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68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沙发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其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本申请的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在躺姿状态时,腿部承托架翘得更高,背部承托架更贴近地面,为人的整个身体提供完美的贴合和支撑,将人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沙发架的各个部分,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同时,本申请的背部伸缩组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
本技术涉及沙发骨架
,尤其是指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动沙发作为一种生活享受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中,相对于传统的沙发而言,电动沙发由于其独具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传统的电动沙发在躺姿状态时不能完全处于零重力状态,即腿部承托架翘得不高,背部贴着地面不够近,不能让人进一步地放松休息。同时,传统的电动沙发架的背部伸缩组件结构复杂,制造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该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在躺姿状态时,腿部承托架翘得更高,背部承托架更贴近地面,为人的整个身体提供完美的贴合和支撑,将人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沙发架的各个部分,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同时,本申请的背部伸缩组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的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其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和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用于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所述联动组件分别与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及背部伸缩组件铰接;所述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联动组件,背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承托架铰接于连接板;背部承托架与背部第一连接杆的铰接处、背部承托架与连接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第四联动杆、第五联动杆、第六联动杆、第七联动杆、第一联动板及第二联动板;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一端,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三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杆的中部,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联动杆的一端,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五联动杆的一端,第五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伸缩组件,第四联动杆的中部铰接于连接板,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中部,第六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七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二联动板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六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第七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背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第二联动板与第一联动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杆为直杆,且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的末端以支撑连接板的一端翘高,连接板的另一端贴近地面;翘高的连接板的一端连带腿部伸缩组件和腿部承托架翘高,贴近地面的连接板的一端连带背部伸缩组件和背部承托架贴近地面。进一步地,所述腿部伸缩组件包括腿部第一连接杆、腿部第二连接杆、腿部第三连接杆、腿部第四连接杆、腿部第五连接杆及腿部第六连接杆;腿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贯穿连接板的一端,腿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腿部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腿部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承托架,腿部第五连接杆的中部铰接于腿部第四连接杆的中部,第五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腿部第三连接杆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卡勾部,第一卡勾部用于抵触腿部第二连接杆以对腿部第二连接杆限位。进一步地,所述背部第一连接杆为直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板设置有第二卡勾部,第一联动板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用于抵触第二卡勾部以对第二联动板限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的过程中,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传动杆转动和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转动的传动杆带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同时移动的传动杆带动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移动的连接板带动折叠伸缩机构整体地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使背部与墙形成一定的距离,为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做准备,同时,移动的连接板驱动联动组件沿着与连接板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让联动组件的各个联动杆相互伸展开,但此时的联动组件并不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背部承托架保持着座姿时的姿态。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从座姿变换成休闲姿后,驱动装置停止工作。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换成躺姿的过程中,驱动装置继续工作,驱动装置只驱动传动杆向远离墙的方向移动,不驱动传动杆转动,腿部承托架保持伸展的状态。移动的传动杆带动连接板继续移动,移动的连接板经由联动组件驱动背部第一连接杆转动,转动的背部第一连接杆驱动背部承托架转动,同时,转动的背部承托架沿着与连接板的铰接点转动,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从休闲姿变成躺姿后,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本申请的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在躺姿状态时,腿部承托架翘得更高,背部承托架更贴近地面,为人的整个身体提供完美的贴合和支撑,将人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沙发架的各个部分,让人享受到零重力的状态,便于人体进一步放松休息。同时,本申请的背部伸缩组件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座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休闲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躺姿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架1;传动杆2;驱动装置3;折叠伸缩机构4;连接板41;腿部伸缩组件42;腿部第一连接杆421;第一卡勾部4211;腿部第二连接杆422;腿部第三连接杆423;腿部第四连接杆424;腿部第五连接杆425;腿部第六连接杆426;腿部承托架43;联动组件44;第一联动杆441;第二联动杆442;第三联动杆443;第四联动杆444;第五联动杆445;第六联动杆446;第七联动杆447;第一联动板448;限位凸块4481;第二联动板449;第二卡勾部4491;背部伸缩组件45;背部第一连接杆451;背部承托架4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部平躺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n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和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用于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所述联动组件分别与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及背部伸缩组件铰接;/n所述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联动组件,背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承托架铰接于连接板;背部承托架与背部第一连接杆的铰接处、背部承托架与连接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传动杆、驱动装置及两个折叠伸缩机构;驱动装置连接于底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传动杆;两个折叠伸缩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并对称设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传动杆转动和/或移动以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伸展或收缩;
所述折叠伸缩机构包括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腿部承托架、联动组件、背部伸缩组件及背部承托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折叠伸缩机构的连接板;传动杆用于驱动腿部伸缩组件转动和连接板移动,转动的腿部伸缩组件用于驱动腿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移动的连接板用于驱动联动组件转动,转动的联动组件用于驱动背部伸缩组件转动以使背部承托架伸展或收缩;所述联动组件分别与连接板、腿部伸缩组件及背部伸缩组件铰接;
所述背部伸缩组件包括背部第一连接杆,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联动组件,背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背部承托架,背部承托架铰接于连接板;背部承托架与背部第一连接杆的铰接处、背部承托架与连接板的铰接处互相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部平躺式折叠沙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第四联动杆、第五联动杆、第六联动杆、第七联动杆、第一联动板及第二联动板;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一端,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三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杆的中部,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联动杆的一端,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五联动杆的一端,第五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腿部伸缩组件,第四联动杆的中部铰接于连接板,第六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联动杆的中部,第六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七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底架,第七联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背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第二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坚辉丁先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捷科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