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亮专利>正文

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387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鱼护包括上鱼护圈、网布和下鱼护圈,所述网布连接于上鱼护圈和下鱼护圈之间;上鱼护圈包括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可拆卸连接,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均与网布连接,前鱼护圈与后鱼护圈拆卸分离时,前鱼护圈前倾落下,使鱼护前端形成敞口。通过调节鱼护前端的开口,使该装置不仅适用于普通垂钓,可以用于飞磕垂钓,开口增大后,有效提高飞磕垂钓的速度和效率;该装置调节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在两种状态间切换,减少对钓鱼的干扰,增强钓鱼的乐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
本技术属于渔具
,具体涉及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
技术介绍
鱼护是垂钓中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在钓到鱼后,为避免鱼死亡,需要将鱼暂时圈养起来,为防止鱼逃跑,人们则专利技术了鱼护。现有的鱼护通常由二个以上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鱼护网组成,使用时将其敞口端固定在岸边,底端则放入水中,钓到鱼后直接将鱼通过鱼护的敞口端放入鱼护中,鱼依旧停留在水中,可防止鱼死亡。当今市场的鱼护个体都比较大而笨重,常见鱼护的鱼护口呈圆形或矩形,且鱼护圈角度固定不能调节,鱼上钩后,垂钓者需要通过高台胳膊甩钩进行摘钩,多次重复甩钩动作会导致垂钓者手臂酸痛,用力不当甚至会导致垂钓者肌肉损伤,飞磕钓鱼时对垂钓者影响更显著。中国专利:一种多功能可调节飞磕鱼护(申请号:201921617495.7)公开了一种新型鱼护,虽然该鱼护前方角度可调,但可调角度有限。鱼上钩后,垂钓者还是通过高台胳膊甩钩进行摘沟,使用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鱼护角度调节有限,垂钓不方便的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所述鱼护包括上鱼护圈、网布和下鱼护圈,所述网布连接于上鱼护圈和下鱼护圈之间;上鱼护圈包括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可拆卸连接,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均与网布连接,前鱼护圈与后鱼护圈拆卸分离时,前鱼护圈前倾落下,使鱼护前端形成敞口。进一步地,所述网布包括第一侧边网布、第二侧边网布和接缝网布,所述第一侧边网布连接于后鱼护圈和下鱼护圈之间,第二侧边网布连接于前鱼护圈和下鱼护圈之间,接缝网布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于第一侧边网布和第二侧边网布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接缝网布呈三角形状,一个侧边连接第一侧边网布,另一侧边连接第二侧边网布。进一步地,当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固定连接时,接缝网布折向一侧并与第一侧边网布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网布和接缝网布的外侧均设有魔术贴,当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固定连接时,接缝网布与第一侧边网布通过魔术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固定连接时,第一侧边网布和第二侧边网布的接缝处可拆卸拼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网布和第二侧边网布的接缝处设有可拼合的第二拉链,前鱼护圈和后鱼护圈固定连接时,第一侧边网布和第二侧边网布通过第二拉链拼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鱼护圈的下端设有环形的第一拉链,通过所述第一拉链可拆卸连接鱼网。进一步地,所述后鱼护圈的后端上连接有手提杆,后鱼护圈的一侧连接有挡针。进一步地,所述上鱼护圈呈矩形或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鱼护前端的开口,使该装置不仅适用于普通垂钓,可以用于飞磕垂钓,开口增大后,降低钓鱼者的抬臂搞对,有效提高飞磕垂钓的速度和效率;该装置调节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在两种状态间切换,减少对钓鱼的干扰,增强钓鱼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前鱼护圈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前鱼护圈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图中:1-上鱼护圈,101-后鱼护圈,102-前鱼护圈,2-下鱼护圈,3-网布,301-第一侧边网布,302-第二侧边网布,303-接缝网布,4-挡针,5-第一拉链,6-搭扣,7-魔术贴,8-纽扣,9-手提杆,10-第二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鱼护包括上鱼护圈1、网布3和下鱼护圈2,网布连接于上鱼护圈1和下鱼护圈2之间,上鱼护圈1和下鱼护圈2呈矩形状且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网布3由防水布制成。下鱼护圈2的下端设有环形的第一拉链5,通过第一拉链5可拆卸连接鱼网。上鱼护圈1包括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后鱼护圈101的宽度占上鱼护圈1宽度的绝大部分,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通过搭扣6可拆卸连接。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均与网布连接,前鱼护圈102与后鱼护圈101拆卸分离时,前鱼护圈102前倾落下,使鱼护前端形成敞口。后鱼护圈101的后端上连接有手提杆9,后鱼护圈101的一侧连接有挡针4。网布3包括第一侧边网布301、第二侧边网布302和两块接缝网布303,第一侧边网布301呈U形并连接于后鱼护圈101和下鱼护圈2之间,第二侧边网布302呈平面形并连接于前鱼护圈102和下鱼护圈2之间。接缝网布303呈等腰三角形状,一个侧边连接第一侧边网布301,另一侧边连接第二侧边网布302。第一侧边网布301和接缝网布303的外侧均设有魔术贴7和纽扣8,当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固定连接时,接缝网布303与第一侧边网布301通过魔术贴7以及纽扣8连接。此外,第一侧边网布301和第二侧边网布302的接缝处设有可拼合的第二拉链10,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固定连接时,第一侧边网布301和第二侧边网布302通过第二拉链10拼合连接。前鱼护圈102落下时(如图3),第二侧边网布302形成接鱼的面板,增大操作空间,同时,对鱼形成遮挡,防止鱼从鱼护中跳出。此外,接缝网布303右下角的角度可设计为0-90度中的任意角度,例如在80度时,第二侧边网布302略微向上翘起,第二侧边网布302形成向内的斜面,鱼落在第二侧边网布302上时,可使鱼滑入鱼护下方的渔网中,降低鱼跳出的风险。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普通垂钓时,鱼护可保持图1的状态,进行飞超钓鱼,第二拉链10将第一侧边网布301和第二侧边网拼合成一体,防止鱼掉入网布的缝隙中。在鱼情较多时,可将该装置调至图3的状态,进行飞磕钓鱼,调节方法如下:首先通过第一拉链5将鱼网连接至鱼护下端,然后将第二拉链10的锁头拉至底部,将第一侧边网布301和第二侧边网布302分开,再打开魔术贴7,将接缝网布303和第一侧边网布301分开,最后打开两侧的搭扣6,前鱼护圈102自然落下,鱼护即转变为图3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护包括上鱼护圈(1)、网布(3)和下鱼护圈(2),所述网布(3)连接于上鱼护圈(1)和下鱼护圈(2)之间;上鱼护圈(1)包括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可拆卸连接,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均与网布连接,前鱼护圈(102)与后鱼护圈(101)拆卸分离时,前鱼护圈(102)前倾落下,使鱼护前端形成敞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护包括上鱼护圈(1)、网布(3)和下鱼护圈(2),所述网布(3)连接于上鱼护圈(1)和下鱼护圈(2)之间;上鱼护圈(1)包括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可拆卸连接,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均与网布连接,前鱼护圈(102)与后鱼护圈(101)拆卸分离时,前鱼护圈(102)前倾落下,使鱼护前端形成敞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3)包括第一侧边网布(301)、第二侧边网布(302)和接缝网布(303),所述第一侧边网布(301)连接于后鱼护圈(101)和下鱼护圈(2)之间,第二侧边网布(302)连接于前鱼护圈(102)和下鱼护圈(2)之间,接缝网布(303)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于第一侧边网布(301)和第二侧边网布(3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网布(303)呈三角形状,一个侧边连接第一侧边网布(301),另一侧边连接第二侧边网布(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可调式飞磕鱼护,其特征在于,当前鱼护圈(102)和后鱼护圈(101)固定连接时,接缝网布(303)折向一侧并与第一侧边网布(301)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亮
申请(专利权)人:曹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