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1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塑料套、中心设置穿孔的板体、设置在穿孔上的内环,所述塑料套由多层塑料套袋组成,外层塑料套袋的内表面与内层塑料套袋外表面粘结,各个塑料套袋的底面形成尖角凸起,且尖角凸起的长度为1‑5cm,相邻两个塑料套袋底面的距离为2‑5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术中方便快速的将被污染的把手套塑料套袋分离出来,使把手套始终保持干净无污染,避免医务人员多次更换手术灯把手套的步骤,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
技术介绍
手术灯主要用于照明外科手术中手术部位,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调节手术灯至不同的高度和位置、调整手术灯的照射角度,有时还需要多个手术灯同时照射。手术灯中心向下延伸有把手,医务人员通过该把手调节手术灯的位置和角度。以往通常采用清洗消毒的方式避免手术灯把手的污染,然而手术灯把手的位置导致其消毒操作麻烦,且消毒过程耗时。通过设置手术灯把手套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脏污与手术灯把手接触,防止把手被污染,如专利申请号2017207757399,公开用于手术灯的把手套。然而在手术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手术灯进行多次调节,这就要医务人员多次更换手术灯把手套,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包括塑料套3、中心设置穿孔的板体4、设置在穿孔上的内环5,所述塑料套3由多层塑料套袋组成,外层塑料套袋的内表面与内层塑料套袋外表面粘结,各个塑料套袋的底面形成尖角凸起6,且尖角凸起6的长度为1-5cm,相邻两个塑料套袋底面的距离为2-5cm。优选的,所述塑料套3由3-50层塑料套袋组成。优选的,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设置在较外层塑料套袋的套口上或套口附近。优选的,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共有2个,分别设置在塑料套袋同一水平面上相对称的两个点上。优选的,较内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设置在相邻的较外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塑料套3由六层塑料套袋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塑料套袋7、第二塑料套袋8、第三塑料套袋9、第四塑料套袋10、第五塑料套袋11、第六塑料套袋12,第一塑料套袋7的开口与板体4或内环5连接,第二塑料套袋8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一粘接点13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三塑料套袋9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粘接点14与第二塑料套袋8的外表面粘结,第四塑料套袋10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三粘接点15与第三塑料套袋9的外表面粘结,第五塑料套袋11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四粘接点16与第四塑料套袋10的外表面粘结,第六塑料套袋12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五粘接点17与第五塑料套袋11的外表面粘结,且粘接点的粘结力从第一到第五依次降低。优选的,较内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设置在相邻的较外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塑料套3由六层塑料套袋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塑料套袋7、第二塑料套袋8、第三塑料套袋9、第四塑料套袋10、第五塑料套袋11、第六塑料套袋12,第一塑料套袋7的开口与板体4或内环5连接,第二塑料套袋8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一粘接点13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三塑料套袋9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粘接点14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四塑料套袋10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三粘接点15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五塑料套袋11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四粘接点16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六塑料套袋12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五粘接点17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多层塑料套袋的把手套,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拉扯最外层的塑料套袋的尖角凸起,将最外层的塑料套袋与把手套分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每次通过把手调节手术灯后,通过拉扯尖角凸起将最外层的塑料套袋扯下,内层的塑料套袋依然保持干净无污染。本技术可在术中方便快速的将被污染的把手套塑料套袋分离出来,使把手套始终保持干净无污染,避免医务人员多次更换手术灯把手套的步骤,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术灯把手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术灯把手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手指夹取把手套的尖角凸起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手术灯把手套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手术灯、2手术灯把手、3塑料套、4板体、5内环、6尖角凸起、7第一塑料套袋、8第二塑料套袋、9第三塑料套袋、10第四塑料套袋、11第五塑料套袋、12第六塑料套袋、13第一粘接点、14第二粘接点、15第三粘接点、16第四粘接点、17第五粘接点、18弹性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包括塑料套3、中心设置穿孔的板体4、设置在穿孔上的内环5,塑料套3由多层塑料套袋组成,最内层塑料套袋的套口与板体4或内环5固定连接,或者最内层塑料套袋的套口夹持在板体4的穿孔与内环5之间,当最内层塑料套袋套设在手术灯1的把手2上时,内环5通过其内表面向内延伸的弹性臂18夹持手术灯把手2,从而固定最内层塑料套袋。最内层塑料套袋、板体以及内环的结构现有文献已经公开,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塑料套袋的层数,优选所述塑料套3由3-50层塑料套袋组成,外层塑料套袋的内表面与内层塑料套袋的外表面粘结,各个塑料套袋的底面形成尖角凸起6,且尖角凸起6的长度为1-5cm,相邻两个塑料套袋底面的距离为2-5cm。优选的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设置在较外层塑料套袋的套口上或套口附近;更优的,每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共有2个,分别设置在塑料套袋同一水平面上相对称的两个点上,这样每个外层塑料套袋通过两个粘接点与内层粘结,使用时可方便的通过拉扯尖角凸起,将粘接点拉断,使外层塑料套袋与内层塑料套袋分离(如图3所示)。作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所述较内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设置在相邻的较外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的上方。如图2所示,所述塑料套3由六层塑料套袋套接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塑料套袋7、第二塑料套袋8、第三塑料套袋9、第四塑料套袋10、第五塑料套袋11、第六塑料套袋12,第一塑料套袋7的套口与板体4或内环5连接,或第一塑料套袋7的套口夹持在板体4的穿孔与内环5之间,第二塑料套袋8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一粘接点13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三塑料套袋9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粘接点14与第二塑料套袋8的外表面粘结,第四塑料套袋10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三粘接点15与第三塑料套袋9的外表面粘结,第五塑料套袋11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四粘接点16与第四塑料套袋10的外表面粘结,第六塑料套袋12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五粘接点17与第五塑料套袋11的外表面粘结,在竖直平面上,由上到下依次是第一粘接点13、第二粘接点14、第三粘接点15、第四粘接点16、第五粘接点17,且粘接点的粘结力从第一到第五依次降低。具体的,第一粘接点13的粘结力大于第二粘接点14,第二粘接点14的粘结力大于第三粘接点15,第三粘接点15的粘结力大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包括塑料套(3)、中心设置穿孔的板体(4)、设置在穿孔上的内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3)由多层塑料套袋组成,外层塑料套袋的内表面与内层塑料套袋外表面粘结,各个塑料套袋的底面形成尖角凸起(6),且尖角凸起(6)的长度为1-5cm,相邻两个塑料套袋底面的距离为2-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包括塑料套(3)、中心设置穿孔的板体(4)、设置在穿孔上的内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3)由多层塑料套袋组成,外层塑料套袋的内表面与内层塑料套袋外表面粘结,各个塑料套袋的底面形成尖角凸起(6),且尖角凸起(6)的长度为1-5cm,相邻两个塑料套袋底面的距离为2-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3)由3-50层塑料套袋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其特征在于,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设置在较外层塑料套袋的套口上或套口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其特征在于,两个塑料套袋之间的粘接点共有2个,分别设置在塑料套袋同一水平面上相对称的两个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其特征在于,较内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设置在相邻的较外层塑料套袋套口内表面的粘接点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手术灯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3)由六层塑料套袋组成,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塑料套袋(7)、第二塑料套袋(8)、第三塑料套袋(9)、第四塑料套袋(10)、第五塑料套袋(11)、第六塑料套袋(12),第一塑料套袋(7)的开口与板体(4)或内环(5)连接,第二塑料套袋(8)套口的内表面通过第一粘接点(13)与第一塑料套袋(7)的外表面粘结,第三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雅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