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电专利>正文

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66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包括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其中,所述进气腔和进液腔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和进液腔对称设置在引流腔的上方,所述引流腔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设置在中部;所述负压固定腔设置在引流腔的下方,负压固定腔中具有真空管道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吸附口朝负压固定腔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所述吸附芽部用于提高吸附口的吸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流管
,具体涉及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
技术介绍
医用引流管一般用于外科手术,通过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和液体等导引至体外,具有防止手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目前医院中使用的引流管为单层结构的软管体,并在管体中设置多个通孔,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这些引流管插入人体内进行引流。由于如果过量的炎症介质集聚伤口的周围,则不利伤口愈合,所以冲洗不仅可预防感染而且能稀释炎症介质促进伤口愈合。公告号为CN20734201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包括主管、紧贴所述主管设置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贴设于所述主管旁侧的用于将所述引流管固定在组织上的真空吸附管,所述真空吸附管的插入人体内的管口为封闭管口;所述真空吸附管与组织接触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外界与所述真空吸附管的管腔的吸附孔。申请人研究后发现,针对上述持续精确冲洗型防堵塞的引流管,其存在如下的不足:1.现有产品的吸附孔需要持续的负压实现吸附,当吸附的过程中吸力出现波动时,吸附孔与人体之间的吸附连接容易松脱,进而影响引流管的正常引流,严重影响引流管的使用稳定性。2.现有产品在吸附后,整体受力不均匀,当使用在弯曲度较大的部位,使得整体折弯严重时,引流管容易出现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产品容易松脱和断裂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松脱和断裂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包括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其中,所述进气腔和进液腔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和进液腔对称设置在引流腔的上方,所述引流腔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设置在中部;所述负压固定腔设置在引流腔的下方,负压固定腔中具有真空管道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吸附口朝负压固定腔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所述吸附芽部用于提高吸附口的吸附能力。优选地,所述吸附口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结构。优选地,若干所述吸附口等距地分布在所述负压固定腔中。优选地,若干所述吸附口之间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宽度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吸附口的宽度范围为0.3~3mm。优选地,所述吸附芽部朝内的尖端部位设置圆角。优选地,所述圆角的半径为0.04mm。优选地,所述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共同成型于一管体内。优选地,所述管体由橡胶、硅胶、硅橡胶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管体由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吸附口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吸附芽部,使得吸附口在吸附人体表面后,吸附芽部能进一步地进行吸附,从而避免在负压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吸附口与人体表面出现松脱,从而能显著地提高引流管的工作稳定性,提高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且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使得吸附口之间的受力分布更为合理,引流管的整体受力更为均匀,大大降低引流管中部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风险。3.本专利技术通过脉冲负压进行吸附,脉冲的负压配合吸附芽部,能主动促进人体内的血液运行,从而有效地增加人体的血供,以提高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腔;2-负压固定腔、21-真空管道、22-吸附口、221-吸附芽部;3-进气腔;4-进液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中,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等用语,仅为了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有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的优选结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具体为引流管中,进入人体内,并附着在人体组织上的治疗段部分,用于实现对人体内通过负压进行吸附和并进行相应的引流工作,本专利技术的端部分依次连接引流管的连接段和体外段。本专利技术通过脉冲负压进行吸附,摒弃了现有引流管通过缝线和夹持的固定方式,使得引流管的连接和拆卸更为容易,此外,脉冲负压的脉冲周期能起到促进所吸附部位的血液流动,以增加引流部位的血供的效果,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包括引流腔1、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其中,所述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3和进液腔4对称设置在引流腔1的上方,所述引流腔1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2、进气腔3和进液腔4设置在中部,所述负压固定腔2设置在引流腔1的下方。优选地,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大小相同,直径范围为0.5mm~1mm。作为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进气腔3和进液腔4的直径大小为0.8mm。负压固定腔2中具有真空管道21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22,所述吸附口22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2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吸附口22朝负压固定腔2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221,吸附芽部221用于进一步地吸附人体组织以使吸附口22的吸附连接更为稳固。具体地,真空管道21的直径大小为0.6mm。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在吸附口22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吸附芽部221,使得吸附口22能在吸合人体组织后进一步进行吸附,进而使吸附口22与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n其中,所述进气腔和进液腔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和进液腔对称设置在引流腔的上方,所述引流腔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设置在中部;/n所述负压固定腔设置在引流腔的下方,负压固定腔中具有真空管道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n所述吸附口朝负压固定腔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所述吸附芽部用于提高吸附口的吸附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腔、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
其中,所述进气腔和进液腔的横截面呈圆形,进气腔和进液腔对称设置在引流腔的上方,所述引流腔避让所述负压固定腔、进气腔和进液腔设置在中部;
所述负压固定腔设置在引流腔的下方,负压固定腔中具有真空管道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吸附口,所述吸附口的开口大小从负压固定腔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所述吸附口朝负压固定腔的下表面开口设置,在开口处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朝内平行延伸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吸附芽部,所述吸附芽部用于提高吸附口的吸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口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吸附口等距地分布在所述负压固定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式气压驱动固定引流管,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吸附口之间的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电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