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尿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1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尿垫,包括面层、芯体以及底层,所述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热风布、中层热风布以及下层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大于所述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以在所述面层中形成若干漏斗状下液通道,所述上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小于所述中层热风布和/或所述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面层采用三层复合的柔软蓬松热风无纺布,中层热风布的孔隙大于和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能够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漏斗”型下液通道,有利于液体接触到面层时的快速下渗,且上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小于中层热风布的空隙,对“漏斗”型通道的形成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尿垫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隔尿垫。
技术介绍
一次性隔尿垫(以下简称隔尿垫)是一种用于隔离尿液等污物,以保证褥子或床垫等不被尿液等污物浸湿的垫子。现有的隔尿垫一般整体产品结构是平面的垫子,采用纺粘无纺布或单层热风无纺布作为面层,芯体部分采用湿强纸包裹木浆和SAP,底层采用透气PE膜,而在使用场景方面一般是婴童在家休息、睡眠时平铺在床上以防褥子或床垫等被尿液等污物浸湿。现有隔尿垫常出现以下问题:1、纺粘面层较薄,手感较差,在使用纺粘面层时容易造成使用面粗糙的情况,使用感受较差;2、单层热风面层手感柔软,但是热风布的纤维间孔隙较大,容易储存较多的液体使其不能下渗芯体中,所以热风面层的隔尿垫一般回渗量会较大,隔尿垫表面使用后会有潮感,不干爽;3、常规隔尿垫的芯体结构为三层结构:湿强纸-木浆、SAP高分子-湿强纸,其中木浆作为主要的吸收体,结构较松散,吸收水分后容易起坨,且木浆吸收液体后储存液体的能力较差,在受到外力挤压时水分很容易从木浆中脱离反渗到隔尿垫表面,造成隔尿垫的不干爽;4、木浆和SAP高分子混合后木浆堆叠得较紧密,SAP高分子在木浆中的膨胀空间很小,SAP吸收液体时会膨胀至原体积的数倍,木浆会抑制了SAP高分子的吸水膨胀能力;5、隔尿垫芯体中的湿强纸导流能力一般,在可能出现瞬间流量较大的液体下流时,隔尿垫迅速导流扩散的能力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尿垫,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br>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隔尿垫,包括面层、芯体以及底层,所述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热风布、中层热风布以及下层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大于所述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以在所述面层中形成若干漏斗状下液通道,所述上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小于所述中层热风布和/或所述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以及所述下层热风布均经过亲水处理。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以及所述下层热风布的克重在10-15gsm之间。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热风布采用1.2dtex细旦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采用粗旦热风布,所述下层热风布采用1.5dtex细旦热风布。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体包括高吸水树脂、用于包覆所述高吸水树脂的热风无纺布以及于外部包覆所述热风无纺布和所述高吸水树脂的水刺无纺布,所述热风无纺布形成中空的液体扩散空间,所述高吸水树脂位于所述液体扩散空间中。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体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槽,相邻的所述导流槽之间的热风无纺布形成中空的所述液体扩散空间。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通过热压的方式加工而成。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热风无纺布中纤维的方向一致。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层采用PE流延膜材料制成。作为所述的隔尿垫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层采用克重为12-16gsm的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面层采用三层复合的柔软蓬松热风无纺布,中层热风布的孔隙大于和下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能够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漏斗”型下液通道,有利于液体接触到面层时的快速下渗,且上层热风布的布面孔隙小于中层热风布的空隙,对“漏斗”型通道的形成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热风无纺布的孔隙率、柔软性和液体下渗速度都要优于纺粘无纺布,基布疏松的空隙有助于液体吸收扩散的同时提高了产品使用的舒适性。2、芯体层部分,采用由水刺无纺布和热风无纺布包裹SAP高分子组成的中空芯体结构。水刺无纺布作为包裹层,包裹热风布和高吸水树脂(SPA高分子),保证高吸水树脂(SPA高分子)颗粒不容易外漏。且水刺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导液扩散性,能够使面层下渗的液体快速均匀扩散至整个隔尿垫的表面,进而快速渗透到芯体中,达到促进液体扩散吸收的作用。由水刺无纺布包裹着的热风布的纤维方向与隔尿垫上的导流槽方向一致,使热风无纺布形成中空空间。导流槽有利于液体的纵向扩散,达到导流作用。中空空间一方面有利于导流凹槽的形成,另一方面,形成的空隙给位于热风无纺布中空空隙中的高吸水树脂(SPA高分子)的吸水膨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3、底层部分,采用PE流延膜,能很好地防漏隔湿,防止排泄物弄脏床单被褥等。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隔尿垫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芯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热风无纺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热风无纺布局部结构俯视图。图中:100、面层;110、上层热风布;120、中层热风布;130、下层热风布;200、芯体;210、高吸水树脂;220、热风无纺布;230、水刺无纺布;240、导流槽;250、液体扩散空间;300、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尿垫,包括面层100、芯体200以及底层300,所述面层1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热风布110、中层热风布120以及下层热风布130,所述中层热风布120的布面孔隙大于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布面孔隙,以在所述面层100中形成若干漏斗状下液通道,所述上层热风布110的布面孔隙小于所述中层热风布120和/或所述下层热风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尿垫,包括面层(100)、芯体(200)以及底层(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热风布(110)、中层热风布(120)以及下层热风布(130),所述中层热风布(120)的布面孔隙大于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布面孔隙,以在所述面层(100)中形成若干漏斗状下液通道,所述上层热风布(110)的布面孔隙小于所述中层热风布(120)和/或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布面孔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尿垫,包括面层(100)、芯体(200)以及底层(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0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热风布(110)、中层热风布(120)以及下层热风布(130),所述中层热风布(120)的布面孔隙大于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布面孔隙,以在所述面层(100)中形成若干漏斗状下液通道,所述上层热风布(110)的布面孔隙小于所述中层热风布(120)和/或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布面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热风布(110)、所述中层热风布(120)以及所述下层热风布(130)均经过亲水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热风布(110)、所述中层热风布(120)以及所述下层热风布(130)的克重在10-15gs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热风布(110)采用1.2dtex细旦热风布,所述中层热风布(120)采用粗旦热风布,所述下层热风布(130)采用1.5dtex细旦热风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尿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琪盛英吴剑龙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纽因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