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53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驾驶室前方没有制成装置,驾驶室翻转后悬空的问题;通过支撑装置与翻转装置配合,对翻转后的驾驶室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驾驶室底部连接结构的损耗,利用升降油缸将支撑板调节到合适高度,支撑电机带动传动座移动,支撑板转动,将支撑板调节到合适角度,支撑驾驶室。通过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驾驶室与汽车大梁之间缺少减震装置的问题;通过驾驶室的震动带动主减震柱、减震板沿Z方向运动,弹簧A变形,第二减震柱、第三减震柱运动,弹簧F、弹簧G变形,带动第一减震块、第二减震块沿滑槽方向运动,弹簧B、弹簧C、弹簧D、弹簧E变形,从而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卡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卡车,又称作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类别。一般可按照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驾驶室是卡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室底部安装有用于翻转驾驶室的液压支撑机构,便于对驾驶室底部进行维修,但是现有的翻转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驾驶室的前方没有任何的制成装置,车头始终处于悬空,极易加速驾驶室底部的连接结构损耗,造成损坏;二是利用液压支撑机构进行翻转,液压缸与汽车大梁之间缺少减震装置,在颠簸路上的振动以及行驶过程中的惯性力极易造成行车人员的疲惫,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汽车大梁,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驾驶室,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翻转装置,两端分别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大梁(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汽车大梁(1)上的转轴(2),安装在转轴(2)上的驾驶室(3),安装在汽车大梁(1)上的翻转装置(4),两端分别安装在汽车大梁(1)且为多行多列矩阵分布的减震装置(5),位于驾驶室(3)一侧的支撑装置(6);/n翻转装置(4)包括一端铰接在汽车大梁(1)且另一端与驾驶室(3)铰接的一对翻转油缸(7),翻转油缸(7)沿Y方向分布;/n支撑装置(6)包括底板(8),安装在底板(8)上的升降油缸(9),安装在升降油缸(9)伸缩杆上的顶板(10),安装在顶板(10)上的支撑电机(1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顶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大梁(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汽车大梁(1)上的转轴(2),安装在转轴(2)上的驾驶室(3),安装在汽车大梁(1)上的翻转装置(4),两端分别安装在汽车大梁(1)且为多行多列矩阵分布的减震装置(5),位于驾驶室(3)一侧的支撑装置(6);
翻转装置(4)包括一端铰接在汽车大梁(1)且另一端与驾驶室(3)铰接的一对翻转油缸(7),翻转油缸(7)沿Y方向分布;
支撑装置(6)包括底板(8),安装在底板(8)上的升降油缸(9),安装在升降油缸(9)伸缩杆上的顶板(10),安装在顶板(10)上的支撑电机(1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顶板(10)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第一丝杠(12)、第二丝杠(13),安装在顶板(10)上且位于第一丝杠(12)下方的第一导轨(14),与第一丝杠(12)螺纹连接且安装在第一导轨(14)上的第一传动座(15),安装在顶板(10)上且位于第二丝杠(13)下方的第二导轨,与第二丝杠(13)螺纹连接且安装在第二导轨上的第二传动座(17),安装在支撑电机(11)输出轴上的主动皮带轮A(18)、主动皮带轮B(19),安装在第一丝杠(12)上的第一皮带(22)轮(20),安装在第二丝杠(13)上的第二皮带(23)轮(21),与主动皮带轮A(18)、第一皮带(22)轮(20)摩擦传动的第一皮带(22),与主动皮带轮B(19)、第二皮带(23)轮(21)摩擦传动的第二皮带(23),一端与顶板(10)铰接且沿Y方向分布、L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杆(24)与第二支撑杆,底部与第一传动座(15)、第二传动座(17)铰接的支撑板(26),支撑板(26)侧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4)、第二支撑杆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座(15)与第二传动座(17)始终关于顶板(10)前后对称,第一支撑杆(24)与第二支撑杆始终关于顶板(10)前后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安装在汽车横梁上且为中空结构的支撑框(27),安装在驾驶室(3)底部的主减震柱(28),安装在主减震柱(28)底部且位于支撑框(27)上方的减震板(29),倾斜安装在减震板(29)上且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框(27)内的第一减震柱(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南徐强周有发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华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