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用夹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0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材料用夹芯,包括外框,外框为矩形框,且在其一侧固定有外芯板,在外框的另一侧固定有内芯板,在外框内部外芯板和内芯板之间依次固定有第一结构层、第一防潮层、中间板、第二防潮层和第二结构层,外框的内底部开设有中空腔,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防潮调整机构分别与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配合完成外框内部防潮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夹芯板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防潮层,防潮层能最大限度的隔离潮气,提高了夹芯板的防潮性能,而且在外框的内底面上设置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能收集由于夹芯板外侧和内侧温差形成的冷凝水,将冷凝水集中,便于统一排出处理,便捷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材料用夹芯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夹芯
,具体涉及建筑材料用夹芯。
技术介绍
建筑夹芯板广泛用作如工厂、仓库或组装式建筑等的各种建筑物的内外装饰材料或隔断材料,通常与金属板配合使用,夹芯板固定在两块金属板内侧,起到隔音隔热防潮的作用。但是夹芯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过程中外墙与内墙温差的原因,在其内部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不能及时排除会影响夹芯板使用寿命,将夹芯板底部敞开又会影响夹芯板的自身强度,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建筑材料用夹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材料用夹芯,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为矩形框,且在其一侧固定有外芯板,在所述外框的另一侧固定有内芯板,在所述外框内部外芯板和内芯板之间依次固定有第一结构层、第一防潮层、中间板、第二防潮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外框的内底部开设有中空腔,所述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所述防潮调整机构的底部抵在所述外框的内底面上,所述防潮调整机构分别与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配合完成外框内部防潮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防潮调整机构包括顶板、连接板、滑块,所述顶板的顶面抵在第一防潮层或第二防潮层的底部,所述顶板的底面倾斜的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滑动连接在外框的中空腔的内底面上。优选的,所述中空腔的内底面上与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滑槽,所述滑槽两个设置为一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优选的,所述中空腔内滑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开设在每组滑槽相邻的半段处,且在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滑块在滑槽的连通孔区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低弹性塑料板。优选的,所述外芯板和内芯板均由OSB板制成,且所述外芯板的面积大小与外框的外侧面积相同,所述内芯板的面积与外框的内侧面积相同,所述外芯板与内芯板均通过螺钉与外框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由真空竹纤维板制成,且在真空竹纤维板的两侧面均涂有防水胶。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均由玻璃棉制成,且所述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的底端与外框的内底面不接触。优选的,所述中间板为两侧面分别涂有防水沥青层的实木板,且在中间板的底端处开设有连通栅栏,在所述连通栅栏的作用下将第一防潮层和第二防潮层底端空间连通。优选的,所述外芯板和内芯板的外侧面均涂有防火涂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夹芯板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防潮层,防潮层能最大限度的隔离潮气,提高了夹芯板的防潮性能,而且在外框的内底面上设置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能收集由于夹芯板外侧和内侧温差形成的冷凝水,将冷凝水集中,便于统一排出处理,便捷实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两个防潮层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当夹芯板内侧防潮层水分含量过大时,防潮层自身微膨胀,使得防潮调整机构下压,带动滑块向外侧移动,使得连通孔打开,将冷凝水排出,冷凝水完全排出后,夹芯板内部干燥后,防潮层回收,带动滑块复位,使得夹芯板底部的中空腔关闭,避免发生底部回潮现象,也能提高夹芯板的强度,经济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防潮调整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外框内底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框;11-中空腔;12-连通孔;13-滑槽;2-外芯板;3-内芯板;4-第一结构层;5-第一防潮层;6-中间板;7-第二防潮层;8-第二结构层;9-防潮调整机构;91-顶板;92-连接板;93-滑块;94-铰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材料用夹芯,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为矩形框,且在其一侧固定有外芯板2,在所述外框1的另一侧固定有内芯板3,所述外芯板2和内芯板3均由OSB板制成,且所述外芯板2的面积大小与外框1的外侧面积相同,所述内芯板3的面积与外框1的内侧面积相同,所述外芯板2与内芯板3均通过螺钉与外框1之间固定连接,在外芯板2和内芯板3的作用下是的建筑内芯的整体强度提高,便于提高建筑内芯的工作耐受强度。所述外芯板2和内芯板3的外侧面均涂有防火涂层,在防火涂层的作用下提高了夹芯的防火性能。在所述外框1内部外芯板2和内芯板3之间依次固定有第一结构层4、第一防潮层5、中间板6、第二防潮层7和第二结构层8;所述第一结构层4和第二结构层8均由真空竹纤维板制成,且在真空竹纤维板的两侧面均涂有防水胶,真空竹纤维板能提高夹芯整体的强度,且能达到部分隔音防水的性能。所述中间板6为两侧面分别涂有防水沥青层的实木板,实木板能保证整个夹芯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小,不变形的性能,便于夹芯的安装使用。且在中间板6的底端处开设有连通栅栏61,在所述连通栅栏61的作用下将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底端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均由玻璃棉制成,且所述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的底端与外框1的内底面不接触,所述外框1的内底部开设有中空腔11,玻璃棉吸水性差,容易使得冷凝水自然掉落,便于在中空腔11内将冷凝水集中收集。而且玻璃棉吸水后自身发生微膨胀现象,使得防潮调整机构9下压,能带动防潮调整机构9自身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9,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的底部抵在所述外框1的内底面上,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分别与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配合完成外框1内部防潮的作用。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包括顶板91、连接板92、滑块93,所述顶板91的顶面抵在第一防潮层5或第二防潮层7的底部,且在第一防潮层5下方的顶板91不与第一结构层4和中间板6接触,在第二防潮层7下方的顶板91不与中间板6和第二结构层8接触,能便于与顶板91的上下微调整作用。所述顶板91的底面倾斜的固定有两个连接板92,连接板92为低弹性塑料板,在顶板91下压时,连接板92向两侧张开,所述连接板92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座94转动连接有滑块93,能带动滑块93移动,所述滑块9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外框1的中空腔11的内底面上。所述中空腔11的内底面上与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滑槽13,所述滑槽13两个设置为一组,所述滑块93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所述中空腔11内滑槽13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连通孔12,所述连通孔12开设在每组滑槽13相邻的半段处,且在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滑块93在滑槽13的连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材料用夹芯,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为矩形框,且在其一侧固定有外芯板(2),在所述外框(1)的另一侧固定有内芯板(3),在所述外框(1)内部外芯板(2)和内芯板(3)之间依次固定有第一结构层(4)、第一防潮层(5)、中间板(6)、第二防潮层(7)和第二结构层(8);/n所述外框(1)的内底部开设有中空腔(11),所述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9),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的底部抵在所述外框(1)的内底面上,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分别与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配合完成外框(1)内部防潮的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材料用夹芯,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为矩形框,且在其一侧固定有外芯板(2),在所述外框(1)的另一侧固定有内芯板(3),在所述外框(1)内部外芯板(2)和内芯板(3)之间依次固定有第一结构层(4)、第一防潮层(5)、中间板(6)、第二防潮层(7)和第二结构层(8);
所述外框(1)的内底部开设有中空腔(11),所述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潮调整机构(9),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的底部抵在所述外框(1)的内底面上,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分别与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配合完成外框(1)内部防潮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用夹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调整机构(9)包括顶板(91)、连接板(92)、滑块(93),所述顶板(91)的顶面抵在第一防潮层(5)或第二防潮层(7)的底部,所述顶板(91)的底面倾斜的固定有两个连接板(92),所述连接板(92)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座(94)转动连接有滑块(93),所述滑块(9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外框(1)的中空腔(11)的内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材料用夹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11)的内底面上与第一防潮层(5)和第二防潮层(7)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滑槽(13),所述滑槽(13)两个设置为一组,所述滑块(93)滑动连接在滑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材料用夹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11)内滑槽(13)的内底面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