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10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1
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解决了现在小儿在进行手术时,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四肢及腹部固定,但没有很好的固定机构,且无法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节使用的问题,其包括衬布、上肢固定带、横向粘贴带、竖向粘贴带和海绵,所述衬布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肢固定带,衬布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肢固定带,衬布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腹部约束带,上肢固定带和下肢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公贴,上肢固定带和下肢固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母贴,衬布一侧的腹部约束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公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患者在进行头颅手术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固定,且可根据患者身高对衬布进行长度调节,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约束带,具体为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
技术介绍
小儿患者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善,不能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易引起坠床、液体、导管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现在小儿在进行手术时,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四肢及腹部固定,但没有很好的固定机构,且无法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节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小儿在进行手术时,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四肢及腹部固定,但没有很好的固定机构,且无法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节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衬布、上肢固定带、下肢固定带、腹部约束带、第一魔术贴公贴、第一魔术贴母贴、第二魔术贴公贴、第二魔术贴母贴、横向粘贴带、竖向粘贴带和海绵,所述衬布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肢固定带,衬布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肢固定带,衬布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腹部约束带,上肢固定带和下肢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公贴,上肢固定带和下肢固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母贴,衬布一侧的腹部约束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公贴,衬布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衬布后端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粘贴带,横向粘贴带两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竖向粘贴带。优选的,所述衬布的中部填充有海绵。优选的,所述第一魔术贴公贴的长度大于第一魔术贴公贴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二魔术贴母贴的长度大于第二魔术贴公贴的长度。优选的,所述上肢固定带、下肢固定带和腹部约束带的宽度至少为八厘米。优选的,所述横向粘贴带的长度大于两个竖向粘贴带之间的长度。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衬布放置在床架上,患者躺在衬布上,上肢固定带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上肢固定带一端的第一魔术贴公贴粘合在第一魔术贴母贴上,即可完成上肢的固定,下肢固定带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下肢固定带一端的第一魔术贴公贴粘合在第一魔术贴母贴上,即可完成下肢的固定,腹部约束带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固定患者的四肢,腹部约束带一端的第二魔术贴公贴粘合在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上的第二魔术贴母贴上,即可完成腹部的固定,设置的海绵可防压疮,当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时,将衬布上的横向粘贴带粘合在相应的竖向粘贴带上,即可调节衬布的长度,调节长度后,使用一个上肢固定带进行固定,适用性强,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患者在进行头颅手术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固定,且可根据患者身高对衬布进行长度调节,适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衬布剖视图;图中标号:1、衬布;2、上肢固定带;3、下肢固定带;4、腹部约束带;5、第一魔术贴公贴;6、第一魔术贴母贴;7、第二魔术贴公贴;8、第二魔术贴母贴;9、横向粘贴带;10、竖向粘贴带;11、海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3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包括衬布1、上肢固定带2、下肢固定带3、腹部约束带4、第一魔术贴公贴5、第一魔术贴母贴6、第二魔术贴公贴7、第二魔术贴母贴8、横向粘贴带9、竖向粘贴带10和海绵11,衬布1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肢固定带2,衬布1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肢固定带3,衬布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腹部约束带4,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公贴5,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母贴6,衬布1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公贴7,衬布1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8,衬布1后端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粘贴带9,横向粘贴带9两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竖向粘贴带10。衬布1的中部填充有海绵11。第一魔术贴公贴5的长度大于第一魔术贴公贴5的长度,便于配合使用。第二魔术贴母贴8的长度大于第二魔术贴公贴7的长度,便于配合使用。上肢固定带2、下肢固定带3和腹部约束带4的宽度至少为八厘米,提高与肢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舒适性。横向粘贴带9的长度大于两个竖向粘贴带10之间的长度,便于配合使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衬布1放置在床架上,患者躺在衬布1上,上肢固定带2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上肢固定带2一端的第一魔术贴公贴5粘合在第一魔术贴母贴6上,即可完成上肢的固定,下肢固定带3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下肢固定带3一端的第一魔术贴公贴5粘合在第一魔术贴母贴6上,即可完成下肢的固定,腹部约束带4从床板的一侧下穿过床棱(床框)然后到床上,固定患者的四肢,腹部约束带4一端的第二魔术贴公贴7粘合在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上的第二魔术贴母贴8上,即可完成腹部的固定,设置的海绵11可防压疮,当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时,将衬布1上的横向粘贴带9粘合在相应的竖向粘贴带10上,即可调节衬布1的长度,调节长度后,使用一个上肢固定带2进行固定,适用性强。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患者在进行头颅手术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固定,且可根据患者身高对衬布1进行长度调节,适用性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包括衬布(1)、上肢固定带(2)、下肢固定带(3)、腹部约束带(4)、第一魔术贴公贴(5)、第一魔术贴母贴(6)、第二魔术贴公贴(7)、第二魔术贴母贴(8)、横向粘贴带(9)、竖向粘贴带(10)和海绵(1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布(1)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肢固定带(2),衬布(1)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肢固定带(3),衬布(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腹部约束带(4),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公贴(5),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母贴(6),衬布(1)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公贴(7),衬布(1)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8),衬布(1)后端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粘贴带(9),横向粘贴带(9)两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竖向粘贴带(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儿体位约束带,包括衬布(1)、上肢固定带(2)、下肢固定带(3)、腹部约束带(4)、第一魔术贴公贴(5)、第一魔术贴母贴(6)、第二魔术贴公贴(7)、第二魔术贴母贴(8)、横向粘贴带(9)、竖向粘贴带(10)和海绵(1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布(1)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肢固定带(2),衬布(1)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肢固定带(3),衬布(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腹部约束带(4),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公贴(5),上肢固定带(2)和下肢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母贴(6),衬布(1)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公贴(7),衬布(1)另一侧的腹部约束带(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母贴(8),衬布(1)后端的中部设置有横向粘贴带(9),横向粘贴带(9)两端的一侧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建捧刘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