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44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所述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部,所述搅拌加热罐上还连接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设置搅拌加热罐对芦荟汁进行加热,降低芦荟汁的粘度,有利于芦荟汁后续的过滤;所述第一搅拌器有利于芦荟汁的快速升温,避免加热时间过长,使芦荟汁的营养流失,影响芦荟果汁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饮料生产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芦荟为百合目、百合科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油葱、洋芦荟、翠叶芦荟、美国芦荟等,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应用于食品中主要被制作成饮料、果冻、酸奶、罐头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现有芦荟汁的生产是将经过破碎后的芦荟汁过滤后直接和白砂糖、果葡糖浆、柠檬酸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混合调配成果汁,之后和纯水一起混合罐装到饮料瓶中,但是芦荟汁的粘度较高,这就容易出现过滤效率低下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旨在解决粘度过高的芦荟汁经过过滤时,容易堵塞滤孔,进而导致过滤效率低下,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所述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部,所述搅拌加热罐上还连接有蒸汽管的进气口,所述蒸汽管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出气口与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搅碎机构包括搅碎罐、转向相反的两个搅碎组件、驱动所述搅碎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搅碎罐下方的集液罐;所述搅碎罐的底部与集液罐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液罐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搅碎机构出料口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上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上设有检测管。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顶部开口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罐体的顶部连固接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配料罐和灭菌罐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罐、与过滤罐顶部可拆卸连接的盖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过滤罐内部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过滤罐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三过滤网的边沿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罐卡接;所述第三过滤网上还设有提手。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和灭菌罐之间还设有均质机;所述均质机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均质机包括若干个与进液口连通的泵腔体,分别与泵腔体连通的高压均质阀、低压均质阀;所述泵腔体内设有锥阀组件、压盖密封组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均质机的上方设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进口端与第二过滤机构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口端与均质机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均质机的出液口上设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上设三通阀,所述回液管的出口端分别与储液罐、灭菌罐连接。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中,所述配料罐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配料进口;所述配料罐的顶部设有第四驱动电机,配料罐内设有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的顶部与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通过设置搅拌加热罐对芦荟汁进行加热,降低芦荟汁的粘度,有利于芦荟汁后续的过滤;所述第一搅拌器有利于芦荟汁的快速升温,避免加热时间过长,使芦荟汁的营养流失,影响芦荟果汁的口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芦荟汁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D部放大图。附图中:1-搅碎机构、11-搅碎罐、12-第二驱动电机、13-集液罐、14-第一过滤网、15-转轴、16-刀片、17-第一阀门、18-检测口、19-检测管、20-上盖、2-搅拌加热罐、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搅拌器、23-蒸汽管、24-连接轴、25-搅拌桨叶、3-第一过滤机构、31-罐体、32-第二过滤网、33-托盘、34-第三驱动电机、35-主动轮、36-传动轴、37-从动轮、38-同步带、4-配料罐、41-配料进口、42-第四驱动电机、43-第二搅拌器、5-第二过滤机构、51-过滤罐、52-盖体、53-第三过滤网、54-卡箍、55-进液泵、56-凸起、57-提手、6-均质机、61-进液口、62-出液口、63-泵腔体、64-高压均质阀、65-低压均质阀、66-压力传感器、67-储液罐、68-回液管、69-三通阀、7-灭菌罐、71-第五驱动电机、8-管道、9-进料口、10-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5中小箭头所指为所述芦荟汁生产装置工作时芦荟汁的流动方向;图1中大箭头的指向为从上游到下游。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通过管道8依次连接的搅碎机构1、搅拌加热罐2、第一过滤机构3、配料罐4和灭菌罐7;所述搅碎机构1、搅拌加热罐2、第一过滤机构3、配料罐4和灭菌罐7上分别设有进料口9和出料口10;所述搅拌加热罐2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器22,所述第一搅拌器22设置在所述搅拌加热罐2的内部,所述搅拌加热罐2上还连接有蒸汽管23,所述蒸汽管23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出气口与所述搅拌加热罐2的内腔连通。去皮后的芦荟经过搅碎机构1搅碎出汁,芦荟汁进入搅拌加热罐2内,通过外部的蒸汽发生装置产生蒸汽,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不作限定,只要能产生蒸汽的设备均可使用。产生的蒸汽经过蒸汽管23输送至搅拌加热罐2中,对搅拌加热罐2内的芦荟汁进行加热,降低芦荟汁的粘度,所述第一搅拌器22有助于将芦荟汁快速升温,避免加热时间过长,使芦荟汁的营养流失,影响成品的口感。粘度降低后的芦荟汁有利于经过第一过滤机构3的过滤,以除去较大颗粒的芦荟、未除净的芦荟皮等杂质;芦荟汁再在配料罐4中添加糖、柠檬酸等原料调配成果汁浓缩液,再经过灭菌罐7的高温高压灭菌制得成品。具体的,所述第一搅拌器22包括朝下设置的连接轴24,设置在连接轴24周向上的若干个搅拌桨叶25。进一步的,所述搅碎机构1包括搅碎罐11、转向相反的两个搅碎组件、驱动所述搅碎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12、设置在搅碎罐11下方的集液罐13;所述搅碎罐11的底部与集液罐13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液罐13内设有第一过滤网14。具体的,所述搅碎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周向上分别设有若干组刀片16,所述转轴15与第二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所述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部,所述搅拌加热罐上还连接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出气口与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所述搅碎机构、搅拌加热罐、第一过滤机构、配料罐和灭菌罐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加热罐的顶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部,所述搅拌加热罐上还连接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出气口与所述搅拌加热罐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碎机构包括搅碎罐、转向相反的两个搅碎组件、驱动所述搅碎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搅碎罐下方的集液罐;所述搅碎罐的底部与集液罐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液罐内设有第一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碎机构出料口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上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上设有检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顶部开口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罐体的顶部连固接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罐和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健桥芦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