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性管及同步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0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性管及同步传动机构,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同步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动作件和挠性管,挠性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含至少两个刚性部和至少一个挠性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之间通过所述挠性部连接,所述挠性部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挠性管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实现转动中心线不重合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随着两个部件夹角变化进行实时变化;此外,挠性管还可以实现冷却介质循环功能,并具有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挠性管及同步传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挠性管及同步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两个部件之间的传动通常需要传动件,而根据两个部件的转动中心线的不同,需要改变传动件的结构。一般而言,两个转动中心线不同的部件之间的传动件结构较为复杂,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管,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实现转动中心线不重合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随着两个部件夹角变化进行实时变化。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同步传动机构,包含上述挠性管。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含至少两个刚性部和至少一个挠性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之间通过所述挠性部连接,所述挠性部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挠性部采用螺旋结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挠性管包括挠性绝缘层,所述挠性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挠性管还包括绝缘软管,所述绝缘软管位于所述管体的内部,所述绝缘软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绝缘软管和所述管体构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部和所述挠性部一体成型,所述挠性部采用切削加工的方式制成。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管体为金属管。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管体的截面为圆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动作件和上述的挠性管,所述挠性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动作件连接。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折叠旋钮,所述折叠旋钮与其中一个所述刚性部同轴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折叠旋钮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条形凹槽,所述多个条形凹槽沿所述折叠旋钮的周面均匀分布,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折叠旋钮的轴向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同步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动作件和挠性管,挠性管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实现转动中心线不重合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随着两个部件夹角变化进行实时变化;此外,挠性管还可以实现冷却介质循环功能,并具有导电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挠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标:10-同步传动机构;11-驱动件;12-动作件;13-挠性管;110-折叠旋钮;111-条形凹槽;130-管体;131-刚性部;132-挠性部;133-挠性绝缘层;134-绝缘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挠性管13,该挠性管13用于实现不同转动轴线不同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其中,挠性管13包括管体130,管体13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请参照图2所示,管体130包括至少两个刚性部131和至少一个挠性部132。刚性部131不可变形,挠性部132设置于转弯处,挠性部132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管体130采用圆形金属管,挠性部132采用螺旋切削加工的方式制成螺旋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挠性部132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外,挠性管13还包括挠性绝缘层133和绝缘软管134。挠性绝缘层133包覆于管体130的外表面,绝缘软管134位于管体130的内部,绝缘软管134的外表面与管体130的内表面存在间隙,挠性绝缘层133和绝缘软管134围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传动机构10。其中,同步传动机构10包括驱动件11、动作件12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挠性管13,挠性管13的一端与驱动件11连接且另一端与动作件12连接。具体的,请参照图4所示,驱动件11包括折叠旋钮110,折叠旋钮110与其中一个刚性部131同轴固定。折叠旋钮1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条形凹槽111,方便工作人员旋拧。多个条形凹槽111沿折叠旋钮110的周面均匀分布,条形凹槽111沿折叠旋钮110的轴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动作件12包括多根电极,同步传动机构10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电极可转动的穿设于固定块,折叠旋钮110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挠性管13带动电极旋转。电极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内管和外管共同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冷却介质循环通道连通,使得冷却液体能够经由挠性管13到达电极内部且将电极的热量排出。电极周边的电流密度远大于远处的密度,这就导致电极周边的组织会更加容易脱水干结,如果电极周边的组织过早脱水干结,则电流无法传输到更远的组织去,那么就无法对远处的组织止血,止血范围大大减小。而该止血装置的每根电极具有内部液体循环功能;当进水管接入冷却液体(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生理盐水),出水口与吸引设备连通,此时冷却液体可以流经整根电极的内部,从而带走电极的热量;电极的温度则不会过高(保持在25℃左右),所以电极周围的组织不会过早干结,不容易出现“粘刀现象”,此时电流可以传输出去,令远处的组织产热、脱水、止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13)包括管体(130),所述管体(130)包含至少两个刚性部(131)和至少一个挠性部(132),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131)之间通过所述挠性部(132)连接,所述挠性部(132)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13)包括管体(130),所述管体(130)包含至少两个刚性部(131)和至少一个挠性部(132),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131)之间通过所述挠性部(132)连接,所述挠性部(132)能够弯曲且传递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部(132)采用螺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13)包括挠性绝缘层(133),所述挠性绝缘层(133)包覆于所述管体(130)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管(13)还包括绝缘软管(134),所述绝缘软管(134)位于所述管体(130)的内部,所述绝缘软管(134)的外表面与所述管体(130)的内表面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绝缘软管(134)和所述管体(130)构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部(131)和所述挠性部(132)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兴义何朝东赵金堂龚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