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修明专利>正文

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5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方,所述第一部件下端与第二部件上端柔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内安装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以调节第一部件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的摆角,使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下抵双肩的左右两个肩撑板及前面板,所述肩撑板一侧设有弧形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肩撑板一体成型形成C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套通过内嵌设调节部件推抬下颌托以辅助维持重症监护室病患呼吸畅通,且佩戴简便、省时省力,适用性高,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呼吸不畅而增加窒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
技术介绍
在外科对昏迷病人呼吸道管理中,尤其是对重症监护室昏迷而尚不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维持病人通畅的气道是保持病人正常通气和呼吸的前提,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头部后仰,并托起下颌,尽可能的开放气道。然而,现有维护病人气道畅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1)、开放气道需要人工托着下颌,劳动强度较大;加压通气时需要两名医生共同操作配合,浪费劳动力。(2)、采用的固定式颈托,只能固定颈部作用,而无托起下颌作用,其操作不可调节,舒适性差。(3)、若维护病人气道畅通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病人因呼吸供气不足而窒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用于辅助重症监护室昏迷病患呼吸畅通,使佩戴简便可调节,降低医护劳动力,有效降低病患呼吸不畅而增加窒息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方,所述第一部件下端与所述第二部件上端柔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内安装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以调节所述第一部件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的摆角,使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下抵双肩的左右两个肩撑板及前面板,所述肩撑板一侧设有弧形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肩撑板一体成型形成C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位于前面板上方设有弧形下颌托板以及位于每一肩撑板上方设有颌角板,所述下颌托板与左右两个颌角板采用成型工艺连体制成。优选地,所述下颌托板顶端内侧裹靠于病患的下颏窝部位,所述下颌托板顶端外侧抬托于病患的下颌部位。优选地,所述下颌托板的上端面与左右两个颌角板的上端面均铺设有软质硅胶。优选地,所述肩撑板位于抵靠肩骨的端面为拱弧形面,该拱弧形面贴付有胶垫。优选地,所述肩撑板侧面和前面板侧面均设有若干镂孔以通风散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部件上的锁紧部件,所述锁紧部件用于连接左右肩撑板以维持该护套稳定不松动。优选地,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连接带和卡块,所述肩撑板一端面上设有卡块,所述肩撑板另一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带一端,所述连接带另一端可拆卸卡扣插接于所述卡块内。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结构相同的第二调节件,位于每一所述肩撑板的前内部安装有竖向第一调节件,以及后内部安装有竖向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上端延设至所述第一部件以支撑病患的下颌角部位,所述第二调节件上端延设至所述第一部件的后端部以调节第一部件摆角。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件或第二调节件均由固定条、支撑杆和调节螺母组成,所述固定条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固定条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齿条,所述调节螺母一端插入通孔与齿条相啮合,以调节所述支撑杆上下升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用于辅助重症监护室昏迷病患呼吸畅通,通过在护套内嵌设调节部件,对病患的呼吸通气姿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用用户的下颌部位,护套佩戴简便、省时省力,适用性高,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呼吸不畅而增加窒息的风险。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调节下颌托护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调节下颌托护套调节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调节下颌托护套肩撑板端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可调节下颌托护套病患头部部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部件;11、下颌托板;111、下颏窝部位;112、下颌部位;12、颌角板;121、下颌角部位;2、第二部件;21、前面板;22、肩撑板;221、拱弧形面;3、调节部件;31、第一调节件;311、固定条;312、支撑杆;313、调节螺母;314、通孔;315、齿条;316、通槽;32、第二调节件;4、镂孔;5、锁紧部件;501、卡块;502、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参考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和调节部件3,所述第一部件1位于所述第二部件2上方,所述第一部件1下端与所述第二部件2上端柔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内安装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3,以调节所述第一部件1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的摆角,使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下抵双肩的左右两个肩撑板22及前面板21,所述肩撑板22一侧设有弧形前面板21,所述前面板21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肩撑板22一体成型形成C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护套主要由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和调节部件3组成,第二部件2的前面板21和左右两个肩撑板22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形成前部为前面板21及左右两侧为肩撑板22的“C型”结构,该“C型”结构符合人体颈部轮廓形状,有助于裹实保护病患颈部。第一部件1下端与第二部件2上端柔性连接,第一部件1相对于第二部件2可活动摆角,摆动角度由安装在第二部件2内的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3进行调整,调节部件3具有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使第一部件1摆角调整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从而确保重症监护室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呼吸通畅,有效降低病患呼吸不畅而增加窒息的风险,具有极大意义。当然“C型”结构的开口可向外掰开一定角度(用力适度),以便开口处套入病患颈部。重症监护(IntensiveCare)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护套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方,所述第一部件下端与所述第二部件上端柔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内安装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以调节所述第一部件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的摆角,使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n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下抵双肩的左右两个肩撑板及前面板,所述肩撑板一侧设有弧形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肩撑板一体成型形成C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方,所述第一部件下端与所述第二部件上端柔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内安装可有竖向升降的调节部件,以调节所述第一部件作用于病患下颌骨骼的摆角,使病患头部后仰而呼吸通畅;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下抵双肩的左右两个肩撑板及前面板,所述肩撑板一侧设有弧形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肩撑板一体成型形成C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位于前面板上方设有弧形下颌托板以及位于每一肩撑板上方设有颌角板,所述下颌托板与左右两个颌角板采用成型工艺连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板顶端内侧裹靠于病患的下颏窝部位,所述下颌托板顶端外侧抬托于病患的下颌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托板的上端面与左右两个颌角板的上端面均铺设有软质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病患呼吸道通畅的可调节下颌托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撑板位于抵靠肩骨的端面为拱弧形面,该拱弧形面贴付有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病患呼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修明陈俊喜何桂录郭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修明陈俊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