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启发专利>正文

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53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组合框架、窗顶吊钩、窗底挂钩、上吊钢丝绳、下捆钢丝绳、多个乘人布袋和窗台卡口,所述组合框架包括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前U型架和后U型架以及两根中部套管;所述上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窗顶吊钩和所述前U型架的封闭端;所述下捆钢丝绳将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与所述窗底挂钩捆绑在一起;所述乘人布袋是两端为敞口结构的环形布袋,多个所述乘人布袋均套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外侧;所述窗台卡口设置在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底部。该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具有设计奇特、可远离着火外墙、有使用方便快捷保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火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高层建筑火灾也时常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火灾发生后楼梯和电梯经常无法正常使用,被困人员只有在建筑内等待救援。现有的救援方式主要依靠消防部门的高空云梯,但高空云梯的举升高度有限,体积庞大、机动性差,很难满足急救需求;另外市场上还有一些高楼救生器,但它们基本上都属于贴着高楼外墙下降的,若下面着火,被困人员下落过程中就需要穿过大火才能落地,被困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逃生。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奇特、可远离着火外墙、有使用方便快捷保险的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组合框架、窗顶吊钩、窗底挂钩、上吊钢丝绳、下捆钢丝绳、多个乘人布袋和窗台卡口,所述组合框架包括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前U型架和后U型架以及两根中部套管,所述中部套管两端均开设有对接盲孔,两根所述中部套管的两端通过所述对接盲孔分别对接在所述前U型架和所述后U型架的开口端支腿之间;所述上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窗顶吊钩和所述前U型架的封闭端;所述下捆钢丝绳将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与所述窗底挂钩捆绑在一起;所述乘人布袋是两端为敞口结构的环形布袋,多个所述乘人布袋均套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外侧;所述窗台卡口设置在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底部。基于上述,所述窗台卡口由前后布置的两组竖向长挡钉构成。基于上述,所述中部套管包括中空管道和填充在所述中空管道中部的实心水泥芯,所述中空管道端部和所述实心水泥芯外端面构成所述对接盲孔。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利用所述上吊钢丝绳在上方拉动所述前U型架的封闭端,利用所述窗台卡口卡在窗台上、利用所述下捆钢丝绳捆住所述后U型架的封闭端,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所述组合框架由所述前U型架、所述后U型架和所述中部套管三部分拼接而成,整体长度可达到6米以上,火灾发生时,多个所述乘人布袋套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外侧,依次排列形成“走廊”,被困人员跳入所述乘人布袋中,双手抓着所述组合框架的两侧即可向前走动,直到到达最远端,远离火源,安全地等待救援,其具有设计奇特、可远离着火外墙、有使用方便快捷保险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道内填充所述实心水泥芯,保证了所述中部套管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1中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的俯视图。图中:1.组合框架;2.窗顶吊钩;3.窗底挂钩;4.上吊钢丝绳;5.下捆钢丝绳;6.乘人布袋;7.竖向长挡钉;8.窗台;9.花篮螺栓;11.前U型架;12.后U型架;13.中部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组合框架1、窗顶吊钩2、窗底挂钩3、上吊钢丝绳4、下捆钢丝绳5、乘人布袋6和窗台卡口,其中窗顶吊钩2用于固定在窗户顶部的内墙上,窗底挂钩3用于固定在窗户底部的内墙上,上吊钢丝绳4和下捆钢丝绳5均选择耐火钢丝绳;所述组合框架1包括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前U型架11和后U型架12以及两根中部套管13,所述中部套管13两端均开设有对接盲孔,两根所述中部套管13的两端通过所述对接盲孔分别对接在所述前U型架11和所述后U型架12的开口端支腿之间;所述上吊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窗顶吊钩2和所述前U型架11的封闭端;所述下捆钢丝绳5将所述后U型架12封闭端与所述窗底挂钩3捆绑在一起;所述乘人布袋6是两端为敞口结构的环形布袋,多个所述乘人布袋6均套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外侧;所述窗台卡口设置在所述后U型架12封闭端底部,所述窗台卡口具体由前后布置的两组竖向长挡钉7构成,所述窗台卡口用于卡在窗台8上。工作原理:日常生活中,可将组合框架1拆解以便进行储存,窗顶吊钩2和窗底挂钩3可固定在多个窗户的上下方内墙上,当发生火灾时,选择处于上风口的窗户组装组合框架1,先将上吊钢丝绳4挂接在窗顶吊钩2上,向窗外平推前U型架11,接上两根所述中部套管13后,继续向窗外平推,随后接上后U型架12,继续向前推,直到将所述窗台卡口卡在窗台8上,最后利用下捆钢丝绳5将后U型架12封闭端与窗底挂钩3捆绑固定,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完成组装。此时,组合框架1可伸出窗外6米,被困人员可在未组装完成的任意时刻,拿出多个乘人布袋6套设在组合框架1上,并依次排列形成“走廊”,组装完成后,人进入乘人布袋6中,双手抓着所述组合框架的两侧即可向前走动,直到到达最远端,远离火源,同时,可以将后面的乘人布袋6拉到自己身后,彻底与火源隔离,因为火苗只会向上燃烧,不会向上风口烧到5米以外。为了保证组合框架1的强度,所述中部套管13包括中空管道和填充在所述中空管道中部的实心水泥芯,所述中空管道端部和所述实心水泥芯外端面构成所述对接盲孔。为了方便对钢丝绳的长度进行固定,所述上吊钢丝绳4和所述下捆钢丝绳5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自身长度的有花篮螺栓9;使用时,可在组合框架1组合完成后,锁紧花篮螺栓9,将上吊钢丝绳4和下捆钢丝绳5长度锁定。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组合框架、窗顶吊钩、窗底挂钩、上吊钢丝绳、下捆钢丝绳、多个乘人布袋和窗台卡口,所述组合框架包括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前U型架和后U型架以及两根中部套管,所述中部套管两端均开设有对接盲孔,两根所述中部套管的两端通过所述对接盲孔分别对接在所述前U型架和所述后U型架的开口端支腿之间;所述上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窗顶吊钩和所述前U型架的封闭端;所述下捆钢丝绳将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与所述窗底挂钩捆绑在一起;所述乘人布袋是两端为敞口结构的环形布袋,多个所述乘人布袋均套设在所述组合框架外侧;所述窗台卡口设置在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离火式高楼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组合框架、窗顶吊钩、窗底挂钩、上吊钢丝绳、下捆钢丝绳、多个乘人布袋和窗台卡口,所述组合框架包括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前U型架和后U型架以及两根中部套管,所述中部套管两端均开设有对接盲孔,两根所述中部套管的两端通过所述对接盲孔分别对接在所述前U型架和所述后U型架的开口端支腿之间;所述上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窗顶吊钩和所述前U型架的封闭端;所述下捆钢丝绳将所述后U型架封闭端与所述窗底挂钩捆绑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发朱劲烨
申请(专利权)人:朱启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