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用除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39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猪舍用除蚊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底座上有电机盖,电机输出端有灯管,灯管与电机盖之间有轴承一,灯管下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灭蚊电网,灯管中部有支撑板,支撑板与灯管之间设置有轴承二,支撑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与支撑板之间有两个螺旋形固定隔档,灯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灯管上部外侧面与扇形板下表面设置有一个螺旋形转动隔档,扇形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转筒下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收集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通过对蚊子的吸引并将蚊子进行电击致死,实现物理除蚊,并且不会有死去的蚊子散落至猪舍内,采用物理除蚊的方法可以避免传统的药物除蚊导致死去的蚊子被猪误食对猪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猪舍用除蚊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牲畜饲养设备
,特别涉及猪舍用除蚊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集约化养殖猪,需要用到大规模的猪舍,全部统一管理,猪舍内驱蚊虫是农场主较为头疼的事情,由于大规模猪舍不是全封闭状态,且猪舍内长期潮湿,易滋生蚊虫,猪舍内蚊虫泛滥。使用药物灭蚊,蚊子的尸体会在猪舍内到处都是极易使猪误食,影响猪的健康;使用电蚊拍灭蚊容易使蚊子在电蚊拍附近落的到处都是,不适合放在猪舍内,也会导致猪误食;放在猪舍外又不能达到很好的灭虫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专利技术了能够放置在猪舍内的猪舍用除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猪舍用除蚊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猪舍用除蚊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底座上设置有电机盖,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灯管,灯管贯穿电机盖,灯管与电机盖之间设置有轴承一,灯管下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灭蚊电网,灯管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灯管之间设置有轴承二,支撑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内侧面与支撑板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螺旋形固定隔档,灯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灯管上部外侧面与扇形板下表面设置有一个螺旋形转动隔档,扇形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转筒下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收集筒。进一步对,所述的转筒上部开设有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盖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为圆环形,电机盖下部连接在底座的外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筒与转筒、底座之间为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隔档与固定隔档旋向相反,转动隔档与固定隔档上都开设有条孔,转动隔档与固定隔档之间可交叉转动,转动隔档外侧边与转筒内侧面为间隙配合,固定隔档内侧边与灯管外侧面为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筒位于弧形挡板内,且两者为间隙配合可相对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条形槽位于固定隔板内侧底部。本技术使用时,转筒为透明材质,将该装置通电放在猪舍内安全位置,打开开关,电机、灯管内的灯、灭蚊电网启动,由于蚊子具有趋光性,灯管发出的光吸引蚊子,蚊子从转筒上的通孔以及转筒上方进入至转筒内,电机缓慢转动,电机带动灯管转动,灯管带动扇形板、转动隔档转动,扇形板带动弧形挡板进行转动,转动隔档与弧形挡板同步缓慢转动,直至扇形板将两个固定隔档之间的区域进行覆盖,此时两个固定隔档之间的区域封闭,蚊子位于弧形挡板、固定挡板、转动挡板、扇形板之间的封闭区域,蚊子无法向外跑出,转动挡板继续转动,封闭区域变小,蚊子只能从支撑板上的条形槽向下移动至转筒下部,灯管带动灭蚊电网转动,灭蚊电网将进入至转筒下部的蚊子进行电击,电击后的蚊子落入至收集筒底部;电击持续转动,可继续将另一半固定隔档区域内的蚊子进行封闭驱赶至转筒下部,并进行电击,此时另外一部分区域开放,蚊子可通过通孔以及转筒上方进入转筒上部区域,当需要对蚊子进行清理时可以关闭开关,将收集筒旋转取下进行清理。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实现对蚊子的吸引并将蚊子进行电击致死,实现物理除蚊,并且不会有死去的蚊子散落至猪舍内,采用物理除蚊的方法可以避免传统的药物除蚊导致死去的蚊子被猪误食对猪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的转筒与弧形挡板剖视图。图5为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收集筒、3.转筒、4.开关、5.扇形板、6.弧形挡板、7.灭蚊电网、8.电机、9.电机盖、10.通孔、11.灯管、12.固定隔档、13.转动隔档、14.支撑板、15.条形槽、16.轴承二、17.轴承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猪舍用除蚊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电机8,电机8优选为塞雷42HS08步进电机,底座1上设置有电机盖9,电机盖9上部为圆锥形,下部为圆环形,电机盖9下部连接在底座1的外侧面。电机8输出端设置有灯管11,灯管11贯穿电机盖9,灯管11与电机盖9之间设置有轴承一17,灯管11下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灭蚊电网7,灯管11中部设置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15,条形槽15位于固定隔档12内侧底部。支撑板14与灯管11之间设置有轴承二16,支撑板14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筒3,转筒3上部开设有多个通孔10。转筒3内侧面与支撑板14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螺旋形固定隔档12,灯管11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5,灯管11上部外侧面与扇形板5下表面设置有一个螺旋形转动隔档13,转动隔档13与固定隔档12旋向相反,转动隔档13与固定隔档12上都开设有条孔,转动隔档13与固定隔档12之间可交叉转动,转动隔档13外侧边与转筒3内侧面为间隙配合,固定隔档12内侧边与灯管11外侧面为间隙配合。扇形板5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6,转筒3位于弧形挡板6内,且两者为间隙配合可相对转动。转筒3下部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收集筒2,收集筒2与转筒3、底座1之间为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向电机8、灭蚊电网7、灯管11供电,通过开关4控制电机8、灯管11、灭蚊电网7,转筒3为透明材质,将该装置通电放在猪舍内安全位置,打开开关4,电机8、灯管11内的灯、灭蚊电网7启动,由于蚊子具有趋光性,灯管11发出的光吸引蚊子,蚊子从转筒3上的通孔10以及转筒3上方进入至转筒3内,电机8缓慢转动,电机8带动灯管11转动,灯管11带动扇形板5、转动隔档13转动,扇形板5带动弧形挡板6进行转动,转动隔档13与弧形挡板6同步缓慢转动,直至扇形板5将两个固定隔档12之间的区域进行覆盖,此时两个固定隔档12之间的区域封闭,蚊子位于弧形挡板6、固定隔档12、转动隔档13、扇形板5之间的封闭区域,蚊子无法向外跑出,转动隔档13继续转动,封闭区域变小,蚊子只能从支撑板14上的条形槽15向下移动至转筒3下部,灯管11带动灭蚊电网7转动,灭蚊电网7将进入至转筒3下部的蚊子进行电击,电击后的蚊子落入至收集筒2底部;电击持续转动,可继续将另一半固定隔档12区域内的蚊子进行封闭驱赶至转筒3下部,并进行电击,此时另外一部分区域开放,蚊子可通过通孔10以及转筒3上方进入转筒3上部区域,当需要对蚊子进行清理时可以关闭开关4,将收集筒2旋转取下进行清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猪舍用除蚊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底座上设置有电机盖,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灯管,灯管贯穿电机盖,灯管与电机盖之间设置有轴承一,灯管下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灭蚊电网,灯管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灯管之间设置有轴承二,支撑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内侧面与支撑板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螺旋形固定隔档,灯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灯管上部外侧面与扇形板下表面设置有一个螺旋形转动隔档,扇形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转筒下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收集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猪舍用除蚊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底座上设置有电机盖,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灯管,灯管贯穿电机盖,灯管与电机盖之间设置有轴承一,灯管下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灭蚊电网,灯管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灯管之间设置有轴承二,支撑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筒,转筒内侧面与支撑板上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螺旋形固定隔档,灯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灯管上部外侧面与扇形板下表面设置有一个螺旋形转动隔档,扇形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转筒下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收集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舍用除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筒上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舍用除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盖上部为圆锥形,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帅肖锦红杨倩茹肖站伟胡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