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家城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25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既卫生又省时,还干爽的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包括有底板、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切割机构、晾晒机构、传送机构和收集框,底板中下部设有第二工作台,底板左侧顶部设有第一工作台,底板与第一工作台之间设有切割机构,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和底板右侧之间设有传送机构,底板右顶部前侧设有晾晒机构,底板右前侧设有收集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晾晒机构,使得宽粉被切割后不会由于表面太湿而造成宽粉黏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宽粉切条装置是需要人工来切割的,市面上的机器只是能做宽粉条,但是做好的宽粉完全需要人工在机器出粉口位置,等待粉条出来,再对粉条进行切割,像这样子,完全就没有实现一种省时的效果,人们制造机器就是为了解放双手并且推进时代技术的进步,像这样子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解放双手,而且人工对宽粉进行切割的工具是人们平常经常使用的剪刀,用剪刀来充当切割粉条的工具,那么宽粉的安全卫生就没有保障,毕竟餐饮,卫生是前提,还有就是像这种机器,宽粉刚制作好就必须马上对宽粉进行切割,这样刚制作好的宽粉就会比较湿,会造成宽粉黏连。因此,综上所述,需研发一种既省时又干净卫生,并且干爽的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们在进行宽粉条切割时造成的不卫生,并且费时,还黏连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既卫生又省时,还干爽的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包括有:底板和第一工作台,底板一侧顶部设有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底板中部设有第二工作台;切割机构,底板与第一工作台之间设有切割机构;晾晒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晾晒机构;传送机构,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和底板一侧之间设有传送机构;收集框,底板一侧设有收集框。作为优选,切割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工作台一侧设有电机;第一转杆,电机一侧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滑块,第一转杆一侧设有第一滑块;固定块,第一工作台一侧设有两个固定块;第二转杆,固定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一侧开有滑槽,第一滑块与滑槽滑动式连接;第二滑块,第二转杆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一支撑杆,底板中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滑块上部滑动式连接;切割刀,第二滑块一端设有切割刀。作为优选,传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工作台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转轴,第一固定柱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传送组,第一转轴一侧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传送组;第二固定柱,底板一侧中间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柱;第三转轴,第二固定柱顶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直齿轮,第三转轴一侧连接有直齿轮;轴承柱,底板一侧中间设有轴承柱,轴承柱位于第二固定柱一侧;第二转轴,轴承柱顶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锥齿轮组,第二转轴一侧与第一转轴一侧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却齿轮,第二转轴一侧连接有却齿轮,却齿轮与直齿轮啮合;第二支撑杆,底板中间一侧均对称设有四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一侧位于收集框一侧;第四转轴,第二支撑杆两侧顶部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传送带,第四转轴之间连接有传送带;第二传送组,第四转轴一侧前后均连接有第二传送组;第三传送组,第四转轴一侧与第三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三传送组。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晾晒机构,晾晒机构包括有:固定杆,第二支撑杆一侧均设有固定杆;第五转轴,固定杆一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轴;滚轮,第五转轴中间连接有滚轮;连杆,滚轮两侧均匀对称设有4对连杆;晾晒杆,连杆顶部设有晾晒杆;第四传送组,第五转轴一侧与第二转轴一侧之间连接有第四传送组。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收集框,收集框的形状为长方体。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切割刀,切割刀的材质为不锈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晾晒机构,使得宽粉被切割后不会由于表面太湿而造成宽粉黏连;并且因为设有切割机构,使得人们可以解放自己的双手,不需要等在机器口前切割宽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传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晾晒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底板,2_第一工作台,3_第二工作台,4_切割机构,41_电机,42_第一转杆,43_第一滑块,44_固定块,45_第二转杆,46_第一支撑杆,47_第二滑块,48_切割刀,5_传送机构,51_第一固定柱,52_第一转轴,53_第一传送组,54_第二转轴,541_轴承柱,55_锥齿轮组,56_却齿轮,57_第三转轴,571_第二固定柱,58_直齿轮,59_第二传送组,510_第三传送组,511_第四转轴,512_第二支撑杆,513_传送带,6_晾晒机构,61_固定杆,62_第五转轴,63_第四传送组,64_滚轮,65_连杆,66_晾晒杆,7_收集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工作台2、第二工作台3、切割机构4、晾晒机构6、传送机构5和收集框7,底板1中下部设有第二工作台3,底板1左侧顶部设有第一工作台2,底板1与第一工作台2之间设有切割机构4,第一工作台2与第二工作台3和底板1右侧之间设有传送机构5,底板1右顶部前侧设有晾晒机构6,底板1右前侧设有收集框7。当人们需要将宽粉切条时,先将粉条放在传送机构5后部,启动切割机构4部件,传送机构5将粉条传送到切割机构4,切割机构4对粉条进行切条处理,切完后的宽粉条掉落在晾晒机构6上,晾晒机构6对其进行晾晒,防止粉条过湿造成宽粉黏连在一起,晾晒后的宽粉条再从晾晒机构6上落进收集框7,关闭切割机构4部件。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5所示,切割机构4包括有电机41、第一转杆42、第一滑块43、固定块44、第二转杆45、第一支撑杆46、第二滑块47和切割刀48,第一工作台2右后侧设有电机41,电机41前侧连接有第一转杆42,第一转杆42右前侧设有第一滑块43,第一工作台2左前侧设有两个固定块44,固定块44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45,第二转杆45左侧开有滑槽,第一滑块43与滑槽滑动式连接,第二转杆45右端连接有第二滑块47,底板1中部前侧设有第一支撑杆46,第一支撑杆46与第二滑块47上部滑动式连接,第二滑块47底端设有切割刀48。当人们需要将宽粉切条时,先将粉条放在传送机构5后部,启动电机41,电机41旋转带动第一转杆4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3在第二转杆45的滑槽内进行左右滑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杆45上下转动,第二转杆45再带动第二滑块47上下滑动进而使得切割刀48对宽粉进行切割,宽粉切完,切完后的宽粉条掉落在晾晒机构6上,晾晒机构6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底板(1)和第一工作台(2),底板(1)一侧顶部设有第一工作台(2);/n第二工作台(3),底板(1)中部设有第二工作台(3);/n切割机构(4),底板(1)与第一工作台(2)之间设有切割机构(4);/n晾晒机构(6),底板(1)顶部一侧设有晾晒机构(6);/n传送机构(5),第一工作台(2)与第二工作台(3)和底板(1)一侧之间设有传送机构(5);/n收集框(7),底板(1)一侧设有收集框(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底板(1)和第一工作台(2),底板(1)一侧顶部设有第一工作台(2);
第二工作台(3),底板(1)中部设有第二工作台(3);
切割机构(4),底板(1)与第一工作台(2)之间设有切割机构(4);
晾晒机构(6),底板(1)顶部一侧设有晾晒机构(6);
传送机构(5),第一工作台(2)与第二工作台(3)和底板(1)一侧之间设有传送机构(5);
收集框(7),底板(1)一侧设有收集框(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其特征是,切割机构(4)包括有:
电机(41),第一工作台(2)一侧设有电机(41);
第一转杆(42),电机(41)一侧连接有第一转杆(42);
第一滑块(43),第一转杆(42)一侧设有第一滑块(43);
固定块(44),第一工作台(2)一侧设有两个固定块(44);
第二转杆(45),固定块(44)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45),第二转杆(45)一侧开有滑槽,第一滑块(43)与滑槽滑动式连接;
第二滑块(47),第二转杆(45)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47);
第一支撑杆(46),底板(1)中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46),第一支撑杆(46)与第二滑块(47)上部滑动式连接;
切割刀(48),第二滑块(47)一端设有切割刀(4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宽粉切条晾晒装置,其特征是,传送机构(5)包括有:
第一固定柱(51),第二工作台(3)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1);
第一转轴(52),第一固定柱(51)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52);
第一传送组(53),第一转轴(52)一侧与电机(41)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传送组(53);
第二固定柱(571),底板(1)一侧中间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柱(571);
第三转轴(57),第二固定柱(571)顶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家城
申请(专利权)人:丁家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