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77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旨在提高臭气处理效率,减少臭气无组织扩散。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除室内臭气的负压除臭系统、安装在垃圾卸料口的红外感应雾化降尘系统、设置在卸料大厅和压装大厅的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以及设置在楼道和参观通道的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所述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各系统的PLC控制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中转站除臭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协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中有75-80%是有机物,主要有果皮、菜叶菜梗、剩饭/菜、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内脏、脂肪、动物的机体等和一定的水分。在自然消化的过程中,经有氧/厌氧细菌发酵等作用下,产生恶臭,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更容易滋生细菌。垃圾转运站(即中转站)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中每天要对大量的生活垃圾进行转运、收集处理,其卸料车作业车间、容器区、压缩车间等区域都会产生异味气体,不仅污染了站内的环境,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影响。垃圾中转站臭气的致臭物质组成十分复杂,这些恶臭气体大抵分为:(1)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类、硫醚类;(2)含氮化合物,如NH3、胺类、酰胺、吲哚类等;(3)卤素及其衍生物;(4)烃类及芳香烃;(5)含氧有机化合物等。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被普遍认为是垃圾中转站的主要致臭污染物。目前常用的除臭技术有吸附法、燃烧法、吸收法、光催化氧化法、生物塔/生物滴滤等;其中1、吸收法;一般仅适合于水溶性废气,尤其适合硫化氢、NH3废气的处理,具有投资少、运行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运行启停灵活等优点,但反应机理较单一,对于成分复杂的污染物需要合理配制药剂;2、燃烧法;虽净化效率高,但中间产物和副反应不明确,采用燃烧法需要添加大量的辅助燃料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且存在爆炸、火灾、产生二噁英等隐患;3、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虽吸附容量大,但使用寿命过短,更换频率高,稳定性较差、易燃,且活性炭吸附性能受废气湿度影响较大;4、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让紫外光照射光敏半导体催化剂,激发半导体的价带电子发生带间跃迁,形成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最后将废气中的污染物氧化或矿化,使其得到净化的目的;5、生物塔/生物滴滤床吸收处理;该方式运行成本相对低,一般适用于污染物浓度不高、废气污染物可降解的场合还是适应的,但运行效果受菌群生长状态影响较大,处理效果不稳定且调试运行期长,现阶段一般作辅助工艺。以往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在臭气的废气收集、除臭、消毒、净化效果等方面不够全面,存在短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协同处理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旨在提高臭气处理效率,减少臭气无组织扩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除室内臭气的负压除臭系统、安装在垃圾卸料口的红外感应雾化降尘系统、设置在卸料大厅和压装大厅的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以及设置在楼道和参观通道的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所述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各系统的PLC控制柜。所述负压除臭系统包括通过带有第一离心风机的吸风管道依序连通的化学喷淋塔、UV光氧化装置、植物液喷淋塔以及排气筒;所述化学喷淋塔、植物液喷淋塔各自带有配套循环水与加药装置;所述吸风管道采用最小空间密闭臭气点源抽风,一端与化学喷淋塔相连,另一端延伸于室内,吸收的站内臭气由主风管吸入所述化学喷淋塔,臭气与喷淋塔内的化学药剂反应并除去可溶性污染物和颗粒物后,进入所述UV光氧化装置将臭气中有机恶臭物质光解断链,所述植物液喷淋塔加药装置有水和除臭用植物液混合药液,所述植物液喷淋塔吸收经UV光氧化装置处理后残留的臭氧及有毒有害物,由所述第一离心风机提供动力,将喷淋塔处理后的净化气体高空排放。所述红外感应雾化降尘装置安装于卸料口的独立隔间,隔间的顶部和下部设置吸风口,卸料口设置雾化降尘装置;到达卸料口的车辆可触发感应信号,从而自动控制开启雾化装置,起到抑尘及降尘作用并降低卸料时臭气浓度。优选的,所述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装置包括通过带有第二离心风机以抽取外界新鲜空气并且送入卸料大厅和压装大厅的送风管道,以及并联接入送风管道的离子发生器与臭氧发生器;所述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装置共用一套风管,并设置有连通PLC控制柜以切换设备工作时间的电动阀;所述离子氧/臭氧发生器可根据垃圾转运站实际工作情况控制启动所述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相应设备。优选的,所述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依次包括通过药液管路依序连通的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器、用以混合搅拌的加药罐、储存药液的储药罐、将储药罐内药液输往加药罐的加药泵、对加药罐内药液进行雾化的高压柱塞泵以及布设于各喷药点且连通药液管路的若干雾化喷嘴。所述PLC控制柜含有PLC控制器、变频器以及触摸屏,以实现无人值守运行,控制上述负压除臭系统、红外感应降尘系统、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以及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优选的,所述UV光氧化装置紫外灯管发射的185nm紫外线波段转化率4%,臭氧的产生量可达4g/h·支,灯管使用寿命大于8000h。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的设备技术先进,装置设计稳定、可靠,根据臭气流动模型,合理设计集气点位及装置及各断面流速,控制风量确保负压,有效减少臭气在空气中的逸散,降低危害。2、本技术中采用化学洗涤+光氧净化+植物液洗涤工艺,利用前端的酸洗喷淋系统即可去除废气中易溶于水的物质等,又可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以免颗粒物富集在灯管上,影响灯管效率,确保后续UV光氧化装置处理效率;废气进入光氧化装置后,在紫外线、臭氧、·OH等协同作用下,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分解,苯乙烯、甲硫醇、硫醚等脂肪族、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等难降解污染物羟基化或分解断链;最后进入植物液洗涤塔,减少臭氧外排的同时,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相对湿度,可增加反应体系中·OH,提升对恶臭废气成分的去除效率,进一步去除二硫化碳等及前两级洗涤+光解处理后产物,强化除臭效果,节约能耗。3、本技术将臭气收集、负压除臭、植物液除臭、新风净化有机结合,除臭、消毒、净化三位一体,全面提升除臭效率和净化效果。中转站内臭气经红外感应降尘、负压除臭系统除臭、植物液雾化除味,再通过负压除臭与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杀菌净化协同作用,补充的新风与负压抽风形成对流,维持新风流动场,持续对站内臭气进行除臭、消毒、净化,优化站内空气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空气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净化协同处理系统的组成框图。图2是本技术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净化协同处理系统的负压除臭系统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负压除臭系统立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红外感应雾化降尘系统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净化协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除室内臭气的负压除臭系统、安装在垃圾卸料口的红外感应雾化降尘系统、设置在卸料大厅和压装大厅的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以及设置在楼道和参观通道的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所述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各系统的PLC控制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吸除室内臭气的负压除臭系统、安装在垃圾卸料口的红外感应雾化降尘系统、设置在卸料大厅和压装大厅的离子氧/臭氧新风系统以及设置在楼道和参观通道的植物液雾化除味系统;所述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各系统的PLC控制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除臭系统包括通过带有第一离心风机(7)的吸风管道依序连通的化学喷淋塔(1)、UV光氧化装置(25)、植物液喷淋塔(26)以及排气筒(8);所述化学喷淋塔、植物液喷淋塔各自带有配套循环水与加药装置;所述吸风管道采用最小空间密闭臭气点源抽风,一端与化学喷淋塔相连,另一端延伸于室内吸取站内的臭气后,由喷淋塔处理后的净化气体高空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雾化降尘装置安装于卸料口的独立隔间,隔间的顶部和下部设置吸风口,卸料口设置雾化降尘装置;到达卸料口的车辆可触发感应信号,从而自动控制开启雾化装置,起到抑尘及降尘作用并降低卸料时臭气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中转站废气收集除臭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辉王英达梅竹松王志宏王宇峰谭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