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38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连有橡胶管,橡胶管连通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通有软管,软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软管与第三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橡胶管和第一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所述引流瓶包括本体,本体内部与橡胶管连通,本体顶部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吊带,连接支架侧方设有弹性帽,弹性帽与本体内部连通,本体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侧壁设有刻度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合,连通引流瓶和软管,插拔方便,且连接处结构稳定不易脱落,第三接头设有塔型接口,塔型接口依次设有不同直径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直径的引流管。操作简单,适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开胸手术后,由于器官切除后胸腔残留巨大的空腔,胸腔内压力增加,为了重建胸腔内的负压环境,需要在开胸手术后通过呼吸、咳嗽排气等方式使得胸腔内形成负压,恢复术前胸腔内负压状态,促进余肺复张。目前,临床上胸腔积血、积液、积气患者要用胸腔引流装置利用引流瓶内负压引出血、液、气,以达到消灭死腔、减张排气、缓解痛苦的目的,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引流瓶多为塑料软体,与软管之间连接困难,稳定性不牢靠,且引流瓶内负压状态和胸腔积液不好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连有橡胶管,橡胶管连通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通有软管,软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软管与第三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橡胶管和第一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所述引流瓶包括本体,本体内部与橡胶管连通,本体顶部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吊带,连接支架侧方设有弹性帽,弹性帽与本体内部连通,本体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侧壁设有刻度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连有橡胶管,橡胶管连通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连通有软管,软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软管与第三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橡胶管和第一接头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所述引流瓶包括本体,本体内部与橡胶管连通,本体顶部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吊带,连接支架侧方设有弹性帽,弹性帽与本体内部连通,本体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侧壁设有刻度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设有出液接口,出液接口与橡胶管连通,支撑板上方设有外螺旋管,外螺旋管上设有外螺纹,外螺旋管内设有导向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内螺旋管,内螺旋管上方设有进液接口,进液接口与软管连通,且内螺旋管内设有与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内螺旋管内设有导向管。进一步的,所述内螺旋管内径与外螺旋管外径相等,导向管外径与导向槽内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接头包括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与软管连通,软管接口的一端设有不同直径的塔型接口,塔型接口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14mm、12mm、10mm、8mm、6mm、4mm,尺寸大小分别标记在对应接口外侧,塔型接口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插入胸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合,连通引流瓶和软管,第一接头设有导向槽和外螺旋管,第二接头设有导向管和内螺旋管,插拔方便,且连接处结构稳定不易脱落。2、本技术通过第三接头连通引流管,第三接头设有塔型接口,塔型接口依次设有不同直径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直径的引流管。3、本技术设有弹性帽可以实时监测引流瓶内负压状态,同时引流瓶设有刻度,可以实时监测引出胸腔积液的容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接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引流瓶1连有橡胶管2,橡胶管2连通有第一接头3,第一接头3连接有第二接头4,第二接头4连通有软管5,软管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6,软管5与第三接头6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7,橡胶管2和第一接头3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8,第一固定夹7和第二固定夹8使各个接头和管道之间的连接稳定,不宜脱落。所述引流瓶1包括本体11,本体11内部与橡胶管2连通,本体11顶部设有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上设有吊带9,连接支架12侧方设有弹性帽13,弹性帽13与本体11内部连通,本体11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11侧壁设有刻度线14。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接头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板31下方设有出液接口32,出液接口32与橡胶管2连通,支撑板31上方设有外螺旋管33,外螺旋管33上设有外螺纹34,外螺旋管33内设有导向槽35。所述第二接头4包括内螺旋管41,内螺旋管41上方设有进液接口42,进液接口42与软管5连通,内螺旋管41内径与外螺旋管33外径相等,且内螺旋管41内设有与外螺纹34啮合的内螺纹,内螺旋管41内设有导向管43,导向管43外径与导向槽35内径相等,使用时,将导向管43插入导向槽35,然后旋紧内螺旋管41与外螺旋管3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接头6包括软管接口61,软管接口61与软管5连通,软管接口61的一端设有不同直径的塔型接口62,塔型接口62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14mm、12mm、10mm、8mm、6mm、4mm,尺寸大小分别标记在对应接口外侧,塔型接口62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插入胸腔,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切口大小使用不同直径的引流管。工作原理:使用时,医务人员根据切口大小使用不同直径的引流管,然后将引流管连接第三接头6,第三接头6设有塔型接口62,可以连接不同直径的引流管,无需多次更换接头,第三接头6软管接口61与软管5连通,软管5通过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配合与橡胶管2连通,橡胶管2连通引流瓶1内部,引流瓶1的本体11为透明材料且侧壁设有刻度线14,可以实时观察引出的胸腔积液容积,本体11内部连通弹性帽13,当本体11内部负压消失或减小,弹性帽13会弹起,当弹性帽13完全弹起时,本体11内部负压完全消失。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连有橡胶管(2),橡胶管(2)连通有第一接头(3),第一接头(3)连接有第二接头(4),第二接头(4)连通有软管(5),软管(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6),软管(5)与第三接头(6)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7),橡胶管(2)和第一接头(3)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8);/n所述引流瓶(1)包括本体(11),本体(11)内部与橡胶管(2)连通,本体(11)顶部设有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上设有吊带(9),连接支架(12)侧方设有弹性帽(13),弹性帽(13)与本体(11)内部连通,本体(11)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11)侧壁设有刻度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连有橡胶管(2),橡胶管(2)连通有第一接头(3),第一接头(3)连接有第二接头(4),第二接头(4)连通有软管(5),软管(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接头(6),软管(5)与第三接头(6)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夹(7),橡胶管(2)和第一接头(3)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夹(8);
所述引流瓶(1)包括本体(11),本体(11)内部与橡胶管(2)连通,本体(11)顶部设有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上设有吊带(9),连接支架(12)侧方设有弹性帽(13),弹性帽(13)与本体(11)内部连通,本体(11)侧壁为透明材料,且本体(11)侧壁设有刻度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板(31)下方设有出液接口(32),出液接口(32)与橡胶管(2)连通,支撑板(31)上方设有外螺旋管(33),外螺旋管(33)上设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高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