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27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3
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腿部不能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影响针灸效果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设有托板,底座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每个让位槽内均设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两个V形且开口相对的摆杆,两个摆杆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压板,两个摆杆中部分别经销轴与底座铰接连接,让位槽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推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经连杆与支撑板铰接连接,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摆杆滑动连接,滑槽底部设有卡扣,支撑板斜侧开设有可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针灸固定
,特别是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风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是腿部活动不便,针灸治疗对于患者腿部康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在针灸时,患者的腿部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与位置,一般是医护人员辅助固定患者的腿部,由于针灸时间过长,患者很难长时间控制自己腿部的位置,腿部乱动会影响针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腿部不能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影响针灸效果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设有托板,底座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每个让位槽内均设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两个V形且开口相对的摆杆,两个摆杆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压板,两个摆杆中部分别经销轴与底座铰接连接,让位槽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推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经连杆与支撑板铰接连接,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摆杆滑动连接,滑槽底部设有卡扣,支撑板斜侧开设有可与卡扣配合的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摆杆的上端随着支撑板在患肢重力作用下的向下移动而产生相对摆动,从而实现对患肢的压紧,操作简单,患者无需他人配合即可完成对腿部的固定,患肢在针灸过程中保持固定姿势提高针灸效果,拉动拉柄可解除卡扣对支撑板的限位,支撑板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并带动两个弧形压板解除对患肢的固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去掉夹持结构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中去掉夹持结构和支撑板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去掉夹持结构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7是本技术图6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槽2,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端设有托板4,底座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5,每个让位槽5内均设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两个V形且开口相对的摆杆6,两个摆杆6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压板7,两个摆杆6中部分别经销轴与底座1铰接连接,让位槽5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8,推杆8靠近支撑板3的一端经连杆9与支撑板3铰接连接,推杆8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与摆杆6滑动连接,滑槽2底部设有卡扣10,支撑板3斜侧开设有可与卡扣10配合的卡槽11。为了使推杆8在移动时仍能够保持左右方向,所述的让位槽5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前后方向的连接板12,推杆8贯穿对应侧的连接板12。为了使推杆8与摆杆6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的摆杆6靠近推杆8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4,推杆8与导向块14铰接连接。为了使支撑板3能够自动向上复位,所述的支撑板3下端经多个弹簧与滑槽2底部连接。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卡扣10为倒山字型,卡扣10左右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弹性片15,弹性片15下端与滑槽2底部不接触。为了解除卡扣10对支撑板3的限位,所述的滑槽2底部设有两个支座,卡扣10位于两个支座之间,两个支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16,转轴16与支座之间设有卷簧17,转轴16贯穿卡扣10,卡扣10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侧经第一连接绳18与左侧的弹性片15连接,绕线轮下侧经第二连接绳19与右侧的弹性片15连接,转轴16上缠绕有拉绳20,拉绳20自由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拉柄。为了避免支撑板3对拉绳20产生阻碍,所述的支撑板3下侧开设有两个左右贯通的缺口,卡槽11位于两个缺口之间且互相连通。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肢放置在托板4上,支撑板3在患肢重力作用下在滑槽2内向下滑动并压缩弹簧,两个连杆9随着支撑板3向下移动并推动对应的推杆8向外滑动,推杆8经导向块14推动摆杆6的下端向外摆动,使得两个摆杆6的上端产生相对摆动,当支撑板3向下移动至卡槽11的下侧挤压弹性片15变形后卡扣10卡在卡槽11内时,两个弧形压板7将患肢压紧,对患肢起到固定的作用,医护人员可对患肢进行针灸,直至整个针灸过程结束,患肢保持固定的姿势,有效避免患肢乱动影响针灸效果;针灸结束后,向外侧拉动拉柄,拉柄经拉绳20带动转轴16顺时针转动,卷簧17蓄力,第一连接绳18拉动左侧的弹性片15向右移动并产生变形,第二连接绳19拉动右侧的弹性片15向左移动并产生变形,当弹性片15变形至其上侧的凸起与卡槽11脱离接触时,支撑板3在弹簧的作用下经托板4带动患肢向上移动;松开拉柄,转轴16在卷簧17的作用下反转使得两个弹性片15及拉绳20均恢复原状;在支撑板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两个连杆9经推杆8拉动两个摆杆6的下端产生相对摆动,使得两个摆杆6的上端产生相背摆动,两个弧形压板7不再加压患肢,从而实现在支撑板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两个弧形压板7松开患肢,解除对患肢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摆杆的上端随着支撑板在患肢重力作用下的向下移动而产生相对摆动,从而实现对患肢的压紧,操作简单,患者无需他人配合即可完成对腿部的固定,患肢在针灸过程中保持固定姿势提高针灸效果,拉动拉柄可解除卡扣对支撑板的限位,支撑板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并带动两个弧形压板解除对患肢的固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槽(2),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端设有托板(4),底座(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5),每个让位槽(5)内均设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两个V形且开口相对的摆杆(6),两个摆杆(6)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压板(7),两个摆杆(6)中部分别经销轴与底座(1)铰接连接,让位槽(5)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8),推杆(8)靠近支撑板(3)的一端经连杆(9)与支撑板(3)铰接连接,推杆(8)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与摆杆(6)滑动连接,滑槽(2)底部设有卡扣(10),支撑板(3)斜侧开设有可与卡扣(10)配合的卡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槽(2),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端设有托板(4),底座(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5),每个让位槽(5)内均设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两个V形且开口相对的摆杆(6),两个摆杆(6)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弧形压板(7),两个摆杆(6)中部分别经销轴与底座(1)铰接连接,让位槽(5)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8),推杆(8)靠近支撑板(3)的一端经连杆(9)与支撑板(3)铰接连接,推杆(8)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与摆杆(6)滑动连接,滑槽(2)底部设有卡扣(10),支撑板(3)斜侧开设有可与卡扣(10)配合的卡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槽(5)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前后方向的连接板(12),推杆(8)贯穿对应侧的连接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6)靠近推杆(8)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4),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向黎吕晓瑞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