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
技术介绍
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市域(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市域(郊)铁路新建线路单程通行时间宜不超过1小时,设计速度宜为100-160公里/小时,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早晚高峰发车间隔不超过10分钟,具体技术标准应根据客流需求、服务范围、工程条件、用地标准等合理确定。目前,市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一般较长,多采用快慢车组合运营的模式,存在不同编组列车分段运行的现象,因而针对某些车站设置越行条件,做好车站的折返作业的研究,在有效提高全线的运营效率,减少工程规模,节约造价成本等多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依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第一到发线(5)、第二到发线(6)、停车折返线(7);其中,/n所述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所述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站台(3)的两端和第二站台(4)的两端齐平;所述上行正线(1)与第一站台(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到发线(5);所述第二站台(4)与下行正线(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到发线(6);所述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之间设置有停车折返线(7);/n所述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第一到发线(5)、第二到发线(6)、停车折返线(7);其中,
所述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所述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站台(3)的两端和第二站台(4)的两端齐平;所述上行正线(1)与第一站台(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到发线(5);所述第二站台(4)与下行正线(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到发线(6);所述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之间设置有停车折返线(7);
所述第一到发线(5)两端与所述上行正线(1)连接;所述第二到发线(6)两端与所述下行正线(2)连接;所述第一到发线(5)通过第一单渡线(8)与所述停车折返线(7)连接,所述第二到发线(6)通过第二单渡线(9)与所述停车折返线(7)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8)、第二单渡线(9)位于所述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同一侧;所述停车折返线(7)通过第三单渡线(10)与所述上行正线(1)连接,通过第四单渡线(11)与所述下行正线(2)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10)、第四单渡线(11)位于所述第一站台(3)、第二站台(4)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折返线(7)为双列位停车折返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渡线(8)位于所述第一站台(3)下行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单渡线(9)位于所述第二站台(4)下行方向一侧;所述第三单渡线(10)位于所述第一站台(3)上行方向一侧,所述第四单渡线(11)位于所述第二站台(4)上行方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顾越行、停车及折返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折返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王文波,顾海艇,李际胜,牛凤鸣,袁博晖,张旭,张鹏,黄文,黄海,赵思萌,孟建君,赵婧,唐好林,侯吉,龚涛涛,王慧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