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65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包括输送筒、螺旋轴和电机,该电机与该螺旋轴连接并用于驱动螺旋轴在输送筒内旋转运动,该输送筒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轴包括轴杆,该轴杆上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正向螺旋叶片、搅散桨和反向螺旋叶片,且该出料口与该搅散桨位置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解决螺旋轴在输送筒内旋转而推动物料运动,物料出料口处易结料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存在物料不断挤压输送而持续堆积且在非停机条件下无法被清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具体地讲,属于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
技术介绍
混凝土配料时,采用若干个螺旋输送机分别将骨料仓、砂石仓及水泥仓等内物料等送入搅拌机内搅拌,以实现按一定配比混合均匀。采用螺旋输送机可同时实现稳定输送和计量,且可实现输送全密封、输送无泄露和输送无粉尘等优点。可参见图1,而现有螺旋输送机在工作时发现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由于螺旋轴在输送筒内旋转而推动物料运动,因此物料(P)会被不断连续性挤压而不断密实,易结料;而结料会卡堵在输送筒的出料口内端处或其周边内侧壁的出料区域(M)上而不掉落,同时该输送筒内结料后难以清理,会造成设备负载大、噪音大、容易停机、设备磨损过快、工作寿命低、输送不稳定,计量不准确等系列问题;第二,由于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N)存在物料(P)不断挤压输送而持续堆积,存在清理死角且会越来越严重,同时不能自动排出的问题,且在非停机条件下无法被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既解决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M)内存在物料结料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N)存在物料聚积且在非停机条件下无法被清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包括输送筒(1)、螺旋轴(2)和电机(3),该电机(3)与该螺旋轴(2)连接并用于驱动螺旋轴(2)在输送筒(1)内旋转运动,该输送筒(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轴(2)包括轴杆(2-4),该轴杆(2-4)上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正向螺旋叶片(2-1)、搅散桨(2-2)和反向螺旋叶片(2-3),且该出料口(1-2)与该搅散桨(2-2)位置对应。采用上述方案,当该螺旋轴(2)旋转运动时,该正向螺旋叶片(2-1)、搅散桨(2-2)和反向螺旋叶片(2-3)同时转动;该正向螺旋叶片(2-1)会将从进料口(1-1)进入输送筒内的上游侧物料向下游侧输送;而当物料输送到输送筒出料口(1-2)内端处或其周边内侧壁的出料区域(M)时,由于该搅散桨(2-2)随螺旋轴(2)转动而会将正向螺旋叶片(2-1)输送过来的物料在输送筒内搅松散处理,这样既防止该输送筒内物料因结料而造成其内部(包括出料区域M和下游封闭区域内N)卡堵,同时也避免物料从所述出料口(1-2)出料时造成其下落通道内卡堵。此外,该反向螺旋叶片(2-3)也随螺旋轴(2)转动,且正向螺旋叶片(2-1)与反向螺旋叶片(2-3)输送方向相反,该反向螺旋叶片(2-3)会将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N)内物料(P)朝向出料区域(M)反向输送(即反推),以阻止了物料进入所述下游封闭区域内(N)内,这样既能保证该会将正向螺旋叶片(2-1)输送过来的物料在出料区域(M)处只能从出料口(1-2)全部排出,可保证输送的稳定和计量的正确性;同时可实现将死角内的物料自动清理和排出,且避免了该下游封闭区域内(N)内存在残留物料和堆积变多的问题。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既解决螺旋轴在输送筒内旋转而推动物料运动,物料出料口处结料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存在物料不断挤压输送而不断聚积且在非停机条件下无法被清理的技术问题。作为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散桨(2-2)包括设置于轴杆(2-4)周向的多个第一径向杆(2-21a)和设置于第一径向杆(2-21a)上的第一搅杆(2-22a)。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杆(2-22a)与第一径向杆(2-21a)垂直分布。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径向杆(2-21a)上的所述第一搅杆(2-22a)具有一定夹角且非垂直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杆(2-22a)与第一径向杆(2-21a)具有一定夹角且非垂直分布。作为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散桨(2-2)包括设置于轴杆(2-4)周向的多个主动拨片(2-21b)和设置在主动拨片(2-21b)中部的第二搅杆(2-22b);所述出料口(1-2)内设置有随动桨(4),该随动桨(4)通过所述搅散桨(2-2)上的主动拨片(2-21b)拨动而旋转运动。优选地,所述随动桨(4)包括桨轴(4-1)、随动拨片(4-2)和第三搅杆(4-3);该桨轴(4-1)与轴杆(2-4)平行且与所述出料口(1-2)内侧壁可转动连接;该桨轴(4-1)上设有随动拨片(4-2),该随动拨片(4-2)与主动拨片(2-21b)位置对应;该第三搅杆(4-3)设置在随动拨片(4-2)上或桨轴(4-1)上。进一步地,所述随动拨片(4-2)具有多个且沿所述桨轴(4-1)周向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当螺旋轴在输送筒内旋转而推动物料运动时,物料在输送筒的出料口内端处或其周边内侧壁的出料区域处内被搅散桨所搅松散,可防止在其内形成结料、使输送筒内的物料顺利进入出料口内,不需清理,可防止负载大、噪音大、容易停机、设备磨损过快、工作寿命低、输送不稳定,计量不准确等系列问题;第二,本专利技术该输送筒下游封闭端在靠近出料口处的下游封闭区域内内设置反向螺旋叶片且随螺旋轴转动,并与正向螺旋叶片输送方向相反;因此既防止其出料区域处内的物料朝向下游封闭区域内输送,同时也能将下游封闭区域内物料朝向出料区域处内反向输送,可实现在非停机条件下将死角内可能存在的物品自清理排出,同时也避免堆积;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散桨带动随动桨随动转动,使搅散桨搅散后的物品能快速进入出料口内并在出料口内快速排出,既避免物料在输送筒的出料口内端处或其周边内侧壁的出料区域内和该出料口内卡堵,同时也保证了输送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第四,本专利技术该随动桨和搅散桨由同一个电机(即单个电机)驱动工作,实现了联动控制,可保证随动桨和搅散桨工作的同步性;同时可减少传动和驱动机构,以降低成本,同时也更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在实施例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螺旋轴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螺旋轴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在实施例三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在实施例四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在实施例四时的局部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在实施例五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5,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包括输送筒1、螺旋轴2和电机3,该电机3与该螺旋轴2连接并用于驱动螺旋轴2在输送筒1内旋转运动,该输送筒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包括输送筒(1)、螺旋轴(2)和电机(3),该电机(3)与该螺旋轴(2)连接并用于驱动螺旋轴(2)在输送筒(1)内旋转运动,该输送筒(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n该螺旋轴(2)包括轴杆(2-4),该轴杆(2-4)上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正向螺旋叶片(2-1)、搅散桨(2-2)和反向螺旋叶片(2-3),且该出料口(1-2)与该搅散桨(2-2)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包括输送筒(1)、螺旋轴(2)和电机(3),该电机(3)与该螺旋轴(2)连接并用于驱动螺旋轴(2)在输送筒(1)内旋转运动,该输送筒(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
该螺旋轴(2)包括轴杆(2-4),该轴杆(2-4)上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正向螺旋叶片(2-1)、搅散桨(2-2)和反向螺旋叶片(2-3),且该出料口(1-2)与该搅散桨(2-2)位置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散桨(2-2)包括设置于轴杆(2-4)周向的多个第一径向杆(2-21a)和设置于第一径向杆(2-21a)上的第一搅杆(2-22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杆(2-22a)与第一径向杆(2-21a)垂直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配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径向杆(2-21a)上的所述第一搅杆(2-22a)具有一定夹角且非垂直分布。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祥李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忠州曼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