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64356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是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至1/15 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其浓度为200mg/mL,然后在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质量10%的三聚磷酸钠,调节pH至8.5,水浴恒温50‑60℃,时间为30‑60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pH调节至7,4℃条件下透析过夜,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优点是经过磷酸化处理过后的亚硝基血红蛋白,在贮藏期色差值变化小,能够更好的保持色泽;并且色素在氧、光、温度、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猪血中蛋白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血球中,占猪血总蛋白质的80%。动物血液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副产物,但目前副产物血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其优良的功能特性也可以赋予和提升食品在制备、加工、保藏和消费过程中的品质。目前食品当中一般都加入亚硝酸盐来发色,但亚硝酸盐会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N-亚硝胺,当人体摄入一定量时会有致癌致畸的危险,因此,食品中添加亚硝酸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关于血红蛋白作为天然色素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深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是一种新型且安全的肉品发色剂,但它在自然空气中,对光敏感,稳定性不高,易氧化变色,可以通过蛋白质改性技术来提高其稳定性,糖基化改性制备的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蛋白质改性能够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然而目前尚无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糖基化改性机理以及改性结合位点的相关研究,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外没有关于磷酸化改性改善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功能特性,提高其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因此,利用磷酸化改性开发一种天然的、健康、安全、高品质的新型色素,以期为亚硝酸盐替代物的开发提供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色稳定性好的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至1/15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其浓度为200mg/mL,然后在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质量10%的三聚磷酸钠,调节pH至8.5,水浴恒温50-60℃,时间为30-60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pH调节至7,4℃条件下透析过夜,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优选的,所述的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血细胞中加入血细胞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轻轻混匀后于4℃,10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弃上层液,将沉淀反复洗涤3次,收集下层血细胞并记录体积;向血细胞中加入血细胞2倍的纯水,置于4℃冰箱中磁力搅拌,当溶液由暗红转为鲜红时,将溶液以3000r/min离心15min,弃去沉淀,得血红蛋白粗提液;在血红蛋白粗提液中加入异抗坏血酸钠和亚硝酸钠混合后,于65℃反应25min,4℃避光静置12h,得到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优选的,所述的血红蛋白粗提液、所述的异抗坏血酸钠和所述的亚硝酸钠的混合比例为1L:18g:3g。优选的,水浴恒温55℃,时间为45min。上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在制备肉制品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取新鲜猪血,经过预处理、亚硝基化、磷酸化改性,从而提高色素稳定性,方法中所采用的食品色素都是天然提取物,因此,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色素品质能够得以保证,且对人体的健康不存在威胁。对制备色素的稳定性效果进行理化指标测评,其结果显示:经过磷酸化处理过后的亚硝基血红蛋白,在贮藏期色差值变化小,能够更好的保持色泽;并且色素在氧、光、温度、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色素稳定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A)阳光直射对色素吸光度值的影响,(B)室内自然光下对色素吸光度值的影响,(C)避光条件下对色素吸光度值得影响;图2为色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示意图;图3为色素在不同氧化剂浓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示意图;图4为冷藏过程中色素色差值变化示意图;图5为贮藏过程中保存率变化示意图;图6为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结构表征示意图;图7为不同处理组香肠切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于宁波市屠宰中心收集5L已加入0.5wt%柠檬酸钠的猪血至桶里(以每0.59柠檬酸钠抗凝100mL全血计),全程于4℃下运送回实验室,用100目筛子过滤除纤,再在4℃,4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收集底部血细胞。向得到的血细胞中加入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0.9%NaCl溶液),轻轻混匀后于4℃,10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弃上层液,取沉淀反复洗涤3次,收集下层血细胞并记录体积。向血细胞中加入血细胞2体积的纯水,置于4℃冰箱中磁力搅拌,当溶液由暗红转为鲜红时,将溶液以3000r/min离心15min,弃去沉淀,得血红蛋白粗提液。准确量取1L上述血红蛋白溶液至一具塞广口瓶(称广口瓶的总量,去皮),添加18g的异抗坏血酸钠和3g的亚硝酸钠混合后,于65℃反应25min,4℃避光静置12h,得到亚硝基血红蛋白(NO-Hb)溶液,加冷冻保护剂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条件为:冷阱温度56℃,真空度25.0Pa,冷冻干燥时间14h),得到粉状色素,避光-40℃保存;(2)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将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至1/15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其浓度为200mg/mL,然后在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质量10%的三聚磷酸钠,调节pH至8.5,水浴恒温55℃,时间为45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pH调节至7,4℃条件下透析过夜,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避光-40℃保存。实施例2同上述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水浴恒温50℃,时间为60min。实施例3同上述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水浴恒温60℃,时间为30min。二、结果分析1、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与磷酸化血红蛋白、亚硝基血红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比较(1)光照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将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P-NO-Hb)、磷酸化血红蛋白(P-Hb)和亚硝基血红蛋白(NO-Hb)溶解于80%的丙酮溶液中,立即测其吸光度,并分别倒入3支15mL离心管中,其中一支放置在阳光能直射的地方,一支放置在室内自然光下,一支放置在暗处,每隔一定时间于540nm处测定产物吸光度,确定光照对P-NO-Hb、P-Hb和NO-H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在室外光(图1A),室内光(图1B)和暗光(图1C)三种条件下测定了Hb,NO-Hb和P-NO-Hb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条件下,P-NO-Hb都更稳定。三组实验组在黑暗,室外和室内光线下的初始吸光度值基本相同。Hb和NO-Hb组的吸光度下降速度明显快于P-NO-Hb组(P<0.05),P-NO-Hb组的吸光度值始终大于其他两组,这可能与Hb聚合引起的降解或破坏有关。在三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各实验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至1/15 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其浓度为200mg/mL,然后在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质量10%的三聚磷酸钠,调节pH至8.5,水浴恒温50-60℃,时间为30-60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pH调节至7,4℃条件下透析过夜,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亚硝基血红蛋白溶解至1/15M的磷酸缓冲液中使其浓度为200mg/mL,然后在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亚硝基血红蛋白溶液质量10%的三聚磷酸钠,调节pH至8.5,水浴恒温50-60℃,时间为30-60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pH调节至7,4℃条件下透析过夜,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酸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血细胞中加入血细胞2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轻轻混匀后于4℃,10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弃上层液,将沉淀反复洗涤3次,收集下层血细胞并记录体积;向血细胞中加入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杨赢马晓庆潘道东吴振曹锦轩曾小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