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0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属于医疗领域,它包括用于向骨折块提供基准的复位校准平台,复位校准平台紧贴于桡骨小头水平设置,还包括用于使校准平台保持水平的髓外力线杆,和用于固定髓外力线杆的桡骨固定钳;髓外力线杆的其中一端可拆卸地固设于复位校准平台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设于桡骨固定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稳定,通过复位校准平台,向骨折块提供了修复时的基准,缩减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和出血,避免了反复的X线透视,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并且使用步骤简便、拆装便捷,适用于所有需要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骨折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领域,涉及一种校准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
技术介绍
桡骨小头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7%~19%,全身骨折的1.7%~5.4%。研究证实桡骨小头是传导上肢负荷、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因此,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中,精准复位骨折,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创伤性或退行性关节炎的发生,是保证桡骨小头骨折术后远期效果的关键。目前,为了使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中关节面能够恢复平整,临床上主要通过术中肉眼观察结合X线透视来评价关节面复位情况。术中肉眼观察本身主观性较大,容易产生误差。X线透视相对客观,但由于其操作过程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实时观察。目前仅仅能够在术中进行肉眼观察,再进行X线透视来评价关节面复位情况。肉眼观察复位的不精确性,导致术中需要反复调整复位,进而反复X线透视,不仅过程繁琐、增加了病人的创伤和出血,而且显著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更快更好更精准地复位桡骨小头关节面骨折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它包括用于向骨折块提供基准的复位校准平台,还包括用于使校准平台保持水平的髓外力线杆,和用于固定髓外力线杆的桡骨固定钳;所述复位校准平台紧贴于桡骨小头水平设置;所述髓外力线杆的其中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复位校准平台上,另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桡骨固定钳上;所述桡骨固定钳包括用于夹紧桡骨的夹紧端和手持端,所述夹紧端的端部为与桡骨形状相匹配的弧形。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所述复位校准平台上设有贯穿平台的螺纹通孔,所述桡骨固定钳上设有贯穿桡骨固定钳的螺纹通孔,所述髓外力线杆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与螺纹通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所述复位校准平台上设有用于辅助关节面恢复平整的刻度。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所述手持端设有用于使桡骨固定钳保持夹紧状态的锁紧装置。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桡骨固定钳与复位校准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复位校准平台上的螺纹通孔和桡骨固定钳上的螺纹通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髓外力线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复位校准平台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手持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手持部,所述锁紧装置为设置于两手持部之间的卡齿;所述卡齿包括固设于其中一个手持部的固定齿条,还包括用于与固定齿条咬合的、活动连接于另一个手持部的活动齿条,还包括可拆卸套接于两个齿条的咬合处、用于保持两个齿条之间咬合状态的固定环。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手持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手持部,所述锁紧装置为设置于两手持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其中一端固设于其中一个手持部上,另一端固设于另一个手持部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紧贴于桡骨小头的复位校准平台向骨折块提供基准,通过贯穿于复位校准平台的髓外力线杆使复位校准平台保持水平,并通过夹紧于桡骨上的桡骨固定钳提供髓外力线杆另一端的支撑,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稳定,通过水平设置的复位校准平台,向骨折块提供了修复时的基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肉眼观察的主观性带来的需要反复调整的缺陷,简化了手术过程,缩减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和出血,避免了反复的X线透视,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2)本技术整体可分为复位校准平台、髓外力线杆、桡骨固定钳三大模块,模块之间能够拆装,并且步骤简便、拆装便捷,便于实际操作使用,能够有效缩减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复位校准平台能够360°旋转,便于安装和实时调整方位;(3)本技术的复位校准平台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能够避免由于复位校准平台的设置带来的视线遮挡,在手术过程中从任意角度皆可观察到骨折块和桡骨小头的位置关系,保证了手术的效果;并在平台上设有刻度,能够通过刻度观察并计算骨折块拼合后的尺寸,帮助医生辅助判断骨折块的拼合位置是否正确;(4)本技术基于复位校准平台向骨折块提供基准的原理,实现了关节面恢复的平整性,本技术中公开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恢复桡骨小头关节面的平整,对于其他需要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骨折同样适用;将固定钳夹紧端的尺寸改变,并通过需要改变复位校准平台的大小和髓外力线杆的大小,即可使本技术适用于其他需要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骨折修复。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稳定,通过复位校准平台,向骨折块提供了修复时的基准,缩减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和出血,避免了反复的X线透视,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射线暴露风险,并且使用步骤简便、拆装便捷,适用于所有需要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骨折修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复位校准平台1设置数字12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锁紧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复位校准平台,11-刻度,12-数字,13-凸出部,2-髓外力线杆,3-桡骨固定钳,31-夹紧端,32-手持端,4-锁紧装置,41-固定齿条,42-活动齿条,43-固定环,5-骨折块,6-桡骨小头,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本技术说明书附图的图1和图5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的内容的限制。实施例1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本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为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包括用于向骨折块5提供基准的复位校准平台1,还包括用于使复位校准平台1保持水平的髓外力线杆2,和用于固定髓外力线杆2的桡骨固定钳3。复位校准平台1为矩形帕姆板,也可为由亚克力、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板。复位校准平台1的透明特性使得手术过程中从任意角度皆可观察到骨折块5和桡骨小头6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位校准平台1在使用时紧贴于桡骨小头6,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复位校准平台1上设有用于辅助关节面恢复平整的刻度11,能够通过刻度11观察、计算骨折块拼合后的尺寸,帮助辅助判断骨折块5的拼合位置是否正确,也可根据需要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向骨折块提供基准的复位校准平台,还包括用于使复位校准平台保持水平的髓外力线杆,和用于固定髓外力线杆的桡骨固定钳;/n所述复位校准平台紧贴于桡骨小头水平设置;/n所述髓外力线杆的其中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复位校准平台上,另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桡骨固定钳上;/n所述桡骨固定钳包括用于夹紧桡骨的夹紧端和手持端,所述夹紧端的端部为与桡骨形状相匹配的弧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向骨折块提供基准的复位校准平台,还包括用于使复位校准平台保持水平的髓外力线杆,和用于固定髓外力线杆的桡骨固定钳;
所述复位校准平台紧贴于桡骨小头水平设置;
所述髓外力线杆的其中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复位校准平台上,另一个端部可拆卸地固设于桡骨固定钳上;
所述桡骨固定钳包括用于夹紧桡骨的夹紧端和手持端,所述夹紧端的端部为与桡骨形状相匹配的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校准平台上设有贯穿平台的螺纹通孔,所述桡骨固定钳上设有贯穿桡骨固定钳的螺纹通孔,所述髓外力线杆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与螺纹通孔相匹配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桡骨小头关节面复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桡骨固定钳与复位校准平台平行设置,所述复位校准平台上的螺纹通孔和桡骨固定钳上的螺纹通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髓外力线杆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涛步建立钱宇航王亚军韩二明尹豫周勇车建伟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