、混炼、硫化工艺成型(指MPU);也可以制成液体橡胶,浇注模压成型或喷涂、灌封、离心成型(指CPU);还可以制成颗粒料,与普通塑料一样,用注射、挤出、压延、吹塑等工艺成型(指CPU)。模压或注射成型的制件,在一定的硬度范围内,还可以进行切割、修磨、钻孔等机械加工。加工的多样性,使聚氨酯弹性体的适用性十分广泛,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耐油、耐臭氧、耐老化、耐辐射、耐低温,透声性好,粘接力强,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优秀。这些优点正是聚氨酯弹性体在军工、航天、声学、生物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本专利技术专利主要是运用在不粘手软质减压手玩等产品,市面现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配方都是黏手性产品,一般运用在手机支架、性医疗和美容产品,如,医疗电极接触片,面膜等产品,几乎都带有粘,所以专利技术一款没有粘性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它可以实现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快速成型,可大大节约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用性强,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利用。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由分子量3000-8000G/mol的聚醚三醇或聚醚二醇单独或按比例合成的多组分多元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异氰酸酯选用以MDI为主体材料,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产生交联反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添加剂包含但不限于抗氧化剂、抗紫外添加剂、白炭黑、色膏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0%、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7.8%、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1%、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2.5%、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3%、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25%、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75%、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25%、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5%、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1%、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4%、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2%、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4%。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S1,制备聚醚多元醇:选用分子量3000-8000G/mol的聚醚三醇或聚醚二醇单独或按比例合成的多组分多元醇;S2,混合:将非邻苯类增塑剂、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异氰酸酯、添加剂和表面处理剂设定好比例及重量参数依次注入聚醚多元醇中,充分搅拌混合;S3,加固成型:将混合后的S2灌注于固定的模具中,加温固化成型;S4,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固化成型的材料,采用喷涂或者浸涂的方式涂覆一层聚氨酯薄膜,可采用自固或烘烤的方式使其固化。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案中的无粘聚氨酯弹性体成型效率很高,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可大大节约企业的生产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用性强,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具体的,聚醚多元醇由分子量3000-8000G/mol的聚醚三醇或聚醚二醇单独或按比例合成的多组分多元醇。具体的,异氰酸酯选用以MDI为主体材料,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产生交联反应。具体的,添加剂包含但不限于抗氧化剂、抗紫外添加剂、白炭黑、色膏等。具体的,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0%、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7.8%、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1%、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非邻苯类增塑剂能够增强弹性体的弹性及流动性,便于施工,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固化时间短,易于操作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加工时间,提升加工质量,提升加工效率,实用性强,将各组成物混合固化后,在其表面以浸涂或喷涂的方式涂覆一层表面处理剂,其与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材质及弹性范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可去除反应后聚氨酯表面的粘性。实施例2: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具体的,聚醚多元醇由分子量3000-8000G/mol的聚醚三醇或聚醚二醇单独或按比例合成的多组分多元醇。具体的,异氰酸酯选用以MDI为主体材料,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产生交联反应。具体的,添加剂包含但不限于抗氧化剂、抗紫外添加剂、白炭黑、色膏等。具体的,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2.5%、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3%、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25%、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75%、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25%、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2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非邻苯类增塑剂能够增强弹性体的弹性及流动性,便于施工,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固化时间短,易于操作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加工时间,提升加工质量,提升加工效率,实用性强,将各组成物混合固化后,在其表面以浸涂或喷涂的方式涂覆一层表面处理剂,其与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材质及弹性范围,彼此之间相互粘连,可去除反应后聚氨酯表面的粘性。实施例3: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制备得到:聚醚多元醇80%-100%、非邻苯类增塑剂0%-20%、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0.1%-0.5%、异氰酸酯12%-20%、添加剂1%-1.5%、表面处理剂0.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由分子量3000-8000G/mol的聚醚三醇或聚醚二醇单独或按比例合成的多组分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选用以MDI为主体材料,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产生交联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含但不限于抗氧化剂、抗紫外添加剂、白炭黑、色膏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粘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重量配比为80%、非邻苯类增塑剂重量配比为7.8%、有机铋锌组合催化剂重量配比为0.1%、异氰酸酯重量配比为12%、添加剂重量配比为1%、表面处理剂重量配比为0.1%。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毓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森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